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软体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

(2021-01-06 13:05:06) 经验
软体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

软体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

《软体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是2004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沖,江贺,冯静芳。

本书全面论述了软体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并结合实践介绍了软体体系结构在各种软体系统开发中的套用。本书着重讨论软体体系结构描述语言、描述方法,软体体系结构风格,软体体系结构的设计、分析和验证,软体体系结构与Windows系统,软体体系结构与X Window系统,构件与分散式计算等。

基本介绍

  • 书名:软体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
  • 作者:冯沖,江贺,冯静芳 
  • ISBN:9787115119643 
  • 页数:373 
  • 定价:32.00元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1 

基本信息

作 者:冯沖,江贺,冯静芳 着 丛 书 名: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ISBN:9787115119643 出版时间:2004-01-01 版 次:1 页 数:373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教材教辅 > 大学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论述了软体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并结合实践介绍了软体体系结构在各种软体系统开发中的套用。本书着重讨论软体体系结构描述语言、描述方法,软体体系结构风格,软体体系结构的设计、分析和验证,软体体系结构与Windows系统,软体体系结构与X Window系统,构件与分散式计算等。
全书取材先进,内容全面,体系完整,力图反映本学科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系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本书对于从事软体体系结构研究的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也具有相当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际套用价值。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发展历程 1
1.1.1 “无体系结构”设计阶段 1
1.1.2 萌芽阶段 2
1.1.3 初级阶段 2
1.1.4 高级阶段 3
1.1.5 综合 3
1.2 软体体系结构 4
1.3 软体体系结构的定义 6
1.4 软体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9
1.4.1 构件 10
1.4.2 连线件 12
1.4.3 约束(配置) 14
1.5 意义 15
1.6 当前研究状况 17
1.6.1 不同的研究领域 17
1.6.2 不同的研究思路 20
1.7 小结 22
讨论题 22
第2章 软体体系结构语言(ADL) 23
2.1 ACME 23
2.1.1 ACME体系结构设计元素类型 24
2.1.2 ACME的属性 26
2.1.3 ACME的模板和风格定义 27
2.1.4 ACME开放语义框架 29
2.1.5 例子 30
2.2 Wright 32
2.2.1 进程的符号表示法 33
2.2.2 连线件描述 34
2.2.3 连线件语义(Connector Semantic) 35
2.2.4 连线埠和连线件的实例化 36
2.2.5 体系结构描述解析 36
2.3 C2 37
2.4 UniCon 39
2.4.1 构件 39
2.4.2 连线件 40
2.5 其他比较有影响的ADL 42
2.5.1 Darwin 42
2.5.2 Aesop 44
2.5.3 Rapide 45
2.5.4 MetaH 46
2.5.5 Weaves 47
2.5.6 SADL 48
2.6 ADL分类与比较框架 49
2.6.1 构件建模 51
2.6.2 连线件建模 52
2.6.3 配置建模 53
2.6.4 对体系结构描述的工具支持 54
2.7 ADL之间的比较 55
2.7.1 ADL对于构件建模的支持 56
2.7.2 ADL对于连线件建模的支持 57
2.7.3 ADL对于配置建模的支持 59
2.7.4 ADL的工具支持 61
2.8 小结 62
讨论题 63
第3章 软体体系结构描述方法 64
3.1 使用形式化方法描述体系结构 64
3.1.1 形式化方法和形式化规格说明语言 65
3.1.2 Z规约语言与软体体系结构 69
3.2 使用Kruchten的“4+1”模型描述体系结构 81
3.2.1 “4+1”模型 81
3.2.2 逻辑视图的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的分解 82
3.2.3 过程视图的体系结构:过程分解 84
3.2.4 开发视图的体系结构:子系统分解 86
3.2.5 物理视图的体系结构:从软体到硬体的映射 88
3.2.6 场景视图的体系结构:汇总 88
3.2.7 视图间的交流 89
3.2.8 “4+1”模型的叠代过程和软体文档 91
3.3 使用UML描述体系结构 91
3.3.1 背景知识 92
3.3.2 策略和评测标準 94
3.4 体系结构描述的规範 103
3.4.1 IEEE软体体系结构描述标準 103
3.5 小结 112
讨论题 113
第4章 软体体系结构的设计 114
4.1 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的元模型 114
4.2 体系结构设计方法的分析与评估 116
4.2.1 工件驱动的体系结构设计 116
4.2.2 用例驱动的体系结构设计 118
4.2.3 领域驱动的体系结构设计 120
4.2.4 模式驱动的体系结构设计 122
4.3 小结 124
讨论题 125
第5章 软体体系结构的风格 126
5.1 概述 126
5.2 固定术语类(Idioms)的风格 127
5.2.1 管道和过滤器风格 127
5.2.2 仓库风格和黑板风格 128
5.2.3 分层系统风格 130
5.2.4 客户伺服器风格 131
