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以汕头大学为依託单位,1993年4月获得广东省科委和计委立项建设,1995年12月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海洋科学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由校内实验室和“南澳临海实验站”两部分组成,校内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南澳临海实验站有陆地面积130多亩、专用试验海域约10公顷、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重点实验室科研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其总值2500余万元,具有开展海洋生物学研究的优越条件。其中,“南澳临海实验站”被来访专家学者认为是我国最好的临海实验站之一。
实验室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立足粤东,放眼全国,纵览全球,以粤东海域特色的藻类、贝类、鱼类、虾蟹类、特异微生物资源等为对象,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基础理论和套用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为地方海洋与水产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目前,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从事海洋生物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建立单位:汕头大学
- 创建时间:1993年4月
- 研究方向:海洋动物学、鱼类生物学
研究方向
- 海洋动物学
包括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鱼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水产动物优良品种培育及繁育技术,水产动物免疫学及病害防治技术。 - 鱼类生物学
包括藻类生理生态学与全球变化,海藻优良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技术,赤潮藻类生物学。 - 海洋生物技术
包括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修复技术,环境管理与海洋珍稀动物保护策略,生态毒理学与水产品安全,养殖生态学。 -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包括功能食品开发,特异微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
研究内容
- 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及高效配合饲料研发
主要研究蓝子鱼、鲷类、黄姑鱼、青鲈、锯缘青蟹等海水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及新型高效、低成本配合饲料。 - 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的苗种繁育及产业化技术
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太平洋牡蛎、华贵栉孔扇贝、鲍鱼、鲷科鱼类、蓝子鱼、卵形鲳鲹、锯缘青蟹、对虾、海参、真蛸(章鱼)、日月贝、半滑舌鳎等。 - 重要海水养殖动物的免疫学及病害防控技术
主要研究锯缘青蟹、对虾及重要养殖鱼类和贝类的免疫特性及抗病、抗逆机制,免疫增强剂研发,海洋生物生态养殖技术或健康养殖模式,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 海藻优良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技术
主要研究坛紫菜、龙鬚菜等粤东优势海藻养殖品种的品质改良、规模化人工育苗及高产栽培技术,羊栖菜、海萝、蜈蚣藻等新兴海藻养殖品种的全人工育苗技术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海藻生理生态学与套用藻类学基础研究
主要研究藻类初级生产力及其固碳机理与环境变化的关係,全球环境变化下CO2浓度升高与海水酸化的生态学效应、CO2与阳光紫外辐射的耦合效应,藻类在环保、能源以及化工方面的套用研究。 -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包括龙鬚菜琼胶、藻胆蛋白及藻多糖提取,残次海藻利用等大型海藻的高值化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药物开发;海洋微藻和微生物资源利用技术。 - 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海域管理策略
包括近岸海域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调控与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毒理学与水产食品安全,中华白海豚保护生物学,海域利用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