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关于印发临川区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2021-04-01 15:05:59) 经验

关于印发临川区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为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民众带来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和《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95号令),结合我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些方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关于印发临川区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性质:政府机关 
  •    职责:灾害防治
  • 时间:2008年

通知信息

为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民众带来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和《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95号令),结合我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些方案。

通知内容

一、地质灾害基本概念和方案编制原则

(一)地质灾害基本概念。本方案所指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土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二)方案编制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方针,按照“全面部署、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工作要求,採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操作办法,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落到实处。
二、本年度汛期降水预测

预计2008年全区气温偏高,雨量接近常年或略偏少(近年平均值为719毫米)。全年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区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有相对集中期,汛期部分地区有洪涝和内涝发生,汛期结束期为七月底。
三、灾害趋势、区域分布及防御

(一)地质灾害发生趋势。我区地势南高北低,中低山丘分布广泛,地质构造複杂,风化发育较强,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区。由于长时间大面积降雨,较高山丘地区时有小範围、小规模的滑坡发生,特别是正在开採及停采的採石场,受人为开採爆破及防範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区域成为地质灾害易发点,虽均以小规模滑坡为主,但也偶有崩塌发生。
(二)区域分布及特点。根据区气象部门提供的降水趋势预测,结合地质环境分析,预测我区地灾区域分布及特点为:一是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以小中型为主。近年来我区在地灾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些地灾易发点的居民都已迁移,因此我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危害,以一般级居多。二是石厂(场)开採、停产区成为地灾易发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湖南的坪山、黄远山,七里岗的杨源,鹏田的里修、陈坊,河埠的田南,嵩湖的曹家,荣山的付家、新安,龙溪的金坑一带。三是山体滑坡多发生在中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茅排、荣山、龙溪、河埠、大岗、桐源、温泉、高坪等乡镇。部分地域已列入市级重点防御区(见附属档案一)
(三)防御重点。我区地灾防御重点为湖南、七里岗、鹏田、河埠、嵩湖、荣山、龙溪、大岗、桐源、温泉、高坪、茅排等中低山丘陵地区。其他地区为次重点防御区。重点防御地段为劈山建房户及採石场附近的村庄等。(见附属档案二)
四、地质灾害防治行动方法和步骤

(一)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各乡镇场(街办)要在汛期前组织专门力量,对所辖区内的地灾易发点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详细掌握灾害隐患点的位置、类型,并制定防灾方案,调查结果及防灾方案必须在4月中旬落实到位,并及时上报到临川国土资源分局。如未对本辖区地灾易发点进行调查摸底或未制订防灾方案,而发生地灾造成人员伤亡的,将按《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直接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二)切实加强监测和巡迴检查。对重要防护区段和灾害隐患点,各乡镇场(街办)要落实专人负责,加强监测。责任人应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和要求。与工程设施有关的地质灾害防御点的监测由有关部门负责。各监测和巡迴检查责任单位、责任人要认真负责,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重大情况直接报区政府。
(三)及时搞好预防、预报、预警。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各有关乡镇场(街办)必须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全全。凡有条件进行治理的要立即採取措施进行治理;暂时没有条件治理的,要制订治理方案,并针对可能的诱发因素採取简易应急工程措施和防範措施,以遏制减缓险情。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灾隐患点,应通知监督建设单位及时治理。要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隐情预报工作。预报分一般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者),异变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者)和临界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着、加快或其他明显徵兆者)。一般级险情预报由各乡镇场(街办)进行,一般情况半月通报一次,重要隐情随时通报。对异变级、临界级预报点,经临川国土资源分局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论证,确认进入危险阶段,并根据不同规模、危害程度、发布预警,同时在地灾隐患点一定範围内划定危险区,设定警示标记。
(四)抓紧应急準备与避险。如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则立即启动《临川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临府办字[2006]115号)。对预警点,各乡镇场(街办)要派出专门人员赴现场加强监测和防範技术指导,组织制订避灾、抢险、救灾方案,及时成立防灾领导小组;出现异变级情况时,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儘可能转移;出现临界级险情时,灾害影响範围内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转移并做好抢险救灾临战準备。对灾害影响範围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线、水利、电力和通信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
(五)积极组织抢险救灾。灾情发生后,当地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既定方案,统一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尽其职,共同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迅速查明灾害範围、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参与指导安全抢险救灾;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急救人员抢救伤员;交通、水利、通信、电力、建设等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的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后勤急需,并儘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工作;公安部门要做好灾害发生地公共秩序的维护工作。各灾情发生地,在基本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后5天之内,要将人员伤亡情况、灾害损失评估情况及抢险救灾情况及时总结上报临川国土资源分局,出现较大的灾情或人员伤亡,应立即上报。
五、落实保证措施,确保工作顺利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各乡镇场(街办)主要领导对所属辖区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负总责,并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该项工作,把名单上报临川国土资源分局。临川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全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乡镇场(街办)和临川国土资源分局要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都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水利部门具体负责山塘、水库、堤坝崩塌隐患的防治工作;交通、公路部门负责公路沿线边坡、路基滑坡、崩塌隐患的防治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学校可能存在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建设部门负责傍山建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旅游部门负责风景旅游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互相配合,层层建立落实地质灾害防御责任制度,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二)加强监测预报,实行专防与群防相结合。地质灾害防御重在监测预报。专业监测预报由国土部门负责。各乡镇场(街办)、村、组要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网路,明确人员,加强巡查,认真做好监测预报各项基础工作,增强应急反应能力;要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按行政隶属关係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防组织和工作任务,以减少因地灾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三)加强宣传力度,依法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监督管理。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基层科学防灾减灾能力。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可能诱发或加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要及时给予制止、纠正或採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已造成灾害的,要根据“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依法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速报和汛期值班制度。各乡镇场(街办)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速报和月报制度的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切实保障畅通的信息渠道。在汛期,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部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应急处置人员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构在汛期应建立健全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及领导带班制度。
(五)加大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各乡镇场(街办)应保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所必须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和工作经费,并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有关地质灾害治理,由诱发单位、受益单位和相关的主管部门负责落实,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