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东软实训

(2020-12-04 00:52:21) 经验
东软实训

东软实训

东软人才实训中心(简称“东软实训”)即东软睿道工程教育,是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东软睿道)的重要组成业务,是大学生及大学后提高职业技能的平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东软实训
  • 全称:东软人才实训中心
  • 性质:东软睿道重要组成业务
  • 成立时间:1991年

东软实训简介

东软人才实训中心面向高校、个人、政府提供以东软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面向企业构建以“高绩效金字塔”为基础,以建立高绩效组织为目标的解决方案,并提供谘询、培训、人才服务及IT信息系统等产品和服务。目前,公司在瀋阳、大连、南京、成都、无锡、天津、郑州、南昌、青岛、广州建立了10个分散式的人才基地,现有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各类培训教室、实验室300个,可同时容纳50000余人培训;拥有丰富开发、管理经验的内部讲师300余人和实训经理100余人;与全球500所高校、400家企业建立了持续稳定的深度合作。

发展历程

1991年:东软创立伊始,与东北大学合作设立“软体加强班”,联合培养人才。
1999年:与Microsoft、Oracle、Cisco、Sun等厂商深度合作,展开了面对企业和个人的培训服务。
2000年:东软在大连、成都、南海先后设立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开始大规模为社会培养专门的IT人才。
2003年:成立软开事业部,开展IT人才派遣业务。
2006年:东软设立人才储备中心,与全国高校开展软体人才的“定製培养”,为东软自身输送合格人才。
2008年:东软设立人才实训中心,构造了分散式的实训基地,搭建面向全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平台。
2009年:东软成为教育部软体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开始大规模实施面向软体相关专业大学生实训,合作院校200余所,培养学员2万人;面向全国100多家企业提供人才供给服务。
2011年:东软继瀋阳、大连、成都外,在南京、无锡、郑州、天津、南昌等地建立了培训基地,合作院校500余所,培养学员5万人;近岸服务规模扩大至全国20多个城市。
2012年:东软成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东软整合全球教育资源,组建东软睿道公司,致力于中国领先的工程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为全国近300家企业提供人才服务,近岸服务外包人员突破2500人。

主要荣誉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软体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商务部重点联繫服务外包培训机构
·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软体十年中国软体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奖
·国家示範性软体学院十佳合作企业
·中国软体和信息服务业十年最具影响力培训机构奖
·人才信用公约缔约企业
·2012中国软体行业优秀人才培养贡献奖
·2012最具影响力IT教育品牌

人才培养模式

以东软知识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东软实训

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满足IT行业的规模化、高质量的人才需求,东软集团在深入理解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前提下,围绕教育部的政策指导,结合高校的教育目标,以东软多年来自身培养员工累积的经验为基础,以东软的行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与高校展开多维度、多层次的全面合作,致力于搭建政府教育改革、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用人需求的桥樑和平台。具体的合作内容包括:
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和高校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行业人才需求的能力点为拉动,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学生的教学和工程实践。在培养的方向上,东软集团依託自身的核心业务发展,搭建了以“行业解决方案”、“嵌入式产品工程”、“移动平台”、“物联网”四大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航空信息管理、物流信息管理、HR信息管理、软体测试、汽车电子、智慧型家电、医疗物联网、环保物联网等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合作模式包括:本科生“2+2”模式、本科生“3+1”培养模式、研究生“1+1”培养模式。
企业项目实践: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为驱动,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软体开发的全部流程,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工程实践的顺利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职业竞争力。
具体内容包括: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识实习、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实习、面向大学三年级学生的项目强化、面向大学四年级学生的企业实训和实习、面向研一学生的项目研发实训和面向研二学生的专业实习。
职业行为塑造:东软凭藉多年在提升新人行为训练体系培养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心智训练模式的持续研究,将员工行为训练与心智训练体系有机结合,整合出一套完善的“员工心智&行为培养体系”,以期对员工职业行为进行全麵塑造,进而提高员工整体能力并推动个人与组织绩效目标提升。
“员工心智&行为培养体系”培养将通过“认知与体验、引导、激励”三相合力作用于员工心智&行为的关键点,综合运用包含课堂培训、体验式活动、视频学习、讨论分享、问卷测量等手段建立一套员工心智模式与行为训练结合的培养方案,最终帮助员工实现自我认知,快速完成角色转变;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建立对目标与成就的积极追求;培养员工健康、责任、奋斗的心态,追求个人目标不断实现等三个核心培养目标。
个人能力提升解决方案
东软实训根据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路径和企业实际用人标準,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的经验,设计了针对个体的全面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和方法学,开发了快速提升实践能力的多种技术方向的课程。尤其在实践项目的训练过程中,严格按照SEI CMMI5的标準进行管理。在帮助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实用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让您成为全面和系统的专业人才。
1、就业技能提升项目实践课程:JAVA项目实践、资料库项目实践、嵌入式项目实践、C++项目实践、C#项目实践、测试项目实践。
2、东软软体工程师课程:JAVA软体开发工程师、资料库软体开发工程师、嵌入式软体开发工程师、C++软体开发工程师、C#软体开发工程师、移动平台(Android)软体开发工程师、物联网软体开发工程师、软体测试工程师。
3、专项技术提高强化课程:C/C++编程技术、嵌入式技术、Linux技术、JAVA技术、资料库技术、C#技术、测试技术、IT外语。
4、SAP EFP基础教育课:东软通过与SAP公司的优势与竞争力的整合,展开了中国企业管理软体研发与人才培训全方位的合作。“SAP EFP基础教育培训计画”是SAP各类认证培训的入门级课程,培训项目主要面向大四计算机、财务、管理类学生和工作经验少于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及合作伙伴的IT谘询人员,提供在SAP专业环境内所需的基础技能。
企业培训解决方案
向企业客户提供谘询、培训、人才服务、IT信息系统等产品和服务,进而帮助客户构建高绩效组织。
谘询服务
人才战略规划、流程改善、企业文化、员工发展、能力素质模型、领导力模型、职位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6 Sigma方法、知识管理、项目管理等。
培训服务
提供优质的技术、管理、外语等培训服务,同时提供完善的线上学习课件产品。
人才服务
主要针对IT企业提供人才派遣、猎头、人力资源政策法规解读与应对等方面的服务。
IT信息系统
提供SkillBase线上学习系统、睿博IT人才技能测评系统、企业员工考试系统、数字内容产品和服务、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KM知识管理系统等IT信息系统产品和服务。
政府项目解决方案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係到千家万户。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东软集团肩负起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参与到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困难家庭大学生等特定人群的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中去,东软集团将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把围绕大学生展开的实训工作踏踏实实地做成一项让政府和老百姓满意、放心的民生工程。

