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是于2002年5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汪学群。
基本介绍
- 书名:《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
- 作者:汪学群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年5月
内容简介
《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从学术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角度研究王夫之学术,在学术界虽不占主流,但一些专家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开个好头。而以此方法研究王夫之的易学,这样的成果至少目前还未见到。本书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力图把社会史、学术思想史、易学史结合起来,把王夫之的易学置于清初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本书探讨了王夫之治《易》的时代,由引出发提示其治《易》的特色和思想历程;把王夫之的易学放在易学史当中,与历史上其他易学家进行比较,发掘他对《周易》原典诠释的新义;又结合明清之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学术变化,指出其易学别开生面之处。总之,证订词:《王夫之易学研究——以清初学术为视角》是一部从清初学术角度研究王夫之易学的专着。
本书的特点在于把王夫之的易学置于清初的时代背景中,从社会史、学术思想史、易学史结合角度提示王夫之易学的特色及其别开生面之处。主要有三部分:第一探讨王夫之治《易》的时代及其特色和历程,第二发掘王夫之对《周易》原典解析的新义,第三,指出其易学思想上的贡献。本书旨在突出他在易学史上,尤其是宋易以来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目录
前言
导论 王夫之的《易》学与时代
第一节 治《易》的时代背景
一 政治上由战乱到统一
二 经济上由衰败到复甦
三 学术上由空谈虚理到通经致用
第二节 治《易》的特色
一 修正和批判宋易
二 博大宏阔
三 用《易》经世
四 重视对《周易》原典的解释
第三节 治《易》的思想历程
一 初步确立义理易学的宗旨
二 重视《易》理并运用于经世
三 发挥《大象传》重视人事的思想
四 原文诠释与义理阐发的统一
第一章 关于《周易》的性质和内容
第一节 占《易》与学《易》
一 反对占学乖离
二 主张占学一理
三 学《易》的意义
第二节 《周易》中的象数与理(道)
一 象数相联
二 即象数以见理(道)
第二节 《周易》的内容
一 四圣同揆
二 统领诸经
三 汇纳众学
第二章 关于《周易》的结构与方法
第一节 伏羲画卦与乾坤并建
一 河图生八卦
二 乾坤并建
第二节 乾坤并建与六十二卦
一 批判《序卦传》
二 乾坤统《易》卦
三 批判继承
第三节 方法与体例
一 解《易》体例多样性
二 彖爻一致
三 不循典要
第三章 务实求真的自然观
第一节 天地与实有
一 非无而实有
二 阴阳实有
三 道器实有
第二节 无边际与无始终
一 自然无限人为有限
二 天地恆久
三 自然广大
第四章 和谐发展的变易论
第一节 相济与相和
一 太极一整体
二 凡物必有两
三 合和而不相害
第二节 变化与日新
一 动静消长
二 变化之理(道)不可测
三 常变互见
四 推陈致新
第五章 天道与人性异同论
第一节 人道与天道
一 天人相一致
二 循天制天
三 延天佑人
第二节 性善与发展
一 性本善
二 继善成性
三 尽心尽性扩充
四 性日生日成
第三节 理与欲
一 感觉从心知
二 以理为本
三 以理制欲
第六章 人生修养与道德伦理观
第一节 《易》与人生
一 依得失善恶释吉凶悔吝
二 以义释利
第二节 生与死
一 气化知生死
二 不畏死更珍生
第三节 修己与成己
一 虚己敬信
二 中道节止
三 学知践履
第四节 道德与人伦
一 伦理道德
二 人伦关係
第七章 经世致用思想
第一节 修养与经世
一 《易》为经世之书
二 修已治人
第二节 定尊卑与别上下
一 分上下别君臣
二 君臣民和睦相处
第三节 仁政与法治
一 对民施仁政
二 依法治国
三 仁政“法治”相结合
第四节 引史证《易》与经世
一 治国方略
二 君臣关係
第五节 常变与因革
一 贞常治变
二 固革以时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