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建筑力学(第2版)》第1版于2004年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2版在保持第1版结构体系以及理论严谨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参考使用高校的反馈信息,增加了複合材料、弯扭组合变形、结构矩阵分析、移动荷载等相关内容,调整了一些例题和习题,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 《高等学校教材:建筑力学(第2版)》共15章,内容包括绪论、结构计算简图·物体受力分析、力系简化的基础知识、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轴向拉伸与压缩、剪下和扭转、梁的应力、组合变形、梁和结构的位移、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压桿稳定等。
基本介绍
-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建筑力学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页数:392页
- 开本:16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作者:李前程 安学敏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40376746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1—1 建筑力学的内容和任务
1—2 刚体、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1—3 桿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4荷载的分类
第二章结构计算简图·物体受力分析
2—1 约束与约束力
2—2结构计算简图
2—3物体受力分析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力系简化的基础知识
3—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3—2力对点的矩
3—3 力偶·力偶矩
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3—5 力的等效平移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4—1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
4—2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的讨论
4—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4—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4—5 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4—6 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月、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5—1 几何不变与几何可变体系的概念
5—2 刚片·自由度·联繫的概念
5—3 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
5—4 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6—1 桿件的内力·截面法
6—2 内力方程·内力图
6—3 用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6—4 静定平面刚架
6—5静定多跨梁
6—6三铰拱
6—7静定平面桁架
6—8 各种结构形式及悬索的受力特点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7—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及实例
7—2 直桿轴向拉伸(压缩)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7—3 许用应力·强度条件
7—4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7—5 材料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剪下和扭转
8—1 剪下的概念及实例
8—2 连线接头的强度计算
8—3 扭转的概念及实例
8—4扭矩的计算·扭矩图
8—5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8—6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梁的应力
9—1 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
9—2梁的正应力
9—3 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
9—4 梁的切应力
9—5 梁的强度条件
9—6 提高梁弯曲强度的主要途径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组合变形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
10—2斜弯曲
10—3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10—4偏心拉伸(压缩)
10—5 弯扭组合变形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一章梁和结构的位移
11—1概述
11—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1—3叠加法
11—4单位荷载法
11—5 图乘法
11—6 线弹性体的互等定理
11—7 结构的刚度校核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二章力法
12—1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和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12—2力法的典型方程
12—3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12—4结构对称性的利用
12—5 多跨连续梁、排架、刚架、桁架的受力特点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三章位移法
13—1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桿端内力
13—2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3—3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
13—4位移法典型方程
13—5 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13—6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13—7结构矩阵分析
13—8 移动荷载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十四章力矩分配法
14—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14—2用力矩分配法解连续梁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五章压桿稳定
15—1 压桿稳定的概念
15—2 细长压桿的临界力
15—3 压桿的临界应力
15—4压桿的稳定计算
15—5 提高压桿稳定性的措施
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型钢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