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后感 / 正文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读后感300字(3)篇

(2018-09-05 06:30:43) 读后感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

作者:度阴山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知行合一王阳明》,道破天机!深入解读知行合一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一本书写透曾国藩成功秘诀:坚持笨拙,不走捷径!《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讲述成吉思汗一生杀伐谋断的智慧与意志。《帝王师刘伯温》,领略千古谋臣深不可测的谋略智慧。《帝王师张居正》,一生坚持实用主义的理想主义者!看帝王师张居正如何用为人不齿的手段实现神圣崇高的理想!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在线阅读地址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1)篇


本部分作者采取正史与野史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刘伯温传奇一生这条主线,穿插大量的史料佐证,淋漓的展示了传奇人物传奇故事,活生生再现了帝王与帝王师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刻诠释了伴君如伴虎、患难易富贵难的亘古真理。

很早以前,我对刘伯温的知晓,来自书中的烧饼歌,传言刘伯温早就预测到明朝以后五百年的历史走向,甚至说都预测到一代伟人毛主席,说的传呼其神,我听的也津津有味,当时以为是博人眼球,杜撰而已。现今看来,奇人就是奇人,其一,历史上确有刘伯温这个人。其二,刘伯温精通求学,善于占卜算卦,推算未来,在中国,这叫掐指能算,在西方,这叫先知先觉。其三,书中的刘伯温有血有肉,有起有落,不是那种嘴里冒着仙气,阴阳怪气,喃喃呓语,神神叨叨,也不是那种妖魔化的人物,腾云驾雾,穿越时空,神龙见首不见尾。

把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就等于变抽象为现实,诸葛亮的故事史书中俯拾皆是,他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什么羽扇纶巾,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等等,不胜枚举,给我的印象从没有虚无缥缈,就觉得诸葛亮是为了不起的帝王军师,这可能与小时候教科书中灌输的首因效应有关,可见,儿时的认知、接受的事物会在以后的思想中埋下种子。相反,刘伯温在我学的教科书中没有提及,甚至关于他的影视剧都很少,无形中印象就没有诸葛亮那么深,不可避免的导致历史上是否存在刘伯温这个人的怀疑。

历史从不以个人的喜好、认知程度来改变其有无,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刘伯温生于元末明处,腐朽当道,群雄割竿而起,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特定的历史生态成就了刘伯温成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预言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军师。

刘伯温这部分在本书中占的篇幅比较长,有些内容与朱元璋像雷同,毕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也有参考《明朝那些事儿》的痕迹,但没有影响我看下去的情致,史书中展现一个主人公,说来说去就那些事,难免不会出现相似的表达或者雷同之处,这都可以理解。

刘伯温的一生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岁以前为第一个阶段,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读书求学,大学毕业,不过刘伯温肯定跟我们的起点不一样,他从小就聪慧异常,过目不忘,我们在玩泥巴,甩陀螺,打游戏,刘伯温也在读四书五经,我们还在为写作文逃课,费劲巴拉的,刘伯温则是出口成章,远近闻名了。

20岁到50岁为第二阶段,刘伯温28岁考上进士,入元朝做官,一心想挽元之将倾大厦,但事与愿违,不得已辞职,三次回到老家青田,报国无门,立功无望,于是心灰意冷之下著书立言,为以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世事,、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说,人要顺应时事,不要強作为之,即使取得一时的春风得意,不见得就是功成名就,太阳对你笑了。

50岁至65岁是第三阶段,也是书中的重点,都说将遇良才,久旱逢甘霖,千里马还需要有伯乐,是金子总有发光的那一天,朱元璋的出现成就了刘伯温,刘伯温也把朱元璋推向了帝王的宝座,相继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刘福通、方国珍各路义军,一举拿下了苟延残喘的元王朝。朱元璋始终扮演着阴险狡诈、玩弄权术的功利角色,相反刘伯温则是扮演着心如明镜、见招拆招的智者,作者要刻画一个人的高大形象,必须找一个猥琐卑鄙的反面典型来反衬,朱元璋就是最好人选。明朝成立之后,朱刘二人则是你来我往,关系已非寻常,朱元璋是一个不容比他强的人存在,这也是历代帝王的共同心理,朱元璋将53位开国功勋中的51位杀戮将尽可见一斑,刘伯温能够生存下来,没有一番智慧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咄咄逼人,他就退避三舍,朱元璋攻势凌厉,他就以柔克之,始终处于帝王与王师之间你推我挡的焦灼状态,直到刘伯温生命之烛燃尽的那一刻。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刘伯温如何才学出众,闻名于世,也不是追随旧主,力挽元朝,更不是弃暗投明,辅佐明主,恰恰却是刘伯温的未卜先知。因为历史不会以个人的能量大小改变发展轨迹,也不是英雄创造历史,历史的发展伟源植根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已经是历史发展的真理。刘伯温能被人民群众所仰慕,也包括作者把他列为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之一,关键的关键就是他的身上充满了神秘色彩,充满了时下我们竭力寻求又寻求不到的那种对当下、对未来先知先觉,未知的东西始终在拨弄着我们自以为安定的神经。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2)篇


