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张让先(历史人物)

(2021-03-30 21:18:42) 经验
张让先(历史人物)

张让先(历史人物)

张让先,又名荣、字赞,生于1904年1月18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二),1951年4月9日(农曆辛卯年三月初四)逝世,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镇张百可村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张让先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湖北省
  • 出生日期:1904年1月18日
  • 逝世日期:1951年4月9日

人物介绍

张让先,又名荣、字赞,生于1904年1月18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二),1951年4月9日(农曆辛卯年三月初四)逝世,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镇张百可村人。

人物经历

张让先祖辈务农,父辈时家甚贫,仅有一亩三分地。张让先是独子,13岁于本垸私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等一些童蒙养正读物,也接触了一些自然科学常识。16岁时父亲的弟弟去逝,其足下一个小孩转给张让先父亲抚养,并把8亩田地也转张让先父亲耕种,生活由此才有所好转,此后张让先父亲把他送到山里名师方倜生手下就读。
张让先
1923年他考入武昌启黄中学,在校期间张让先看到军阀混战,外国租界横行霸道,到处欺压百姓,一时间革命活动风起云涌。他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与自己同年生的蕲春籍同学胡风一起办刊物、宣传鼓动革命活动。1925年毕业回到家乡广济县后立志救国,和一些青年参加了一些农会、赤卫队等革命活动。
1927年秋,张让先考入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1930年9月毕业。同年秋张让先回到广济,恰逢同垸堂兄长张凤林回广济县开展革命活动,张凤林此时正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纵队渡江北上,于是两人常在一起谈心,受张凤林进步思想的影响,张让先和上湾的张平尔、铺尔岭的顾茂甫三人经常一起参与共产党在广济地区组织的一些活动。
国民党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的同时,又加强清共力度。于1931年改组基层行政组织以强化统治,县以下设区,区以下设联保,联保下设甲。张让先隐瞒自己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的身份,被国民党县政府委任为第二区区长,区政府设在武穴镇,张让先在区长任上,为国民党军队徵兵筹粮筹饷,推行“五户连坐法”,表现得比较得力。
中原大战结束后,1931年经蒋介石批准成立南昌行营别动总队,康泽任少将总队长,在江西剿共时期为蒋所重用。1933年,蒋中正在庐山成立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任用康泽当主任。张让先被选入训练团,该团以剿共为目的,收容训练反共人士。在学习期间张让先结识了复兴社特务头子康泽,受到康泽信任。训练团毕业后,张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别动队供职,康泽任少将总队长,张让先任少校营长。
别动队的全称是“南昌行营剿匪军别动总队”,主要由出身于黄埔军校的中下级军官组成,是一支有多种技能的武装特务部队,其任务是蒐集、窃取红军和苏区的情报,追捕单独行动的红军,执行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逮捕国民党军的逃亡官兵,检查行旅及逮捕其认为可疑的人,监督国民党军中的邮电通讯,协助国民党正规部队对红军作战。由此可见,南昌行营是高居地方党政机构之上的中央派出机关,掌握赣、浙、闽、粤、湘、鄂、皖等南方7省的军政大权,国内一切有关重要活动均涉及别动队。
1935年1月,康泽率领的别动队进入四川,按照蒋介石的旨意配合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监督川军各部动态、围剿长征中的红军。康泽对别动队颁布了极其严格、具有蓝衣社和党卫队双重风格的纪律:别动队成员不许辞职,每个人都要做到“生的进来、死的出去”;任何私事都要向上报告,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在江西工作期间不许结婚,不许离开营房,每晚组长都必须组织查铺等等。在别动队里大家互相监督且无人谈心,生活处处受限,张借母病重辞职回家,1936年离开了康泽的别动队。
张让先(历史人物)
