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甘肃省科技厅2007年立项、依託兰州交通大学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甘肃省道路桥樑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
- 简介:以土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
- 学术委员会:梁文灏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
- 研究方向:结合西部黄土高原
实验室简介
重点实验室以西部(重点是甘肃)特殊自然及地质条件下的道路桥樑与地下工程结构为背景,以土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为核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和对外技术服务,促进甘肃省在道路桥樑与地下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创新和成果套用,解决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高水平技术成果的研发和转化、高起点对外试验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汇聚和培养,在甘肃省建立起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术委员会
梁文灏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教授级高工(院士),研究方向:隧道工程
学术委员会委员
范立础 同济大学,教授(院士),研究方向:桥樑与隧道工程
孙 伟 东南大学,教授(院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材料
李 乔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桥樑与隧道工程
郝际平 西安建筑科学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工程力学
李 宁 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岩石力学、冻土力学
康 军 甘肃省交通厅,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岩土工程
刘维宁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地下铁道
徐 岳 长安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
俞建宁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
陈兴沖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桥樑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
研究方向
甘肃省道路桥樑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
结合西部黄土高原、寒旱、盐渍土、高烈度地震区和强风沙区等地域特色,客运专线、捷运、城市轨道交通、重载铁路和高速公路等行业特点,重点建设以下5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桥樑结构的设计、建造及评估主要研究内容
①新型桥樑结构的设计理论及最佳化;
②大跨度桥樑结构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③既有桥樑结构状态评估与加固;
④桥樑结构动力学行为分析;
⑤桥樑结构试验技术。
研究方向2:隧道及地下工程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①黄土和冻土地区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理论及套用;
②岩土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理论与套用;
③黄土隧道静、动力分析以及试验技术
④地下结构动力可靠度理论及工程套用
⑤黄土地区大断面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监控及施工技术;
⑥高寒地区隧道防冻害技术
⑦盐岩地区地下结构耐腐蚀及防排水技术
⑧冻土地区桩基础的力学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3:道路(铁道)工程设计理论与建造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①湿陷性黄土地区高边坡路基和墩台的稳定性及加固技术;
②黄土区路基路面工程设计理论及套用;
③黄土及盐渍土地区道路工程病害机理与防治技术;
④寒(旱)区路基与边坡加固技术;
⑤黄土区客运专线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
⑥强风沙地区铁路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⑦冻土区铁路和公路防灾减灾技术与套用;
⑧高速重载轨道结构及轨道动力学。
研究方向4:西部高烈度地震区桥樑抗震及防震减灾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①高烈度地震区桥樑结构抗震理论与分析;
②桥樑结构减(隔)震技术与振动控制;
③桥樑结构新型减灾与防护技术;
④桥樑结构抗震试验技术;
⑤桥樑抗震评估及抗震加固技术。
研究方向5:寒旱区土木工程新材料及套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
①盐渍土及寒旱地区耐久性混凝土研究;
②低温早强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
③土工合成材料及工程套用;
④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⑤新型环保材料开发及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