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现代传播

(2020-12-05 23:03:50) 经验
现代传播

现代传播

核心学术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现代传播》原名《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创刊,1994年8月更名为《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5年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改用现名。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中国权威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以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为追求,视野开阔,理论超前,思想活跃,观点新颖。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2年)、“全国高校社科名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2006年7月入选教育部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新闻传播核心期刊”、“国家信息与知识传播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优秀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等荣誉和肯定。本刊主编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智锋,编辑团队有:赵均教授、张国涛教授、李立教授、潘可武副教授、张毓强教授、刘俊讲师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外文名称:Modern Communication
  • 语言:中文
  • 类别:新闻事业、传媒艺术、教育学术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 编辑单位:《现代传播》编辑部
  • 创刊时间:1979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国内刊号:CN:11-5363/G2
  • 国际刊号:ISSN:1007-8770
  • 邮发代号:2-753
  • 定价:20.00 元/期
  • 出版地:北京市
  • 收录: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 收录: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
  • 收录: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 收录:CSSCI来源期刊
  • 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主编:胡智锋
  • 副主编:赵均
  • 编辑部:李立、张国涛、潘可武、刘俊

主要栏目

《现代传播》开设有传媒观察、传播文化、新闻学与传播学、传媒艺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纪录片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研究、传媒教育、随笔札记、学术动态、来稿摘登。

读者对象

《现代传播》的读者主要为广播、电视、报纸、网路等媒体专业人士,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传播院校的学生,订户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亚洲、欧美诸多国家和地区,是反映我国新闻传播、传媒艺术学术研究和媒介动向的重要视窗之一。

获奖情况

《现代传播》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新闻传播核心期刊”、“国家信息与知识传播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广播电视优秀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2006年7月入选教育部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建设工程”。

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李培元、苏志武(中国传媒大学校长)
编委会委员:丁俊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丁海宴、车晴、田唯义、仲呈祥、刘昶、吕锐、张晶、鲁景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院长)、苗棣、胡正荣(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智锋(《现代传播》主编)、廖祥忠(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高晓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黄升民、张育华、张鸿声、李兴国、李佐文、李怀亮、杨正泉、陈卫星、袁军、路盛章、高福安。
本刊主编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 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智锋。
编辑团队有:赵均教授、张国涛教授、李立教授、潘可武副教授、张毓强教授、刘俊讲师等。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字、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儘量写成报导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2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字选择贴近文义的规範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12000字,一个版面1800-20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準。外文字元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一般不超过5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注释的着录格式採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或直接引用的文献。
6、来稿勿一稿多投。如果3个月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繫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複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

注意事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有严格的收稿、审稿、选稿、用稿、刊稿制度,刊物从未委託任何网站、机构和个人进行徵稿活动,刊物无任何“版面费”收取;任何代编辑部的徵稿活动均系伪冒,读者与作者的有关事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繫,以免受骗。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编辑部,邮编:100024。

期刊目录

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分析报告(上)
黄会林;封季尧;萧薇;罗军;
论电视影像介入下甘南藏区农牧民消费方式的重构
王晓红;韩亮;张硕勛;
江西苏区口语广播探究
赵玉明;庞亮;
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蔡惠福;顾黎;
前苏联-俄罗斯新闻出版管理体制的嬗变
赵均;张欣然;
现代公共关係伦理史纲
胡百精;杨奕;
日常语境下的记者微博研究
王辰瑶;
沟通与和谐:汉语全球传播的渠道与策略研究
张国良;陈青文;姚君喜;
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关键问题和人才要求
向勇;
新媒体美学——兼论数字艺术的本质与特性
邱志勇;
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情景语境——以互动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为例
赵雪;丁晓晓;
21世纪中国谍战剧的文化生成
李城;欧阳宏生;
“播音感受”的静态构成分析
陈竹;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