回乡后的张让先决定从教,时广济县名士方震以梅川桑梓园南山寺为校址,投资创办了私立大公中学,张让先被聘为训育主任,至1938年离任。在任教期间,以“割猪”为职业来掩护革命的堂兄长张凤林,请其住在张百可张让先家中的“上屋”。张凤林经常到大公中学与张让先谈心,建议他离开学校,现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已合作抗日,应出来组织敌后抗日力量打击日寇。
1938年夏天,广济县治(梅川镇)这条由陆路通向黄冈、武汉的要道上,上海、南京的流亡学生一天天多了起来,他们传来了京、沪失陷的讯息,痛说着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大公中学的学生耳闻目睹大家的诉说后议论纷纷,有的产生了向大后方流亡的思想;有的说要打游击誓死保卫家乡;有的打算考军校参加前线。广济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张国桢和大公中学教务主任吴映廷、训育主任张让先接触频繁,在全县开展保卫大武汉的形势下,我县决定成立抗日救亡宣传队。后来吴映廷、张让先召集学生训话:“日本军国主义以其精锐武器疯狂地侵占我华北、华东的大片土地,现在敌军将到九江,黄梅情况随之紧急,我们县里决定成立抗日救国宣传队,向我校招收队员,同学们可积极报名参加。”,一时间学生们踊跃报名。
1938年农曆6月27那天,学生们扛着广济县救国宣传队的大红旗在高亢的歌声和锣鼓声中出发了,开始是在城区桥边、各街巷口贴标语和讲演,下午在大抒口搭好舞台开始表演《义勇军进行曲》、《慰劳伤兵歌》、《保卫大武汉》等歌曲。此后宣传队在大坡、小坡一带进行了十余天的宣传活动,表演了《骂汉奸汪精卫》、《松花江上》、《台儿庄大捷》等戏剧。在这些动人场面的鼓动下,激起了当地广大民众同仇敌忾、爱国爱乡的热忱和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8年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向武汉大举进犯,广济和田镇要塞是日军攻打武汉必经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军队调动二、三十万兵力在广济和田镇要塞阻击日军西进。新四军、广济地区的游击队、国民党地方自卫团和挺进军三支队都配合正规军参加阻击战,张让先的第四大队也参加了战斗。
张让先(历史人物)
1938年9月6日广济失守,日军相继占领黄梅、广济、蕲春、浠水后,进行烧、杀、抢、姦淫等诸多劣行,鄂东地区国、共两党的游击部队和老百姓与日军展开了长期的、小範围拚死战斗。
1939年初,成立广济县抗日自卫团司令部,县长王丹候兼司令,傅握权任副司令,辖三个大队,一大队长王长勛,二大队长向必达,三队长卢冠三。同年底又增加一个四大队,大队长张让先。日军入侵武穴后,原武穴警察局长何庭芳率领巡警队在鸡公山与张让先联络成立武穴抗日自卫司令部(又称边区抗日自卫团司令部)。何自任司令,辖2个大队,一大队长姓石,二大队长张让先。同年,张让先率部脱离何庭芳,投靠王丹候,编为广济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武穴抗日自卫团遂自行消失。
1939年中秋节张让先率游击大队两个连200余人,夜袭田家镇老鼠山日军炮楼,毙敌数十人,摧毁炮楼二座,缴获了一批日军枪枝弹药、物资。
张让先(历史人物)
1939年冬,张让先率部夜袭驻浠水县下巴河日军,毙敌一名少佐军官,大获全胜。占领下巴河至翌日中午,才奉命从容撤出。此战受到国民党鄂东挺进军总指挥的嘉奖,张让先晋升为十七纵队三支队中校副支队长。在这次战斗中,张让先缴获的日本少佐军刀(长剑),一直放在张百可老家中,后不慎遗失。
1940年农曆春节之夜,十七纵队以两个支队2000余人兵力攻打武穴镇的日、伪军,张让先率所属大队首先攻入居仁街,十七纵队两个支队很快占领了武穴街达四个小时,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随后奉命夜袭黄梅小池日军,接着又攻击黄梅濯港日军,这两次连续的夜袭都是攻敌不备,打了就走,主要是打击日军在鄂东横行的势态。
张让先凭藉多年的作战经验,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等宗旨,要求支队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等精神。该支队全部採用德式装备,战斗力强,且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採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迴,在平原和村落多採用正面攻击,中央突破。张让先也喜欢大纵身长驱直入地进攻,在鄂东战场上象一只矫捷的猎豹奔跑在无数的丘陵之中,为鄂东的抗日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张让先(历史人物)
