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提前埋葬

(2021-03-15 15:02:10) 经验

提前埋葬

《提前埋葬》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的短篇小说。

在故事中,主人公患有“强直性昏厥症”,时刻都面临着被活埋的危险,对此主人公作了一系列努力,但还是逃脱不了对死亡的恐惧。主人公变得神经脆弱,被恐惧折磨得痛苦不堪,他对一切要走出家门的活动都犹豫再三,甚至怀疑他最亲密的朋友的关心和忠诚。一次醒来后的失忆令他以为自己被埋在棺材里,经历了极端的恐惧之后,他竟然不再害怕死亡,“强直性昏厥症”也不治而愈。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提前埋葬
  • 外文名称:The Premature Burial
  • 文学体裁:短篇小说
  • 作者:【美】爱伦·坡

内容简介

小说一开始,看上去饱经世事的叙述者在对生死、文学、历史等问题侃侃而谈,并且以十分严谨的口吻叙述了四个有关“活埋”或者“死而复生”的恐怖案例。随后,叙述者突然将话题转移到自身,展示了自己所患的名为“强直性昏厥”的怪病,即时常出现“假死”的症状,这让叙述者终日生活在被“提前埋葬”的恐惧之中。为了避免被活埋的厄运,他做了大量的準备工作,例如终日与了解自己病情的亲人和朋友呆在一起、设计一个有生命保障措施并且易于逃脱的私人墓穴,等等。但是,叙述者越是理性、精心地策划,越是感到焦虑不安,总担心友人会背弃对他的承诺,借他发病之机将他埋葬。一天,他醒来后发现噩梦成真:自己被困在一个充满泥土和潮湿的气息、黑暗狭窄的“棺材”里,顿时吓得大喊大叫,直到被朋友“解救”出来才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与朋友出行时睡在一个狭小的船舱里。经过了这样一次可笑又可怕的“活埋”,叙述者开始蟠然醒悟:
我的灵魂恢复健康—获得安宁。我出国旅游。我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鍊。我呼吸天空的自由空气。我思考死亡以外的其他问题。我摒弃了那些医学书籍。我把“巴肯”付之一炬。我不再阅读《夜思》—不再阅读有关墓地的浮夸的文章—不再阅读鬼怪故事—例如本文。

作品鉴赏

爱伦·坡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如何整日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为非理性的思想与理性的分析所困扰,二者相互作用,将恐惧推向极点—然而,预期的死亡并未来到,反倒是以一场闹剧的方式结尾。不仅如此,当叙述者开始用“例如本文”四个字改变外叙述层的性质,方才还沉迷在恐怖情节,甚至从中获得快感的读者会发现,自己正是和倒霉的主人公一样沉迷于恐怖小说,而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及随后生活方式的转变,正对喜欢从恐怖中寻找刺激的读者构成一种讽刺,逼迫读者在释卷后反思自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己经带上了一丝伦理上的劝诫意味。
《提前埋葬》中描写的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唤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这一恐惧沉积在人们内心深处,是人们在头一秒钟划过脑海,不愿意花费第二秒钟多加考虑的事情。然而爱伦·坡却以洋洋洒洒数千字,通过引用医学上和平常经历中的直接证据来证明活埋一直在上演。被活埋者有男人有女人,有炮兵军官有市民的妻子,对于活埋的时间、地点,主人公均加以详细说明。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主人公通过自己因为失忆令他以为自己被埋在棺材里的真实经历,让读者与其共同经历了一次起死回生的体验。通过这一途径,小说所营造出的恐怖可谓达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然而主人公豁然醒悟,原来自己只是虚惊一场,是被压在狭窄的甲板下面。想来读者被揪起的心也终于落了地。爱伦·坡所营造的死亡之美也圆满地揭下了它神秘的面纱。
诚然,读者不能简单地说爱伦·坡只是为了製造恐怖来取悦读者。他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看法:“有那幺些时候,甚至在理性清醒的眼里,我们悲惨的人类世界也会像一个地狱——可人类的想像力绝非卡拉蒂丝,能泰然地去探测其每一个洞穴。哀哉!那些数不清的阴森恐怖不可被视为纯然的想像——但就像陪着阿弗拉斯布顺奥克苏斯河航行的那些魔鬼,它们必须沉睡,不然它们会吞噬我们——必须让它们沉睡,不然我们将灭亡。”小说结尾这一段话意味深长。爱伦·坡借主人公的死亡经历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战胜恐惧,不能被恐惧打倒。或者也可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我,恐惧是内心深处畏惧前进的表现,要战胜恐惧,惟有战胜自我。

作者简介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生于1809年1月19日,逝于1849年10月7日,美国作家,诗人,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说闻名于世,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又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进而也被誉为后世科幻小说的始祖。他是第一个尝试完全依赖写作谋生的知名美国作家,从而导致贫困潦倒。
提前埋葬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