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后感(3)篇

(2019-02-04 14:27:25) 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线阅读地址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后感 第(1)篇


尼采说: “每一个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能明晰活着的意义,那么生命自会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活着这一巨大责任。因此,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有了讨论的必要。

茫茫宇宙,永远存在着,变化着,又永远没有意义。如果说人的诞生,是对无意义的一个抗议,那么,对意义的寻求就被赋予了原始的意志。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独特的,唯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也唯有当它获致实践才能够满足人求意义的意志。生命的意义涵括在人从生到死承受磨难这一无限循环中。它是不确定的,是潜在的,是实在和具体的。它构成人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你和你的命运无法跟任何其他人的及其命运进行比较。余华在《活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福贵一生历经苦难,而在其娓娓讲述里,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每次读《活着》,我都能从富贵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像是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余华借此表达的是,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寻找和赋予的,它不需要别人的看法。


生活永不重复,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实践过程之中。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本书中提供了三种途径来让我们自己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即:1.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2.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到某个人。3.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不仅创造和爱,赋予生命以意义,遭受苦难同样也有意义。厄运和死亡是生命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承受磨难是生命的一项独特任务,没有人能够解除我们的磨难,替代我们的痛苦,生命的意义就依存于自己对苦难的承受方式之中。本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之所以没有被集中营里非人的苦难摧毁,是因为他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 “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以保持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本书的第一部分“集中营的经历”,作者亲眼目睹在活人实验室,有的人像猪猡,有的人像圣人。而后者保持了完全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超然于外在的命运。这里的“集中营”,除作者真实经历外,还具有人类终极罪恶这一象征含义。已故台湾作家林奕含13岁时遭补习班名师诱奸,自称堪比经历集中营。或许你我不会经历真实的集中营,但由罪恶制造的苦难,一定会跟我们交手。



余华在《活着》韩文版序言中写到:“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身背重荷实现内在潜藏于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找到活着的理由,是人的一项伟大使命。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后感 第(2)篇

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或许都默默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曾经是心理医生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里九死一生,观察了各种人的心理行为、人格的扭曲与变化,如何面对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生命。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更深更多地讲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义…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你所在社会的人。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义…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作者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的销售超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后感 第(3)篇

从书名来看,乍一看感觉是那种类成功学的书,但读完后会觉得相见恨晚,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他最具传奇的经历应该就是曾经在二战时期被关押在人间炼狱—奥斯维辛集中营,书中前半部分描述的正是这段经历,父母妻子哥哥均死于毒气室中,相比于电影,书中的描述更令人毛骨悚然,更具想象空间。读这部分时其实感觉和《陆犯焉识》中陆焉识被迫害关押在西北监狱中的情形十分相似,只不过后者是文学作品,前者是活生生的事实。他始终坚信人无论在何种恶劣的情况下,都有选择的自由,并且有以下几种方式找到人生的意义:创造或选择能体现生命价值的工作;体验爱与被爱;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选择更积极的心态。“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