怀着崇敬和仰慕的心情看完了成吉思汗这一部分,之所以崇敬,是因为成吉思汗出身“官二代”抑或“富二代”,在丧失所有一切之后,历经磨难,顽强不息,凭着超凡的智慧和由生具来的霸气,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神话。之所以仰慕,切身感觉做男人就得像成吉思汗那样,即使建立不了那样的功勋,即使不能威震八方响彻寰宇,也要做一个有血性的人,一个有担当的人,一个有孝心的人,一个恩怨分明、果敢坚定的人。有三点感悟。

第一点感悟是出路左右思路,时局衍生格局。看了朱元璋,看了曾国藩,再看看成吉思汗,朱元璋没有他的格局,曾国藩没有他的睿智,历朝历代,成就帝王之业的人,首先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懂得克制,明白自己追求什么,朱元璋追求的是一块大饼,解决儿时无法填饱肚子,深思熟虑后迫不得已走上造反之路,建立了历史上诸多封建王朝之一。曾国藩一生只是为了求取功名,视野的局限以及囿于目标的狭隘,最终只能履重臣之责。成吉思汗不一样,从开始就有王者风范,自觉视统领一方为其责任,家道变故后,更激发其复仇和征伐之心,欧亚大陆无不在其脚下呻吟。可以说,一个人出身,决定了以后的“三观”,什么样的时局决定了以后有什么样的路,有着多大的心胸,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

第二点感悟是坐标牵引目标,方法成就方略。把成吉思汗放在他当时所处的坐标体系衡量,他所确定的目标是应时而生。游牧民族,狩猎抢劫主业,弱肉强食生态,想要生存下去,要靠实力,要有真本事,基于这一人类原始的欲望,成吉思汗忍辱负重,横空出世,直接的目标就是当草原的主人,用血腥和暴力让弱者臣服在足下,从而满足其强烈的占有欲。成吉思汗十分讲究战略战术,无论是成为草原霸主还是后来铁蹄肆意践踏欧亚,他的一系列方略的实现,得益于一支迅猛无敌的蒙古骑兵,得益于一批绝对忠诚的高级将领,得益于层出不穷的奇人谋士。

第三点感悟就是信仰不同于信奉,公心关乎军心。每缝重大战役前,成吉思汗都要登高处远,以虔诚之心参拜长生天,从少年只是一直祈祷长生天护佑,久而久之在内心深深埋下信仰的种子,但自始至终成吉思汗没有变成痴迷的信徒,从杀死扎木合就可尽知,通过计划周详的安排,以长生天的名义赢得了部落将士的认同,顺理成章取代了扎木合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可汗的地位。成吉思汗不是个贪图蝇利、在意一时得失的人,每次缴获的战利品大部分分给盟友和出生入死的士兵,靠公道之心,一批批勇士踏实的跟随其身后,这在物质贫乏的时代难能可贵。可见,一个出色的领导不仅要有出类拔萃的领导才能,更应有体恤部属的情怀,也就是要有先天下后个人的舍己情操吧。


五大传奇权谋人物传记(全集)读后感300字 第(3)篇


这是我一直以来完整看完的第三本书,花了近43小时。王阳明、曾国藩、刘伯温、成吉思汗直至张居正,度阴山把每个人都描写的精彩纷呈,传奇不传神,权谋不权弄,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冷静的笔触、正史的角度、客观的陈述,向我们展示这五位在历史上名倾一时的王侯将相。

所谓时势造英雄,从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到一统天下的刘伯温,从笨鸟先飞的曾国藩到磨砺心志的张居正,乃至用意志和武力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五位人物各有千秋。从帝王师的角度,张居正给我的印象最深,也最有感触,也与当下我们这个时代接触最紧密。

都说明朝灭亡,从万历始,也有人说张居正的一生是风雨飘摇的一生,因为他就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但我觉得张居正58年的人生中,前半生隐忍,后半生张扬。张居正延缓了明王朝覆亡的步伐,在垂暮中勃发了丝丝生机,主要原因用时下的话来说,张居正有着破除积弊沉珂的铁腕、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正是在担任首辅后,他牢牢抓住李太后、冯保和幼皇,推行一系列改革,外抓边疆安稳,内肃官场风气,发掘人才,盘活资源,使国家的风气焕然一新。尽管张居正善终后,被抄家挖坟鞭尸,但丝毫不影响张居正的一代帝王师光环。

由此可见,在封建君主的政治体制下,能人奇士,要想实现个人抱负,必须要有位才能有为,有权才能有施展空间,即使最终愿望实现,一朝天子一朝臣,创下的功绩不可能不朽,注定是昙花一现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