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国际税收(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

(2020-12-28 15:01:32) 经验
国际税收(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

国际税收(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凭藉其政治权力,对跨国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财产进行重叠交叉课税,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係。

这一概念包括五个方面要点:第一,国际税收是一种税收活动;第二,国际税收是指一系列的税收活动;第三,国际税收是指由于对跨国纳税人徵税而引起的一系列税收活动;第四,国际税收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地区财权利益的税收活动;第五,国际税收体现的是涉及主权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係。

基本介绍

  • 书名:国际税收

基本信息

书 名: 国际税收
作 者:杨志清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301161159
开本: 16开
定价: 29.00 元

内容简介

《国际税收》是一本系统阐述国际税收学基本原理的着作。全书共分为十章,分别就国际税收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国际税收的形成和发展、税收管辖权、国际重複徵税、国际税收抵免、国际避税、避税港及其避税模式、防範国际避税的措施、国际税收协定以及国际税收的发展趋势等内容,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分析。全书结构严谨、体系完整,材料翔实、内容丰富、文字简练规範,是一部理论性,实用性、可读性都较强的国际税收教材。此外,全书还配备了丰富的案例分析和章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国际税收》适合作为高等财经院校财税专业以及涉外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用书。
《国际税收》配有教学课件,可以免费提供给任课老师使用。如需要,欢迎填写书后的“教师反馈及课件申请表”索取。

作者简介

杨志清,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现任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北京市跨世纪百人工程培养人选,兼任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税务谘询协会理事等。多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出版学术着作或教材二十多部,并在《人民曰报》、《中国税务报》、《税务研究》、《涉外税务》、《国际财务与会计》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多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际税收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和範围
第二章 国际税收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形成
第二节 国际税收的发展
第三章 税收管辖权
第一节 税收管辖权及其确立原则
第二节 收入来源地管辖权
第三节 居民管辖权
第四节 公民管辖权
第五节 税收管辖权的选择与实施
第四章 国际重複徵税
第一节 国际重複徵税问题的产生
第二节 国际重複徵税问题的处理
第三节 国际重複徵税问题的处理方式
第四节 国际重複徵税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 国际税收抵免
第一节 直接抵免
第二节 抵免限额
第三节 间接抵免
第四节 税收饶让
第六章 国际避税
第一节 避税究竟合法还是违法
第二节 国际避税及其产生的原因与特徵
第三节 国际避税的基本手段
第四节 国际避税的一般方式
第七章 避税港及其避税模式
第一节 避税港的基本概念和特徵
第二节 避税港的避税模式
第八章 防範国际避税的措施
第一节 完善税收立法
第二节 加强税务管理与国际合作
第三节 建立转让定价税收制度
第四节 建立受控外国公司课税制度
第五节 建立资本弱化税收制度
第六节 防範滥用税收协定的措施
第九章 国际税收协定
第一节 国际税收协定概述
第二节 国际税收协定範本比较
第三节 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
第四节 国际税收协定的签订
第五节 我国的对外税收协定
第十章 国际税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国际税收协定网路发展趋势
第二节 电子商务避税与反避税工作日益激烈
第三节 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日益重要

课程功能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税收有关基本概念及原理,包括导论、所得税的税收管辖权、国际重複徵税及其解决办法、国际避税及反避税的概念与方法、国际税收协定、税收优惠与吸引外资以及商品课税的国际税收问题等。国际税收并不是国际社会凭藉一种超国家的政治权力取得收入的工具,不涉及国内税收以外的新的税种,因此本课程不注重于国内税收课程讲授过的税收的基本概念条款等的解释,而是着力介绍了其作为国家之间的税收关係在国与国的税收分配和税收协调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之处。
在上述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力求达到基础性、前沿性、时代性,即在努力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达到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
授课方式
近十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大学教育的授课方式和手段多样化成为可能,在《国家税收》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密切注意这种变化及其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并恰当地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新形势下的实践教学建设表现在课堂教学主要採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
教学环节:
(1)以启发式教学为平台,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对于每一种理论、方法和现实问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形成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课程的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知识点更加突出,问题也更容易理解。本课程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力避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和学生课下的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主讲教师对于关键概念、主要方法、核心理论等均要设定多级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髮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主讲教师只作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得给出一言堂式的结论。在融洽的教学气氛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本课程已製作成完备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便于课堂教学,还可用于远程教学。主讲教师可採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在PPT档案、参考资料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得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日臻完善。这不仅是与现代化科技发展的结合,更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同学们在上课时可以从精心製作的PPT档案中更一目了然的看到各章节的重点。
(3)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建立良好的资源共享关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图书馆(资料室)拥有各种国内外原版经济类书籍万余册、国内外财金期刊百余种、报纸数十类。院图书馆和中国经济信息中心、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资源共享关係,能够準确、及时的获得国内外财政金融领域的各项前沿理论和统计数据,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必备的软硬体保障。
同时,在硬体方面,学院网路电子套用中心拥有国内领先的计算机网路设备,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建立了网路共享系统,并且和其他高校财政金融专业形成了资源数据交换联繫,成为教师、学生进行网路学习的重要工具和场所。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