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就
全体教师在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工作,积极参与全院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为学院的建设做出了可喜的贡献。除了完成本专业学科建设、教改研究和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计算机工程学院还承担全院各专业的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VB程式设计、VFP程式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2000年来计算机工程学院组织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套用,促进了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积极开展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部省市级各类课题数十项,公开发表了一批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还成功开发了高校数位化网路教学平台、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通用网路考试平台等,为提高全院教学信息化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建设
计算机工程学院下辖实验中心和计算中心,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专业实验室,为科研和全院计算机教学与信息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室与计算中心管理规範,制度健全,机房每天12小时向学生开放,为广大学生上机实习、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教学成果
计算机工程学院拥有一个严谨求实、勤奋好学、生动活泼的高素质学生集体,全体学生以计算机工程学院为荣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体现了勃勃的生机,特别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卓有成效,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在国内机器人大赛及大学生创业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数百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进取、勇于开拓、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地理环境
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套用为主要特徵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淮海工学院特殊的地理优势为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计算机工程学院正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与对外合作,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自身发展成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的产学研全面壮大的优秀集体,为我院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工程学院是年轻的具有远大志向的团体,我们热烈欢迎有志于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成功的学子报考计算机工程学院。同时更期望热爱教育事业、立志信息科学研究与软硬体产品开发的优秀人才加盟计算机工程学院。
教学单位
计算机工程学院是以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培养、全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信息系统软硬体产品开发与区域信息化服务为主要职能的专业实体,下设软体工程系、网路工程系、计算机套用技术系、现代软体工程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智慧型信息技术研究所、云计算中心和连云港市物联网与虚拟仿真重点实验室。二级学科“计算机套用技术”于2008年被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于2011年被确立为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网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2010年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2012年包含这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大类专业成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类。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学院自2009年启动了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培养计算机套用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专业教师75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21人,博士、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5人。此外,聘请10余名国内着名高校和软体企业的博士生导师和高级研究开发人员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五年来,教师队伍承担并完成科技部及省市级各类科研课题28项,横向课题18项,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15项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项,申请专利3项,申请并获得软体着作权25项;承担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40余项,出版教材15部,获得省校级教学奖励50余项。学院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建设,构建了环境优雅、装备精良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条件,形成了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为主体的计算机软硬体、计算机网路、嵌入式系统和软体工程实验教学平台,与软体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了多个高水平实践基地。
学院始终把培养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较扎实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较强技术运用能力的实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嵌入式卓越工程师培养,并探索国际化软体人才培养模式,与Microsoft、IBM、ATA等着名信息技术教学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合作。学院专门为本专业学生建设了机器人科技创新和ACM程式设计竞赛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和优越的实验条件。学生在ACM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体设计大赛、“天翼杯”江苏省信息安全技能竞赛等高水平竞赛中获得十余项奖励。 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学院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体工作技能,培养面向嵌入式系统工程领,掌握嵌入式套用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套用方法,从事嵌入式系统和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电子产品的软、硬体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及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级套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系统原理、资料库原理及套用、计算机网路、嵌入式软体开发、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套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套用、嵌入式作业系统、嵌入式系统接口技术、Linux程式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专业】
培养特色:本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与软体产业界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和联合培养人才,採用“3+1”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前3年在学校学习,企业工程师也参与部分企业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第4年在企业进行真实的工程项目实训,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势突出。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体工程知识,具有很强的套用软体、移动互联套用开发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软体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经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高级套用型技术人才,能够胜任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软体开发、管理、维护和计算机套用、教育等工作。
主要课程:C语言程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体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式设计(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系统原理、资料库原理及套用、计算机网路、软体工程、Java开源框架(企业)、云计算与大数据开发技术(企业)、Android套用开发(企业)、T-AMBS TOLO航空移动预订系统实训(企业实训)、Tarena移动互联套用综合实训(企业实训)、毕业设计(校企合作)。
软体工程
【软体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体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套用知识,具有软体开发能力以及软体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体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套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式设计(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系统原理、资料库原理及套用、计算机网路、软体工程、软体测试技术、J2EE环境与程式设计、Web套用开发技术、大型软体系统构造等。
【软体工程(嵌入式培养)专业】
培养特色:本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与软体产业界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和联合培养人才,採用“3+1”人才培养模式,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前3年在学校学习,企业工程师也参与部分企业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第4年在企业进行真实的工程项目实训,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软体研发、工程管理和创新能力优势明显。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和软体工程知识,具有很强的套用软体、特别是Windows环境下Web套用软体的开发能力,和较为丰富的软体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经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高级软体技术人才,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软体开发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以及计算机套用、教育、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要课程:C语言程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式设计(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系统原理、资料库原理及套用、计算机网路、软体工程、软体测试技术、J2EE环境与程式设计、Win 平台下大型资料库套用(企业)、C#高级编程(企业)、企业级CMMI5项目管理课程实践(企业实训)、大型网站製作项目实训(企业实训)、毕业设计(校企合作)
网路工程
【网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网路工程专业能力,能从事网路设备和网路协定的研发、网路工程的规划与实施、网路套用系统开发、网路管理与维护、网路安全保障等技术工作,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政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级套用型网路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和地方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C程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系统原理、资料库原理及套用、计算机网路、TCP/IP与网路互联、网路规划与设计、网路管理技术、网路安全技术、网路布线与系统集成、网路作业系统、无线网路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