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原理及套用教程》是2008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吕文红、郭银景、唐富华。
基本介绍
- 书名:电磁兼容原理及套用教程
- 作者:吕文红、郭银景、唐富华
- ISBN:9787302167600
- 页数:358
- 定价:35.00 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1月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主要阐述了电磁干扰的危害、电磁兼容认证的重要性和技术要求。第2章论述了电磁兼容理论的主要技术基础。第3章围绕电磁干扰三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4章介绍了电磁兼容的相关测试标準、测试用电波暗室的设计。第5章介绍了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以及一些常用的滤波元器件。第6章论述了电磁兼容技术中的4项*为重要的技术。第7章总结了作者在长期的电路设计工作中的经验。第8章阐述了人体电磁兼容原理、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和电磁波的防护等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第9章介绍了一些电磁兼容的典型案例。第10章主要论述了电磁兼容预测的原理。本书主要是为电子工程类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编写的,也可作为研究生的基础课教材。
剖析电磁干扰机理,阐述电磁兼容标準和测试技术;深入工程技术实践,精心进行电磁兼容滤波器设计;紧扣电磁兼容关键技术问题,论述禁止和搭接原理;凝聚**研究成果,分析印製电路板实战设计原理;基于生物电磁学的研究,论述电磁辐射防护和利用。
本书特色:精心策划,準确定位;概念清晰,例题丰富;深入浅出,内容翔实;体系合理,重点突出。
剖析电磁干扰机理,阐述电磁兼容标準和测试技术;深入工程技术实践,精心进行电磁兼容滤波器设计;紧扣电磁兼容关键技术问题,论述禁止和搭接原理;凝聚**研究成果,分析印製电路板实战设计原理;基于生物电磁学的研究,论述电磁辐射防护和利用。
本书特色:精心策划,準确定位;概念清晰,例题丰富;深入浅出,内容翔实;体系合理,重点突出。
内容简介
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各种电磁兼容产生的机理、危害和防护措施,电磁兼容的测试和预测,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和电磁防护等。本书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论述了电磁故障诊断技术,电波暗室的设计、防电磁干扰滤波器的设计和PCB板设计等技术,详细阐述了工程中常遇到的禁止、搭接、系统接地和隔离等技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阐述相关原理、步骤和具体方案。本书侧重于电磁兼容技术的实际套用,兼顾其基础理论。在表达上,多用数据和图表说明技术原理,省略了烦琐的公式推导和论证。
本教材适合电子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科研和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作为电磁兼容性分析、测试和设计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目录第1章 电磁兼容概述
第2章 电磁兼容理论基础
第3章 电磁环境及电磁污染途径
第4章 电磁兼容试验
第5章 电磁兼容滤波器设计
第6章 禁止、搭接、系统接地与隔离
第7章 PCB的电子兼容设计
第8章 生物电磁效应与套用
第9章 电磁兼容案例分析
第10章 电磁兼容预测
参考文献
同名图书
基本信息
书名:电磁兼容原理及套用教程
ISBN:730207999
作者:郭银景/吕文红/唐富华/杨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28
出版日期:2004-4-1
版次: 1
开本:16开
包装:精装
简介
本书特点:
◆剖析电磁干扰机理,阐述电磁兼容标準和测试技术
◆深入工程技术实践,精心进行电磁兼容滤波器设计
◆紧扣电磁兼容关键技术问题,论述禁止和搭接原理
◆凝聚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印製电路板实战设计原则
◆基于生物电磁学的研究,论述电磁辐射防护和利用
电磁兼容是一种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涉及知识範围非常广的综合性学科。本书偏重于电磁兼容技术的实际套用,对基础理论有所兼顾。全书以电磁兼容技术的实际套用为基线,利用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技术原理,省略了繁琐的公式推导和论证。
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各种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危害和防护措施,电磁兼容的测试与预测,人体电磁兼容原理、电磁波的生物效应和电磁波的防护等。本书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论述了电磁故障诊断技术,电波暗室的设计,防电磁干扰滤波器的设计,PCB板的设计等实用技术。详细阐述了工程中常遇到的禁止、搭接、系统接地和隔离等技术。简要介绍了新的电磁兼容技术和材料,以及电磁兼容软体和电磁兼容的发展。
本教材适合电子信息、电气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技术、仪器和测试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科研和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作为电磁兼容性分析、测试和设计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电磁兼容概述