硬体条件

东软实训基地总体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可同时容纳50000余人培训;
各类培训教室、实验室300个;
拥有丰富开发、管理经验的内部讲师300余人和实训经理100余人;
基地同时配套提供多个会议讨论区,并配备多媒体设备;
基地配有伺服器间以及阅览室、健身房等配套设施;
实训基地建有千兆乙太网,桌面百兆,并有50000多个网路信息点以及3个网路中心。

技术条件

基于TCOE(卓越技术团队)的东软实训人才培养框架NeuTA
东软实训人才培养框架NeuTA东软实训人才培养框架NeuTA

公司动态

李印杲: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及渠道对接(视频)
2013年3月20日,天津滨海新区泰达万丽酒店举行的“2013中国服务外包领军者年会”现场,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印杲先生上台发表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及渠道对接“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以下为其演讲的文字实录:
东软睿道公司总裁李印杲东软睿道公司总裁李印杲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跟大家做这个交流,我来自东软睿道教育公司,自1999年加入东软后一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去年,东软整合IT人才培养方面的业务以及在学习平台、课件的业务,构造成立了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刚才郭昕老师的报告我听得心惊肉跳,我们服务外包产业刚刚蓬勃发展,就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持续发展?应该说这个产业看过去走过的10年,我们确实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这10年我们产业不断持续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我们作为开发中国家的区域成本优势和人力资源竞争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国内自己的市场内需所构造的巨大市场机会。
面向全球,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所承接的任务契约比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两年应该说挑战在持续的加剧,这种加剧一方面的感受就是人民币的升值带来的压力,东软在这方面也同样感受到寒风凛冽,我们在最近几年间调整产业结构,使我们能够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国IT产业的发展,包括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我们内需的增长,比如说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机会,这两天大家看到比较多的是关于美国的汽车之城底特律的房价报导,而中国的汽车产业却在持续升温,同时,我们在通讯行业、手机、政府行业的IT套用、製造业的IT套用等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所以,我们一直讲中国的市场不仅仅是自己的市场,而是国际的、全世界的。我们看到在最近几年,世界500强很多的研发中心都逐渐转移到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能够跟中国这幺多客户紧密结合在一起,获得最直接的客户信息,对他们的产业发展、业务发展更加有利。
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在面临挑战:人力成本在增加;持续成长的商业模式需要构造;高端能力也需要建立;国际化能力需要提升。
我们应该要积极应变:一是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如何将人力成本优势向价值的优势转变。我们做的业务越来越是我们客户的核心业务,我们如何充分利用我们的人力资源能力优势,使得我们的业务影响力成为客户价值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另外一个是从技术导向向客户价值的导向转变。我们习惯于从供应链的方向思考问题,总是讲我们具备什幺技术能力,现在,我们应该建立客户需求的价值导向,客户真正关注的是你能不能组织相应的资源,迅速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第三个转变是从模仿成功的路子走向自行创造成功。我们经常说看到IBM走得非常好,看到印度企业发展得如此大规模,我们模仿着他们的样子走会发现挑战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寻真正的服务模式,服务这两个字是很宽很大的概念,我们要找寻的是自己的商业模式,要去构造自己的成功之路。
现在回到这个人才培养板块的主题。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目前中国的软体行业从业人员是340万人,未来的期望是到2015年达到600万人。我们人才需求的缺口相当巨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700万,700万里面如果考虑学IT或者懂些IT的人员,100万人的数字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每年有100万的学生从事到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的人才不可能缺,但是行业缺人又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缺的不是人数,是这个领域真正的可用之才,我们缺的是这些毕业生融入产业的速度,对这个产业的理解,推动这个产业成长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需要既考虑人才的供应规模,又要考虑供应质量,产业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培养这幺多人,又要考虑结构稳定而适合,我想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体系、不同层级,构造一个适合的能力标準,所有的产业组成企业、培训机构、高校都能够按照这样一个标準去培养和发展人才,这个目的的达成也许并不是十分困难。