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李占先(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师)

(2021-04-23 06:22:38) 经验

李占先(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师)

李占先,女,博士。2001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06年5月获得中科院理化所博士学位,2006年7月进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7月进入郑州大学化学系工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占先
  • 国籍:中国
  • 职业:博士
  • 主要成就:2010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论文奖一等奖一项

人物经历

1997-2001年,在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习,2001年7月获得郑州大学学士学位;2001-2006年,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学习,2006年5月获得中科院理化所博士学位;2006年7月-2008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套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7月进入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工作。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师李占先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师李占先

研究方向

功能有机分子和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研究;光功能化合物在化学感测器、信息处理、和分子基逻辑门等方面的套用。研究领域涉及萤光分子材料与超分子有机化学以及水溶性高分子及其套用。

主要贡献

成果概述

任职以来主持一项中科院化学所军工项目子课题,参与三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和一项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在J. Phys. Chem. COrg. Lett.Chem. Comm.New. J. Chem.TetrahedronDyes and PigmentsTetrahedron Lett.等杂誌上发表论文23篇,其中一篇文章两年内单篇他引41次,发表论文影响因子累加50以上,2010年9月发表在Chem. Comm.的论文下载次数为当月该杂誌的第三,相关工作被Chem. Soc. Rev.Chem. Asian J.等多种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介绍和评价。申请专利4项。2011年作为指导教师承担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一项。指导的本科毕业生多人获得系优秀毕业生称号,多人被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中科院理化所、中科院纳米所等高校院所。

近期代表文章

1. Zhanxian Li, Chunhu Xu, Wei Sun, Yanchun Bai, Chao Zhang, Chenjie Fang, and Chunhua Yan, “Solvent-Sensitive Charge-Transfer Absorption Behaviours and Dual-Emissive Fluoresc -ent Property of a Thiazole-Conjugated Pyridinium Complex”, New J. Chem., in press. (Impact Factor: 2.6)。
2. Zhanxian Li, Caimei Ren, Sen Yang, Guangjun Yao and Qiuzhi Shi, “N-(4-(prop-2-ynyloxy) phenyl)maleimide” Acta Cryst., 2009, E65, o65. (Impact Factor: 0.5)。
3. Zhanxian Li, Longyan Liao, Wei Sun, Chunhu, Xu, Chao Zhang, Chenjie Fang, and Chun huaYan, “Reconfigurable Cascade Circuit in a Photo- and Chemical-Switchable Fluorescent Diarylethene Derivative”, J. Phys. Chem. C., 2008, 112, 5190–5196。
4. Mingming Yu, Zhanxian Li, Liuhe Wei, Donghui Wei, Mingsheng Tang, “A 1,8-Naphthyrid ine-based Fluorescent Chemodosimeter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Zn2+ and Cu2+”, Organ. Lett., 2008, 10, 5115–5118. (Impact Factor: 4.8)。
5. Zhanxian Li, MingmingYu,Yuna Zhang and Liuhe Wei, “Tris(1,10-phenanthroline -κ2N, N’)iron(II)-µ-oxido-bis[trichloridoferrate(III)]ethanol hemisolvate” Acta Cryst., 2008, E64, m1514. (Impact Factor: 0.5)。
6. Wei Sun, Can Zhou, Chunhu Xu, Chenjie Fang, Chao Zhang, Zhanxian Li, and Chunhua Yan, A Fluorescent-Switch: Based Computing Platform in Defending Information Risk, Chem. Eur. J., 2008, 14, 6342–6351. (Impact Factor: 5.3)。
7. Zhanxian Li, Wei Sun, Yanfeng Yue, Minghua Zheng, Chunhu Xu, Jingyi Jin, Chenjie Fang, and Chunhua Yan, “Synthesis of a Solvent-sensitive Highly Fluorescent Derivative of Perflu orocy-Clopentene”, Tetrahedron Lett., 2007, 48, 7675–7679. (Impact Factor: 2.6)。
8. Zhanxian Li, Wenfu Fu, Mingming Yu, Xijuan Zhao, and Yong Chen, “The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henolic Schiff bases based on 1,8-naphthyridine”, Dyes and Pigments, 2007, 75, 516–520. (Impact Factor: 2.8)。

获奖记录

2010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论文奖一等奖一项,2011年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学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