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相遇读后感1500字(3)篇

(2018-12-17 22:49:55) 读后感

相遇

作者:格非

《相遇》收录格非二十余年来中短篇小说十二篇,是他的最新自选集。他早年以短篇小说引起文坛瞩目,《迷舟》、《青黄》都是传诵一时的名篇。这些故事以优雅精纯的语言和清晰缜密的细节呈现出无比真实的生活质地感,同时又让微妙难言的意绪如迷雾流淌,仿佛义山诗境。伟大作家的天分从一开始便显露无疑,并在后来的岁月里持续滋长,衍生出更为完美的作品。在这个集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作家对于汉语古典之美最为纯正的继承,也可以看到,曾经托生于博尔赫斯、普鲁斯特的智慧在另一个文学天才身上的再生。题名相遇,既是取篇目之名,也暗示作品中多重影响的自然交融。

相遇在线阅读地址

相遇读后感1500字 第(1)篇

阅读本书前,对于作者格非知之甚少,先锋文学更是不曾了解,抱着涉奇的态度尝试着去认识格非与他的独特叙事方式。
《相遇》这本书收录了作者格非的十二篇中短篇小说,读完这十二篇小说后,我努力去回忆打动我的人物与故事,遗憾的是没有一位人物或者故事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这也许是作者独特奇妙的“叙事空缺”写法,又或许是情结的故意编排,隐藏着深意。总之,作者以营造迷宫的方式构建小说,我不太赞同也没能打动我。
这些小说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文词华丽,语言优美,作者不遗余力花费笔墨在环境描写上,也造成了人物性格不突出、故事情节主题不够深度的缺憾,作者似乎无意着墨过多在小说具体的目的上,与路遥、余华、莫言这些当代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也是我不太能接受的地方。
整个阅读过程中,我时常感慨如果作者写的是散文,而不是小说,我相信一定会是非常不错的散文。作者对于情感与场景入木三分的刻画,给文章增色不少,诗意的空间描写,令我以散文的方式去阅读。算是遗憾中的一点惊喜吧。

相遇读后感1500字 第(2)篇


现代作家里又认识了格非,仿佛收获了一笔财富。最喜欢的故事有两篇,分别是《青黄》和《锦瑟》,最有意思的要数《雨季的感觉》,有一种中国式的昆汀•塔伦蒂诺式的黑色幽默。

我更倾向于把格非同余华放在一起,不同于京城的王小波王朔的戏谑欢快,也不同于西北的路遥贾平凹的粗狂朴实,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江南水乡的细腻与精巧。但这绝不是说他的语言过于浮夸,而是他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一种温柔但又冷冽的气质,那种深刻不像西北的狂风呼啸着穿过这个人,更像是一条河流缓缓地流过,而人就站在那里,望着它流向远方。

关于这部小说集的主题,更多的是人在处理现实和精神世界时所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事件,同时借用“故事新编”的手法,改编一些历史事件的同时对于当下的一些现象产生思考,关于爱情,关于理想。

格非的书应该多读一些,但不要太快,想要一口吞下,而是应该如饮茶一般慢慢品,加一些岁月的洗礼进去,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感悟。

相遇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这是我很多年来唯一一口气读完的一本书。这是我很多年来看完以后还想再看一遍的一本书。大致想了想,理由如下:

第一、格非最起码是中国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很简单的故事,他都会讲的神秘魅惑,让人不知不觉掉进他一手编制的大坑里里,而且不可自拔自得其乐。

第二、格非的语言功底十分了得,文古文功底深厚却不泥古不化。语言典雅清新,常常让人惊艳。

第三、格非擅长把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弄得像迷宫般神秘多变,但是又会活灵活现的用出神入化的细节再现,让人觉得他创造的小说世界是如此的真实存在。

第四、马原余华洪峰格非那一拨先锋作家中市侩的当官的下海的,剩下的那些还在写作的也开始现实主义了,只有格非还在坚持走先锋路线。格非热血还在,悲悯之心还在,向他致敬!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