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结构游戏

(2021-02-14 12:23:19) 经验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Constructive play),又称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积木,积塑,金属结构材料,沙,雪等)进行各种建筑和构造活动,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结构游戏的主要类型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构造游戏、拼棒游戏、拼图游戏、玩沙水雪石等自然材料游戏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结构游戏
  • 外文名:Constructive play
  • 适合人群:幼儿
  • 分类:积木、积塑、积竹、拼图、玩沙等

结构游戏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游戏无论从材料、玩法还是在结构造型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塑胶接插,金属螺丝结构等等,结构游戏的概念扩展了。幼稚园常用的构造材料有积木、积塑、积竹、金属材料、泥、沙、水、雪等等。一般可根据结构游戏中运用的材料来确定构造游戏的类型,当然某种结构游戏往往不止用一种材料,我们在区分时不能绝对化。
根据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幼稚园里的结构游戏可以分为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区角游戏或晨间游戏中的桌面结构游戏,另一种是创造性游戏中的地面结构游戏。一般在玩桌面结构游戏时,地面结构游戏区不会开放;玩地面结构游戏时可能会开放桌面结构游戏,幼儿的作品将送到地面结构游戏区作为材料的补充。教师心目中的结构游戏更偏向于地面结构游戏,桌面建构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过渡环节和增加小班幼儿自由练习的机会,因而在玩桌面结构游戏时,教师往往忽略对游戏的评价和指导。在地面结构游戏中,幼儿往往建筑师的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搭建,而教师也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评价和指导游戏。因此在地面结构游戏中,有角色游戏的成分,但根据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能够区分出它究竟是结构游戏还是角色游戏。

贡献

历史证明,积木等结构游戏材料经历了各种幼教理论和意识形态的考验,一直受到许多信奉不同类型学习理论的教育家的肯定。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将孩童时的模拟游戏与成年人的相应活动联繫起来,他把游戏当作锻鍊未来生存技能的一种方式。在其着作《法律篇》中他提到建筑游戏“一个想做好的建筑师的人,必须把他的游戏时间花在搭玩具房屋上;…我们应该尝试利用孩子们的游戏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期望。而这些活动是他们长大成人时不得不去从事的。”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游戏这种活动是最适合于儿童的,游戏使儿童的精神专注于某种事物,因此可以锻鍊儿童的能力。夸美纽斯还对玩具提出了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在《母育学校》中他提出儿童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泥土、木片或石块搭盖小房子,以此来显示他们建造房屋的一种初步建筑术。此后在专门的玩具与游戏书籍中,就出现了建筑游戏。
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十分强调游戏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中需要有种东西能锻鍊儿童的想像、模仿与创造,他推崇有人在小方木块的六面贴上英文字母,使儿童在玩小方木块的时候学会字母。由于他的提倡,后来出现的字母积木就是积木的最初形式。
十九世纪初期,德国教育家格兹姆特十分倡导一个人游戏的优点,对于可以单独玩耍的积木更是推崇备至。他认为像积木这种玩具素材越简单,越能给孩子们以成就感,其想像力及幻想的空间也能无限延展。因为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堆出城堡、房子或车站,好像魔术师一样。
十九世纪创办了第一所幼稚园的学前教育之父——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专门为幼稚园创设了二十种“恩物”游戏与作业的玩具和材料,其中第三、四、五六种“恩物”都是一套积木见附录`。福禄贝尔提出通过积木游戏,儿童能体会到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并赋予积木深刻的哲学教育与美学意义。
二十世纪初,义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为儿童设计了一套“感觉材料”,其中的“粉红塔”、“棕色楼梯”、“红色木桿”等材料都是由积木组成的。蒙台梭利在《教育中的自发活动》中写到,这些感觉材料是用来表现事物的各种性质的。
二十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幼稚园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帕蒂·希尔设计了一套大型空心积木,儿童可以用这些大型积木建房屋、开商店、办邮局、做各种游戏。这是对霍尔的关于大肌肉发展应优先主张的实际运用。
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普拉特致力于儿童玩具的研究,她坚信儿童的学习衍生于其玩耍的过程中,而玩具、教具更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之一。儿童在探索建构性玩具中,能获得适应及控制环境的能力。她为儿童设计了一套单元积木。单元积木的特色在于保持原木色,不添加任何颜色或图案,强调积木之间的结构联繫。如今,美国的“城乡学校”(普拉特创设)和“班克街学校”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单元积木建构传统。
除了以上教育家对结构游戏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另外一些学者的理论也对幼稚园结构游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美国哲学家杜威倡导的“做中学”教育理论以及瑞士发生认识论开创者皮亚杰强调儿童在学习中“操作实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原则。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积木游戏对于儿童的智慧型学习有很大帮助,它们提供儿童很多机会去抓住许多重要原则积木操作是可逆的(当塔倒下来,会回到原来的形式),他们可以用来证明保留概念(四块积木可以堆成很多种类形状,但仍然保持四块的特质),还可以证明迁移律(四块相等的小积木,等于两块长积木,也相当于一块大积木)。