5.2.5 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风格 132
5.2.6 基于事件的风格(隐式调用) 132
5.2.7 模型-视图-控制器风格 134
5.2.8 解释器风格(虚拟机风格) 135
5.2.9 异质体系结构 136
5.3 固定术语类派生的风格 136
5.3.1 GenVoca风格 136
5.3.2 C2风格 138
5.3.3 REST 139
5.4 参考模型类(Reference Models)的风格 142
5.4.1 编译器的顺序参考模型和并行参考模型 142
5.4.2 信息系统的参考模型 146
5.5 小结 148
讨论题 149
第6章 软体体系结构的分析与评估 150
6.1 体系结构分析概述 151
6.1.1 基本概念 151
6.1.2 体系结构层次的评估技术 152
6.2 基于场景的体系结构分析方法(SAAM) 153
6.2.1 SAAM的步骤 154
6.2.2 SAAM的工具 159
6.2.3 对SAAM的讨论 161
6.3 扩展SAAM的分析方法 162
6.3.1 SAAMCS方法 162
6.3.2 ESAAMI方法(Extending SAAM by Integration in the Domain) 163
6.3.3 SAAMER方法 164
6.4 体系结构折衷分析方法(ATAM) 165
6.4.1 对ATAM的讨论 165
6.5 其他体系结构分析方法 167
6.5.1 SBAR方法 167
6.5.2 ALPSM方法 169
6.5.3 SAEM方法 170
6.6 讨论 171
6.6.1 方法的特定目标和分类 171
6.6.2 基于场景的方法的异同 173
6.6.3 在实际开发中对分析方法的选择 174
6.7 小结 174
讨论题 175
第7章 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体开发过程 176
7.1 概述 176
7.2 导出体系结构需求 177
7.2.1 体系结构需求 177
7.2.2 质量场景 178
7.2.3 验证 180
7.3 设计体系结构 180
7.3.1 体系结构的构造和视图 180
7.3.2 开发过程 181
7.3.3 验证 182
7.4 文档化体系结构 183
7.5 分析体系结构 184
7.6 实现体系结构 185
7.7 维护体系结构 186
7.8 小结 187
讨论题 187
第8章 特定领域的体系结构(DSSA) 188
8.1 DSSA的概念 188
8.1.1 DSSA的发展 188
8.1.2 DSSA的定义 189
8.1.3 DSSA与体系结构风格的比较 190
8.2 DSSA过程 191
8.2.1 步骤1——定义领域分析的範围 192
8.2.2 步骤2——定义/求精特定领域的元素 194
8.2.3 步骤3——定义/求精特定领域的设计和实现约束 197
8.2.4 步骤4——开发领域模型/体系结构 198
8.2.5 步骤5——生成/收集可重用的工作产品 201
8.3 小结 202
讨论题 203
第9章 软体体系结构支持工具 204
9.1 Acme工具 204
9.1.1 Acme工具开发人员库(Acme Tool Developers library) 204
9.1.2 AcmeStudio环境 206
9.2 基于软体体系结构的开发环境ArchStudio 3 211
9.3 小结 218
讨论题 218
第10章 软体体系结构与Windows系统 219
10.1 作业系统的体系结构 219
10.1.1 作业系统的设计需求 220
10.1.2 模组结构 222
10.1.3 分层结构 222
10.1.4 虚拟机结构 224
10.1.5 客户/伺服器结构 225
10.1.6 Windows 2000/XP的体系结构 226
10.2 作业系统的网路体系结构 233
10.2.1 Windows 2000的网路体系结构 234
10.2.2 网路驱动程式接口规範(NDIS)层 235
10.2.3 网路协定层 237
10.2.4 传输驱动程式接口(TDI)层 239
10.2.5 网路套用编程接口(网路API)层 240
10.2.6 进程间通信层 244
10.2.7 基本网路服务层 249
10.3 小结 251
讨论题 251
第11章 软体体系结构与X Window系统 252
11.1 X Window概述 252
11.1.1 发展 252
11.1.2 X Window系统的特点 253
11.2 X Window系统的体系结构 255
11.2.1 X Window系统与客户伺服器风格 255
11.2.2 客户伺服器体系结构的优点 258
11.3 X伺服器(X server) 259
11.3.1 X伺服器的功能 259
11.3.2 X伺服器分层风格的体系结构 260
11.4 X协定(X protocol) 261
11.4.1 请求:X客户传送给X伺服器的信息 261
11.4.2 事件:X伺服器传送给X客户的信息 262
11.5 X客户(X Client) 264
11.5.1 视窗管理器 264
11.5.2 桌面环境 265
11.5.3 X客户应用程式的开发 266
11.6 小结 267
讨论题 267
第12章 构件与分散式计算 268
12.1 概述 269
12.1.1 软体体系结构和基于构件的软体工程 269
12.1.2 分散式计算的发展 270
12.1.3 分散式套用的体系结构风格 272
12.2 OMG的分散式计算标準 273
12.2.1 OMA 274
12.2.2 CORBA 274
12.2.3 ORB 282
12.2.4 CORBA组件 289
12.3 基于Java平台的分散式计算 291
12.3.1 Java RMI 291
12.3.2 J2EE和EJB 297
12.4 微软DNA和.NET 307
12.4.1 微软的Windows DNA 307
12.4.2 微软.NET 315
12.5 基于Web的分散式套用:Web服务 331
12.5.1 XML Web服务及其体系结构 331
12.5.2 简单对象访问协定SOAP 333
12.5.3 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 334
12.5.4 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DDI 335
12.5.5 Web服务的特点 337
12.5.6 具体的Web服务体系结构 339
12.6 小结 340
讨论题 342
第13章 软体体系结构与实时系统 343
13.1 实时系统概述 343
13.2 实时系统的软体体系结构描述 345
13.3 实时系统的软体体系结构分析 346
13.3.1 体系结构分析方法 346
13.3.2 功能属性分析 348
13.3.3 非功能属性分析 349
13.4 实时系统的软体体系结构实例 350
13.4.1 实时作业系统 350
13.4.2 路由器软体体系结构 354
13.5 小结 360
讨论题 360
附录 361
参考文献 368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