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中国美学:曾繁仁美学文集》是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曾繁仁。本书主要探讨了处于经济、社会、文化重大转型时期中国美学的发展问题。
基本介绍
- 书名:转型期的中国美学:曾繁仁美学文集
- 作者:曾繁仁
- 页数:495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07-12-01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共有三部分,第一编“文艺美学——由本质论到经验论”,第二编“审美教育——由思辨美学到人生美学”,第三编“生态美学论——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作者曾繁仁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长期从事美学与文艺学教学科研工作。
作者简介
曾繁仁,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美学与文艺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着有《西方美学论纲》、《走向21世纪的审美教育》、《美学之思》、《当代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等论着。
图书后记
利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间我将《转型期的中国美学》书稿的小样校了一遍。这也是对于自己4年多的学术工作的一个回顾,除了感到自己在这4年中的确进行了思考与付出劳动外,也对自己的成果不尽满意。这当然与自己的水平有关,但大量的会议也使学术工作的时间显得紧迫。同时,也使我对这4年的学术工作历程有一个回顾。我应衷心感谢《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哲》、《陕西师大学报》、《学习与探索》、《光明日报》理论版以及《人文杂誌》等报刊所给予我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些成果难以面世。同时,我也要感谢几次学术研讨会所给予我的启发。2003年冬我们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文艺美学学术研讨会,正是在会议的启迪下我写作了《试论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一文,并为我们中心以后出版的《文艺美学教程》奠定了基调。2005年5月与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的研讨会启发了我对席勒美育理论的更加深入的思考。2005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激烈的学术论争中促使我进一步思考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的关係问题。而在此期间的两次访学则对我集中精力学习思考问题与完成写作任务起到重要作用。2003年1月至4月,在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三个月,使我有集中的时间阅读学习了基督教文化的经典与论着,略微弥补了自己在古希腊文化之外对于古代希伯来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其成果就是《试论基督教文化的神学存在论生态审美观》。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在教育部与学校外事处的支持下我得以作为高访学者在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访学三个月。在这难得的三个月中没有电话没有会议,只有静静的时间。我基本完成了两部书稿的通稿工作,而且写作了《试论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文艺学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文化建设》两篇文章。在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集的三个部分并不平衡,四年来我用力最多的还是生态美学问题,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愈来愈显得重要,历经2001年至今的6年的思考探索虽有前进,但许多问题还需深入。本书的最后加了四篇较短的附录,主要表明自己对于学术工作的态度与看法。力图表明自己向朱光潜先生所说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学问”这样的境界靠拢。在本书的写作中得到许多前辈学者、同辈学者以及年轻学者的支持鼓励。没有当前我国美学与文艺学领域各位同仁的切磋鼓励,没有中国当前的学术环境,就一定没有我的这些些微的成果。因此,我觉得与我的师长们相比,我还是遇到了一个好的时代,处于一个较好的学术氛围。因此,我要对学术界各位同仁表示我的谢意。我还要感谢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教授在百忙中为我写序,鼓励有加。也要感谢王德胜教授和商务印书馆使我这本文集得以出版,感谢我的学生对于本书所做的许多事务性工作。总之,我要感谢的学界朋友真的很多很多,他们所给予我的关爱、支持与照顾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在我将近40年的工作和学术生涯中,特别在逐步迈入老年的这四年辛勤的学术工作中内子纪温玉女士始终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没有她的关爱照顾,我不可能承当与完成各种任务,我的包括本书在内的一切成绩都是我们共同的成果。在我校完本书最后一个字之后,我突然感到原来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而人的精力又如此有限,我又一次感到了自己的差距,感到本书在许多问题上的不足,只能期待于在未来的时光中更加努力,也更加期待年轻的学界同仁做出更大成绩。
图书目录
序
自序
第一编 文艺美学——由本质论到经验论
1.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与文艺学学科建设
2.试论当代存在论美学观
3.试论文艺美学学科建设
4.胡经之教授的重要学术贡献
5.蒋孔阳教授对我国当代美学的贡献
6.钱中文先生的学术贡献
7.试论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人文学科回归问题
8.试论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影响下的文艺学发展历程
9.当代一次中西艺术对话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10.美学学科的理论创新与当代存在论美学观的建立
第二编 审美教育——由思辨美学到人生美学
1.论席勒美育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2.马克思主义入学理论与当代美育建设
3.现代美育学科建设
4.论西方现代美学的“美育转向”
5.关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答问
6.关于加强审美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答问
7.我国美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平台——写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颁布之际
8.现代性视野中的美育学科建设
9.培养学会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
10.关于美育当代发展的几个问题
第三编 生态美学论——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
1.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与美学的改造
2.马克思、恩格斯与生态审美观
3.试论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範畴
4.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美学观
5.我们为什幺提出生态审美观以及什幺是生态审美观
6.试论人的生态本性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7.简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8.当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9.生态美学研究的难点和当下的探索
10.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
11.老庄道家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新说
12.试论《诗经》中所蕴涵的古典生态存在论美学思想
13.试论基督教文化的神学存在论生态审美观
14.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文化建设
15.试论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中的“家园意识”与城市休闲文化建设
16.关于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思考
17.关于儒学与城市文明的对话
附录
1.我对做学问的一点理解
2.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争得更大的发展
3.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刍议
4.科学研究与学术规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