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3)篇
(2019-06-28 19:00:55) 读后感
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
1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埃尔伯特·哈伯德受到儿子启发,即兴创作了一篇经典的文章《致加西亚的信》。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本小册子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历程。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令杂志脱销。紧接着,当时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斯要求把那篇文章印刷成册,他要订购10万份,这本小册子轰动纽约。日本天皇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工作人员、士兵乃至百姓手中都要人手一册。布什在当选州长的时候,在这本小册子上签名,发给每一位部属。……至今,《致加西亚的信》还在创造着出版史上的奇迹,成为史上最畅销的职场励志经典, 政府、军队、学校、企业都在使用和推荐这本书,包括美国西点军校、纽约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等。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第(1)篇
敬业、忠诚、勤奋精神其实都是现实工作中的一种态度问题。记有一位著名管理学者总结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人的工作成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它是这样解解释的:在这个公式中工作能力是恒大于零的,因为公司既然招聘了你,那说明你的能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至于工作态度有积极、消极、负面之分,我们在这个公式中分别把它定义成不同的值,积极的态度为大于零,消极为等于零,负面的态度为小于零。把这些值套进上述公式,是不是发现其实工作的态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成效有多大。
如果我们把工作成效引申为你为所工作的公司、事业、或国家产生的效益,那么态度决定一切的例子就比比皆是,例:宋朝的秦桧,他能做到宰相,你能说他没有能力吗?但它的工作态度表现在对忠臣打击报复,对皇帝阳奉阴违,阿谀奉承,不正是对正常工作的一种负面态度,导致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再说近一点,就拿林彪来讲,解放前,他无论在长征途中,还是在抗日时期或是解放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对待革命事业的积极态度和本人的能力是丝毫不容怀疑,所以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解放后,由于工作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积极对待曾经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却沉迷于权力斗争,最后不仅本人落了个机毁人亡的结局而且给国家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国际影响。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工作态度不端正,就会工作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以至于自己就总是在那个水平上来回波动,不自我省思,而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整天抱怨说什么社会不公平了,埋怨自己没有找到好工作之类的。其实在埋怨和抱怨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坐下来仔细地想想,为什么这些不幸会落在自己身上呢?这又回到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上了,我觉得人生真正的不幸就是那些对自己不负责,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特别是那些有才华的人,因为自己有才华,所以觉得自己就应该被重用,被别人所注视,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又有什么用呢,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有才华但又是穷人呢?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敬业精神,不愿意多干活,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不要过多地去问为什么,而是全心全意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罗文以他敬业、忠诚、勤奋的工作态度,影响并推动了一项事业的发展,罗文般的工作态度应该作为每个人自身的工作标准,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积极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将这种态度渗透于每一项任务当中。
请大家记住:态度决定一切!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第(2)篇
Carry a message to Garcia.
我根本没想到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叫罗文的受命把一封美国总统的信件交给一个古巴上将领袖,背景定在美国和西班牙争夺古巴的殖民地期间。
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就是一个花一个小时完成的不到十页纸的书而已。描述的也仅仅是一个送信的小事情。但往往,细节决定成败。第一章就说了,英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我们年轻人往往心高气傲,不甘心做小事情。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我以前也一直这么觉得。但就是罗文一个送信的事情,作者衍生了许多道理。告诉我们对上级要忠诚和西点法则的绝对服从如出一辙。我们被教育当然也存在质疑,我们不断挑战权威,甚至有时候觉得上级是个蠢蛋,决策领导力连自己都不如。所以抱怨自己的才华没有重视,作者也说了,大多数人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有才华还穷呢 他们故步自封没有圆融的包容力。并且有一点我很赞成的就是,热诚往往卓越优秀的人都不是该领域出身的人,为什么会比科班还强。因为热诚,和一丝不苟的决心!有时候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我们并不喜欢,但出于责任。必须完成这就考验意志力……总之一本很好的书,会再次拜读!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第(3)篇
如果把这部书比作是烹饪大餐的话:nn第一部分:作者展现了一道别的厨子无法完成的经典“名菜”(加西亚的信),这个厨子就是Rowan;nn第二部分:详细描述的是一这道大菜是如何千方百计、煞费苦心、排除万难制作烹饪出来的(厨子自己描述的很精彩,点赞);nn第三部分:各位看官自行享用——由厨子做菜衍生出来的丰盛大餐吧!什么?有点鸡汤有点腻?营养太丰富(好看不好咽)?nn各位,我们未免有些挑食了吧。其实在享用每一道菜品时,与其关注是否美味适合胃口,不如反过来思考一下:厨师是如何烹饪这道菜的?厨师的心思设计、食材准备、刀工雕琢、辅料调味、煎炸焯炒、拼盘造型……这些个是如何一步步加工并呈现眼前的?换作是我,可以做出来或者做的更有味道吗?nn生活中,我们不光要做有品位的美食家,同时也要做个更现实的好厨子!nn品味,不如回味更久一些……nnn (推荐共读 与君共勉)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