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前身为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后更名为临床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历史最悠久、办学层次最高的院系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 外文名: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类别:医院
- 职工数:94人
- 校生数:1531人
学校简介
2011年,依託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由原临床医学院分离出中西医结合专业及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创建新的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现有中西医临床医学(含全科医学方向)5年制本科教育、7年制本硕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三种办学类型和层次。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共有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8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5人,教授19人,副教授及讲师61人。学院既有老一辈的中医名家,也有全国知名的中青年学者。其中,有“湖北中医大师”3人,“湖北中医名师”9人,“武汉市中医大师”1人,“武汉市中医名师”3人,“武汉市中青年名医”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才套轿全”21人,全国全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人、继承人7人,学校“135人才培养工程”7人。
学校发展
学院注重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专业优势。中西医结合临床为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5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中心”获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立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中医内科学为湖北省精品课程,设有校级科研机构——“临床评价中心”。学院下设17个教研室和2个教学组,面向全校承担40门临床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临床研究、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主编、参编了多版本中医药院校教材,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取得了丰判婆匪硕的成果。
教学理念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31人,学生由本科大三至毕业年级的学生和三年制硕士生组成,本科学生分布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习为中心,以临床实践为平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管理为手段,以成才为目标”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技能”的培养目标,依託附属医院和各教学基地雄厚的的师资人才队伍、教学资源、学术氛围、医疗设施和创新融合的医疗教育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举办“名医名师讲坛”、“临床技能大赛”、“学习经验交流会”、“学风建设月”、“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画大赛”等多种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全校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中,屡获各种奖项和荣誉。近三年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在40%以上。中西医临床医学毕业生足迹遍布国内外,在各级卫生医疗单位、医药院校、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学院将紧紧围绕“特色办学扛旗帜,临床教学保一流,学科建设上水平,师德教风树典範”的目标,同心同德谋发展,凝神聚力办教育,积极出一条探索教学、科研、医疗协同促进的发展之路,努力为社会培养中西医兼备、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
学院将紧紧围绕“特色办学扛旗帜,临床教学保一流,学科建设上水平,师德教风树典範”的目标,同心同德谋发展,凝神聚力办教育,积极出一条探索教学、科研、医疗协同促进的发展之路,努力为社会培养中西医兼备、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医学专业人才。
专业设定
本科专业
1.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
本专业培养从档谅凝影事中西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举嚷的複合型医学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能掌握中西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运用中西医学知识诊疗临床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方法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套用等40余门。同时还开设多门医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通过临床实习,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的中西医两套诊疗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五年制)
本专业培养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高层次、複合型敬符套和实用型的中医专门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具备全面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剃洪碑练地掌握中医各科诊疗技术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熟悉和掌握现代医学技术,发挥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优势,为城乡社区各科患者提供準确、有效、快捷、方便全方位服务,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习鸦院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与流行病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社区中医适宜技术、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中国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临床各科、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套用等50余门。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城乡各社区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就医指导、保健护理和健康谘询等工作。
研究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专业方向(28个):
01、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2、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03、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
04、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05、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
07、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的研究
08、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代谢及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09、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的研究
10、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研究
11、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诊医学危重病的套用研究
12、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损害康复中的套用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的研究
14、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研究
15、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的研究
16、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病的研究
17、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的研究
18、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
19、中西医结合治疗产科疾病的研究
20、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研究
21、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
22、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
23、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病的研究
2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及医学美容的研究
25、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科病的研究
26、中西医结合在麻醉中的套用研究
27、中西医结合护理理论及临床研究
28、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
中医学(“5+3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方向)
本专业为“5+3”一体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5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本科教育与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中西医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临床知识丰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深厚、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突出,达到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合格水平,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複合型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按照国家规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未达到硕士学位要求,但经考核达到学士学位要求者,可授予学士学位。后三年研究生培养与临床培训相结合,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综合考核,可获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合格证书。
主要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方法学、急救医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套用等50余门。同时开设多门医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八年的学习,能掌握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中、西医临床诊疗技能和较强的中西医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能力。
毕业生适合从事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医药企业等单位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还适合从事涉外医疗和国际学术交流等工作。
学制及学位:八年 医学硕士学位
本专业培养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複合型医学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能掌握中西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运用中西医学知识诊疗临床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方法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套用等40余门。同时还开设多门医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通过临床实习,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病的中西医两套诊疗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医药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中西医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五年制)
本专业培养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高层次、複合型和实用型的中医专门人才。学生通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具备全面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中医各科诊疗技术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熟悉和掌握现代医学技术,发挥中医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中的独特优势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优势,为城乡社区各科患者提供準确、有效、快捷、方便全方位服务,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技术。毕业后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有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与流行病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社区中医适宜技术、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中医学基础、西医学基础、中国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临床各科、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套用等50余门。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城乡各社区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就医指导、保健护理和健康谘询等工作。
研究生专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专业方向(28个):
01、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02、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03、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研究
04、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05、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病的研究
06、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
07、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的研究
08、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代谢及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09、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的研究
10、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的研究
11、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诊医学危重病的套用研究
12、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损害康复中的套用研究
13、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的研究
14、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病的研究
15、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的研究
16、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病的研究
17、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病的研究
18、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
19、中西医结合治疗产科疾病的研究
20、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研究
21、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
22、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
23、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病的研究
24、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及医学美容的研究
25、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科病的研究
26、中西医结合在麻醉中的套用研究
27、中西医结合护理理论及临床研究
28、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研究
中医学(“5+3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方向)
本专业为“5+3”一体化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即5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本科教育与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有机衔接的3年中西医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中医临床知识丰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深厚、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突出,达到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合格水平,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複合型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人才。完成学业成绩合格者按照国家规定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未达到硕士学位要求,但经考核达到学士学位要求者,可授予学士学位。后三年研究生培养与临床培训相结合,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综合考核,可获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範化培训合格证书。
主要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方法学、急救医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套用等50余门。同时开设多门医学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八年的学习,能掌握系统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中、西医临床诊疗技能和较强的中西医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能力。
毕业生适合从事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医药企业等单位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还适合从事涉外医疗和国际学术交流等工作。
学制及学位:八年 医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