标準制定出来后,我们需要去完善培养体系,我们很多服务外包企业,从原来做员工的技能培训,后来到和高校之间的定製,再后来到实训,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那这个体系如何构造?在这里面我想介绍一下东软的实践。东软每年有大批人才的需求,每年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加入,我们在吸纳这些人才时,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2011年6月30日,我们通过了PCMM Level5的评估,东软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该评估的公司,从基本的人力资源体系,到人力资源的能力管理,到人力资源的价值度量,这个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体系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职位体系和职位能力标準,以及基于职位体系所构造起来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构筑了在东软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职位不断发展的通路,在这个通路上每个职位制定了相应的能力标準,每年要进行相应的职位评估。根据职位评估了解职位能力的现状和能力标準之间的差距,制定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方案,这些培养方案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一套人才培养和发展体系。这也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我们一方面构造了东软人才需求的储备池,另一方面,众多的学员也为社会建立了一个大的储备池。目前,我们在全国已经构造了9个实训基地,包括瀋阳、大连、天津、南京、无锡、上海、广州等地,年实训人数已经达到几万人。围绕这套体系,我们今年还将推出线上的学习和实训系统,为更大规模的学员提供线上的IT技能测评、课件学习和项目实训。
在这样一个生态链里,我们还在构造一个和企业紧密联合的机制,把我们的人才培养和人才的使用结合起来。我们把实训学员的资源池做了充分的整合,一方面,很多IT企业到我们的实训基地进行人才招聘,另一方面,我们也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将学员通过近岸服务外包的模式派到和我们长远合作的IT企业去,我们目前已经面向全国100多家企业提供了这种服务。这个服务的模式利用了我们整个人才培养的规模化,以及人员能力和企业业务发展之间的需求,包括我们企业用人之间的灵活机制所构造的模式,我们也是期望把我们人才培养的能力,以及我们各企业在实际项目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灵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应该说现在无论是软体产业本身发展的用人需求,到用工模式的变化,以及和培训机构的连结,和高校之间的结合,我想更多看到应该构造一个更加有效的机制,把这个渠道充分变成公开,使我们的人才能够更加快速从人才的发起方进入企业、行业,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价值。所以,我们愿意和合作伙伴构筑新的发展模式,提供对未来产业发展规模化、高质量的人才供应保障,也谢谢在座的很多同行、合作伙伴,包括在座的政府相关部门给我们的更多支持和帮助,希望和大家共同致力于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基地分布

公司总部地址位于天津,联繫方式如下:
地址:中国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七道26号
目前公司建立了十个分散式的人才培养基地,详细地址如下:
瀋阳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辽宁省瀋阳市浑南新区新秀街2号东软软体园A9座
公交路线:乘坐154路至“唯美品格”站或150路至“东海电子”站
大连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黄浦路901-8号东软河口国际软体园F2座
公交路线:乘坐202路有轨电车至“小平岛”终点站或28路、531路至“北河口”站
南京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花神大道86号
公交路线:乘坐46路、61路、98路、99路、105路、119路、148路、154路、清安线、河奥线到达“尹家巷”站
成都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府城大道西段399号天府新谷6号楼2F
公交路线:乘26路、76路、91路、93路、533路、801路、823路至“市一医院”站
无锡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慧泽路软体园B区1号楼
公交路线:乘105、快1、133、128路至“江南大学南门”下车,进入K-park科教产业园直行至“慧泽路”
天津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七道26号
公交路线:乘捷运2号线至“空港经济区”站,转乘691路公交至“复地温莎堡”站;乘公交677路至“西八道”站;乘公交622路至“中兴基地”站;天津站转乘689路至“西八道”站
郑州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俭学街7号
公交路线:乘6路、28路、K28路、95路,到文化路俭学街下车向西200米即到(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
南昌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火炬大街559号南昌高新国家软体科技园科技大厦8F
公交路线:乘5路、231路、6路(原602路)、209路、534路、535路、夜间305路到“高新北大道口”站下,对面西走(往回走)50米
青岛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峨眉山路396号
公交路线:乘黄岛20路、黄岛21路至天和站;乘黄岛37路、胶南203路环线至海尔大道站
广州基地
基地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揽月路8号东软软体园119
公交路线:捷运四号线“黄村站”转乘508快,574,506A至揽月路西站;或945路,K2至揽月路西站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