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成本估算

(2021-02-09 15:14:46) 经验
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是项目各活动所需资源成本的定量估算。可用简略或详细形式表示。对项目所需所有资源成本均需加以估计,包括(但不局限于)劳力、材料和其他内容(如考虑通货膨胀或成本余地)。是一个不断最佳化的过程,随项目进展和相关详细资讯的不断出现而对原有成本估算相应修正。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成本估算
  • 外文名:Cost estimation
  • 核心内容: 确定标準,蒐集信息,建立模型
  • 参考依据:法律法规、经济规律、数学模型

工作步骤

1.事先建立软体的工作範围;
2. 以软体度量(经验度量、相似工程类比的度量)为基础做出估算
3.把项目分解为可单独进行估算的小块

计算方法

1.类比估算法:也叫自上而下估算法,他是使用相似项目的实际成本作为项目成本估算的根据。
2.自下而上估算法:是估计各个工作项或活动,并将单个工作项汇总成整体项目估算的一种方法,又是成为基于活动成本法(ABC法)。
3.工作分布估算法:使用项目阶段百分比来估算。
4.参数模型法:是在数学模型中套用项目特徵(参数)估算项目成。
5.启发式估算:使用历史数据和统计关係来估算
6.分阶段估算:按阶段逐一估算项目(最适合高风险项目的估算技巧)
7.计算机化工具。

软体套用标準

行业标準《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
本标準规定了软体研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包括软体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体研发成本度量的套用。本标準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体研发项目的成本。本标準不涉及软体定价,但相关各方可依据本标準明确研发成本,从而为软体定价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估算
标準研製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和评估软体研发项目的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目前我国尚无科学统一的软体研发项目成本度量标準体系以指导、规範、管理软体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极大浪费;在软体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体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範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软体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
标準研製过程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体服务业司领导下,从2010年开始启动我国软体成本度量标準体系的研製工作。中国软体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体过程改进分会(以下简称 “过程改进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準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四所”)围绕软体研发成本度量标準体系建设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梳理了标準体系。核心标準《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于2010年12月正式立项,计画号为2010-3194T-SJ,由过程改进分会和电子四所共同牵头起草,组织产、学、研、 用约40家单位共同参与,历时3年,为软体项目预算、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计画、变更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标準的价值
1、倡导使用统一的国际功能点方法度量软体规模,使度量结果可比对;
2、倡导使用基準数据估算软体工期和成本,使估算结果更科学;
3、倡导使用一致的估算过程和公式,使估算过程透明化、估算结果可追溯。
标準试点套用
《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从2012年开始试点套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东软集团等单位都参与了试点工作,分别在预算审批、项目立项、招投标、项目计画等场景进行套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3年年底,共有约2000人参加CCEP培训,近1500人通过考试并成为国内首批CCEP(软体成本估算专家)。採用标準规定的方法后,极大的解决了试点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
标準发布
行业标準《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SJ/T11463-201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0月17日正式发布,并于2013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最新进展
经推荐,该标準由中关村智联软体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牵头,正在申请升级为国家标準,于2015年7月31日正式下达计画号:20151553-T-469
标準套用配套书籍
随着工信部行业标準《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的正式发布,越来越多的软体企业、政府机关及各大行业(如金融、电信、能源、製造等)的软体开发及信息化建设部门开始採用该标準用于指导软体研发成本的度量工作,并广泛套用于预算、招投标、项目策划、变更管理、过程改进及项目后评价等场景。而能否正确理解《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并了解标準涉及方法的背景与原理,成为该标準是否可以在行业内深化套用的关键。
《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释义》第2版、《软体成本度量标準实施指南》
北京市地方标準《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费用测算规範》
1、规範研製背景
北京作为全国软体与信息服务业之都,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水平,软体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市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也不断加大,仅全市每年属于市级财政拨款範畴的信息化项目就可达700至800个,金额总量可达三十多亿元,涉及上千家企事业单位。然而本市一直没有科学统一的标準以支撑、规範、管理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费用的测算,这大大制约了北京软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相关标準的缺失,如何测算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的合理费用一直都是北京软体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因而常常导致软体项目预算审批无依据、恶意竞标等问题的发生。
2、规範的价值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指导,北京软体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软体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联合制订的北京市首个软体成本度量地方标準《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费用测算规範》于今年11月起正式实施,这标誌着我市信息化项目软体开发工作拥有了科学、标準的费用评估方法,有助于规範行业市场、推动软体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增长质量。
联盟标準《行标套用指南(预算场景)》
1、编制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体研发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画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体研发成本度量标準,较大程度导致项目做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体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体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开发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科学统一的软体研发成本度量标準既是有效进行软体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体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此,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体服务业司委託中国软体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体过程改进分会牵头组织编制了《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标準中规定了软体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体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体研发成本度量的套用。其目的是帮助软体研发涉及各方科学、一致地进行成本度量。但标準中没有包含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行业基準数据及其在不同场景进行成本估算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因此需要制订标準的套用指南,以便相关各方针对不同的套用场景、正确使用行业数据和模型,有效开展软体研发成本度量相关工作。
2、编制目的与範围
本指南是《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系列套用指南之一,针对预算场景。
《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中的成本度量,特指对软体研发成本的预计值进行估算或对实际值进行测量、分析的过程。而《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中,预算是指根据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确定预计项目费用的过程。因此,本指南主要描述在预算场景下如何开展成本估算工作,而不涉及编制预算的其他方面。
在《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及本指南中,软体研发过程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完成验收之间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验收交付活动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支持活动。因此,本指南中软体研发成本仅包括软体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但不包括数据迁移、软体维护等成本。本指南中所涉及工作量、工期也仅为软体研发过程所用工作量、工期。
本指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导预算活动相关各方,基于《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有效开展成本估算工作,并为确定软体项目预算提供科学依据。
本指南明确了基于《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和基準数据开展成本估算相关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示例,明确了典型情况的估算及调整方法;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相关人员应根据本指南及《软体研发成本度量规範》中的相关原则,结合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或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对于与预算类似的其他早期估算套用场景,相关人员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开展项目估算活动。
北京市地方标準《信息化项目软体运维费用测算规範》
 本标準规定了信息化项目软体运维费用测算的方法及过程,包括信息化项目软体运行维护服务内容及费用构成,软体运维项目规模、工作量、费用的测算方法及过程。
标準于2016年3月经北京市质监局批准正式立项,北京软体造价技术创新联盟及北京科信深度科技有限公司制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