1. 1 电磁干扰的危害
1. 1. 1 电磁干扰对设备的危害
1. 1. 2 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
1. 2 电磁兼容的名词术语与常见术语
1. 3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及电磁认证
1. 3. 1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1. 3. 2 电磁兼容技术的认证
1. 4 习题
第2章 电磁兼容理论基础
2. 1 各种信号的频谱分析
2. 1. 1 信号的分类
2. 1. 2 信号的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2. 1. 3 傅立叶变换的套用
2. 2 电路与磁路
2. 2. 1 电路
2. 2. 2 磁路
2. 3 电磁场原理
2. 4 电磁兼容的单位及换算
2. 4. 1 电磁干扰场强的基本单位
2. 4. 2 电磁干扰场强的分贝制单位
2. 4. 3 分贝单位在实际工程中的套用
2. 4. 4 电磁千扰场强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2. 5 习题
第3章 电磁环境及电磁污染途径
3. 1 自然电磁环境
3. 1. 1 静电
3. 1. 2 雷电
3. 1. 3 自然辐射
3. 2 人工电磁干扰
3. 2. 1 辐射干扰源
3. 2. 2 传导干扰源
3. 3 电磁干扰三要素
3. 3. 1 敏感设备的敏感度度量
3. 3. 2 传播干扰能量的途径
3. 4 习题
第4章 电磁兼容试验
4. 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4. 1. 1 试验等级
4. 1. 2 试验方法
4. 1. 3 试验实施
4. 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4. 2. 1 试验等级
4. 2. 2 试验方法
4. 2. 3 试验步骤
4. 3 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
4. 3. 1 试验等级
4. 3. 2 试验方法
4. 3. 3 试验步骤
4. 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注入电流试验
4. 4. 1 试验等级
4. 4. 2 试验方法
4. 4. 3 试验方法
4. 5 电波暗室
4. 5. 1 半电波暗室的设计
4. 5. 2 全电波暗室
4. 6 实用电磁干扰故障诊断技术
4. 6. 1 故障诊断前的準备工作
4. 6. 2 深刻理解dB
4. 6. 3 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4. 7 EMC-Scanner电磁辐射测试软体
4. 8 习题
第5章 电磁兼容滤波器设计
5. 1 干扰的分类
5. 1. 1 按噪声产生的原因分类
5. 1. 2 按噪声传导模式分类
5. 1. 3 按噪声波形及性质分类
5. 2 电磁干扰滤波器
5. 2. 1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5. 2. 2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特殊性
5. 2. 3 滤波器的主要特性
5. 2. 4 滤波器的分类
5. 2. 5 反射式滤波器
5. 2. 6 低通滤波器的分类
5. 2. 7 低通滤波器的结构选择
5. 2. 8 低通滤波器的平衡结构与串联形式
5. 3 常用滤波器元件
5. 3. 1 电容器
5. 3. 2 电感
5. 3. 3 铁氧体EMI抑制元件
5. 3. 4 滤波连线器
5. 4 滤波器的选用和安装
5. 4. 1 滤波器的选用
5. 4. 2 滤波器的安装
5. 5 习题
第6章 禁止. 搭接. 系统接地与隔离
6. 1 电磁禁止原理
6. 1. 1 禁止效能
6. 1. 2 禁止技术
6. 2 电磁禁止材料
6. 2. 1 覆膜类电磁禁止材料与工艺
6. 2. 2 编织类电磁禁止材料
6. 2. 3 截止波导与蜂窝板
6. 2. 4 磁禁止材料
6. 3 禁止完整性
6. 4 搭接技术
6. 5 系统接地
6. 5. 1 安全接地技术
6. 5. 2 信号接地技术
6. 6 隔离技术
6. 6. 1 隔离变压器
6. 6. 2 光电耦合器
6. 7 习题
第7章 PCB的电子兼容设计
7. 1 PCB中的电磁干扰
7. 1. 1 干扰的本质
7. 1. 2 噪声耦合
7. 1. 3 PCB和天线
7. 1. 4 系统级电磁干扰产生原因
7. 2 PCB的一般设计原则
7. 2. 1 布局
7. 2. 2 布线
7. 3 旁路和去耦
7. 3. 1 谐振概述
7. 3. 2 物理特性
7. 3. 3 并联电容器
7. 3. 4 引线长度电感
7. 3. 5 去耦电容的选择
7. 3. 6 大电容的选择
7. 4 PCB中的抗串扰设计
7. 4. 1 串扰的测量单位
7. 4. 2 避免串扰的设计技术
7. 4. 3 3-W原则
7. 5 PCB接地
7. 5. 1 基本接地概念
7. 5. 2 安全地
7. 5. 3 信号电压参考地
7. 5. 4 接地方法
7. 5. 5 电源和接地结构中的共阻抗耦合的控制
7. 5. 6 接地环路
7. 5. 7 多点接地中的谐振
7. 6 习题
第8章 生物电磁效应与套用
8. 1 生物电与人体电磁兼容
8. 1. 1 生物电
8. 1. 2 人体电磁兼容
8. 2 电磁波的生物效应
8. 2. 1 电磁波生物效应
8. 2. 2 微波的生物效应
8. 2. 3 微波的热效应
8. 2. 4 微波的非热效应
8. 3 电磁的套用与防护
8. 3. 1 电磁在生物医学中的套用
8. 3. 2 电磁场在其他方面的套用
8. 3. 3 电磁辐射的保护
8. 4 习题
第9章 电磁兼容预测
9. 1 电磁兼容预测原理
9. 1. 1 电磁兼容预测方法
9. 1. 2 电磁兼容模型描述
9. 1. 3 电磁兼容预测分析的步骤和作用
9. 2 电磁兼容预测常用软体功能介绍
9. 2. 1 Apsim仿真软体
9. 2. 2 Zeland软体
9. 3 习题
附录A 我国现行的电磁兼容
国家标準一览表
附录B 部分电磁兼容国家军用标準
附录C 部分国内外防雷相关标準
及防雷器技术参数
附录D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