种类

积木游戏
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晶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空心或实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这种结构游戏在幼稚园开展较早,也较为普遍。
积竹游戏
指将竹子製成各种大小、长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们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积竹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还可建“桥樑、公园”,构造出的物体同样栩栩如生,富有情趣。我国南方盛产竹子,积竹游戏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积塑游戏
用塑胶製作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
金属构造游戏
以带孔眼的金属片为主要的建造材料,用螺丝结合,建造成各种车辆及建筑物的模型。
拼棒游戏
用火柴桿、塑胶管、冰棒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出各种图形的一种游戏。
拼图游戏
用木板、纸板、塑胶或其他材料製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拼摆的一种游戏,如可拼摆动物的房屋、故事情节等画面。传统的七巧板就属于这类游戏。
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利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结构游戏,在城市、农村都可以广泛开展。

价值

1.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结构游戏是以敏锐观察、自由、创造思维为基础的活动。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的模式,结构游戏的过程就是儿童动手动脑,以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印象为前提展开游戏,通过对结构材料的亲自操作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对材料色、形、大小、空间比例等的知识体会自己的动作与结构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关係积累有关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组合、堆积、排列等感性知识,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2.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结构游戏是一种艺术造型活动,是儿童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真实感受的体现。在游戏中儿童表达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理解、想像和情绪体验,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儿童在造型中,感知平衡,对称,颜色搭配等美学方面的知识在欣赏作品中感受自己主体精神的体现,体会成功,不仅从中得到了美的薰陶,而且提高了审美能力。
3.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儿童在结构游戏中不停的操作,为儿童发展感知运动技能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儿童在对小型结构材料不停的抓握、堆积、放置、拼接以及整理的过程中锻鍊了小肌肉,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在对大型的结构材料的搬运、搭建中,促进大肌肉运动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儿童平衡感的形成。
4.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结构游戏是一件複杂细緻的工作,作品往往需要若干结构元件组合而成,所以,结构游戏对培养儿童认真、耐心、细心、坚持克服困难、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等品质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建构成果的产生能使儿童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儿童经常通过结构游戏表现周围生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指导策略

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提供游戏资源;观察游戏;支持性和回应性地参与游戏。因此,在结构游戏中,教师也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为儿童游戏提供支持。
首先,教师应该为儿童提供游戏资源,创设游戏环境。从时间、空间、材料以及预先经验方面为儿童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支持。时间和空间是儿童结构游戏的保证,材料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儿童预先经验是儿童结构游戏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在物质环境上为儿童结构游戏提供支持,还应该通过一定的措施增加儿童与结构游戏相关的经验。
第二,教师对儿童进行指导完全有赖于他们对儿童结构游戏的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儿童结构游戏的内容,儿童已有的水平以及当前的需要和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的为其提供帮助。
第三,教师在结构游戏中与儿童进行互动,其方式应该是支持性和回应性的。众多研究表明,游戏中教师如何与童进行互动比他们进行多少互动更重要。刘焱在《儿童游戏通论》提出以下可供教师参考的指导策略:
(1)通过观察了解儿童己有经验和所需要的帮助;
(2)帮助儿童意识到操作的“意义”;
(3)帮助儿童注意到“问题”;
(4)设定“问题情景”;
(5)帮助儿童反思;
(6)不要把自己的猜测强加给儿童的建构物。
除了以上现场即时指导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扩展性主题建构活动以及结构区材料的投放来实现结构游戏的教学潜能,进行发挥结构游戏的教育功能。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