1940年8月,张体学奉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命令率部来到三角山,打击国民党鄂东反动头子程汝怀(鄂东专员)和王啸风(鄂东保全司令)的反共气焰。把驻扎在三角寺两个中队300多人的自卫队包围起来歼灭了,把多余的枪枝留下来,还留下10名战士和20名县区干部。
1941年4月,广济县汪伪县长刘仲修欲扩充军事实力,打算将汪伪县政府辖属保全队扩编为皇协军1个师,并派人到九江活动,取得九江皇协军司令欧大庆签署的扩编令。刘仲修与警察局长张达仁、汪伪武穴区长彭建华等策划扩编皇协师的兵源、武器问题。因刘仲修与国民党鄂东游击十七纵队三支队队长张让先同是“武圣山”威字旗汉流兄弟(刘是一等背榜大爷,张是护剑大爷),遂决定以刘仲修名义策动张让先率部加入皇协军,许诺张任大队长。刘仲修派汉流“十三太保”刘正风等送信及委任状给张让先,得到张的应承。为了拉拢张让先,刘仲修还筹集一批食盐、医药及钱款,馈赠张部。双方约定,由刘仲修派吴白佗率汪伪县保全队部分枪兵,到乐斯桥接应张部。张率部临行时,遭到部分爱国官兵坚决反对,投敌未成,吴白佗等反而加入张部,汪伪县警察署头目朱碧梧是得字旗大爷,与刘仲修、张达仁有旧隙,侦知此事后,向九江日军宪兵队密报。5月,九江宪兵队以“私通敌军”罪将刘仲修县府等13人逮捕并全部处死。这就是广济县日本占领期间有名的日本处杀县长事件。
1941年夏,张让先又与蕲春县长何庭芳联络成立蕲、黄、广三县民团,张让先任民团团长,属何庭芳指挥。后三县民团改编为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独立支队,张让先任支队长。张让先率部袭击黄梅仰天锅日军,他事先派人侦察敌情,趁日军开饭之际突然袭击,使日军措手不及,歼敌近三百人。
蕲、黄边区中共负责人张凤林看到张让先积极抗日,找张让先进行了一次密谈,肯定了张让先在军事上互相配合打击日军、伪军的做法。1941年1月,国民党在安徽南部泾县包围袭击新四军,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政委项英牺牲。“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破裂,蒋介石任命李宗仁为华中“剿共”高最司令,以30万大军向华中的新四军发起进攻。李先念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的名义,于1月23日发布了《粉碎国民党反共军队的新进攻》的命令,宣告“国民党反共军已开始对我华南、华中及豫鄂边大举进攻。有一次张让先奉命率支队在浠水、蕲春交界地带与新四军五师李先念部交战,双方均损失较重,李先念战后还说:“这个张让先还有两下子”。
张让先在这关头决定找张凤林“问问路”,张让先带一个警卫排从蕲春县刘介河出发,连夜找到广济大法寺李堂选垸,夜晚与张凤林所带兵相遇,发生了误战,后经双方喊话才罢战。“张让先,你未见我谈两党合作就动起手来,怎幺向人民交待?我们共产党方针不变,是团结抗日的。”受到张凤林的教育后,张让先认为共产党是真心抗日的。以后遇到新四军,张让先指示部下对着天放空枪,儘量避免彼此之间的摩擦。
1941年初秋,蕲太英边县委书记钟子恕与国民党中层军官“合作抗日”,各边县十分重视对国民党中层军官的统战工作。蕲广边的张翼南与支队长张让先、绅士张伯楷合伙在新田塆张氏宗祠兴办黄烟厂后,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张让先认为共产党是真心抗日,因而他的部队便积极抗日,消极反共,与新四军及地方武装相遇时儘量迴避。
1941年10月3日,李先念率领新四军五师从英山县路过浠水县,此时张让先部队正在溪水一带驻守,为了避免双方互相战争以减少损伤,李先念写了一封信,派通信员送给张让先,问张让先能否予以迴避。张让先看到信后,认为新四军是实实在在抗日的,就回信告知李先念在中秋夜的晚上如果听到枪声不用理会,只顾行军即可。于是张让先提前把所有的乡长、保长、甲长都召集在一起开会,布置相关工作。到了中秋节(10月5日)的晚上,各个村子都开始搭建戏台子组织戏班子唱戏,村民们也都出来聚在一起看戏,张让先给每个村派了一个排的兵力维护治安,并且告诉乡亲们安心欢度中秋佳节,如果听到枪声,请大家不要怕。这个时候李先念就带着部下人马,趁中秋之夜穿过浠水境内,张让先听闻新四军过来了,让手下官兵象徵性地放了几枪,便把李先念部队给放过去了。由此可见,张让先虽然身为国民党军官,但是与共产党之间的关係还是比较密切的。
1941年12月,日军以万余兵力,80余门大炮,分14路“扫蕩”悟山地区,矛头直指中共鄂豫边区首脑机关和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此时国民党发动的八个月“围剿”已接近尾声,但见日军大举“扫蕩”,以为是消灭新四军的天赐良机,乃密令所辖各部继续“围剿”,形成夹击之势,务必于两个月内“肃清”。
为了钳制顽敌对鄂东西线的进攻,鄂皖边地委、军分区决定发起刘公河战斗,摧毁“联防反攻巢穴----稀蕲黄广联防指挥部。稀蕲黄广联防指挥部是鄂东行署主任兼保全司令程汝怀于1941年11月组织成立的,由蕲春县长何廷芳兼任总指挥,稀黄广三县县长兼副总指挥,设在刘公河龚背褡塆蕲春县政府院内。一年多来,其工事、装备和兵力配备都大大加强。“联防”第一支队和张让先独立支队共约2000人,集结在刘公河周围11座大小碉堡内。2月21日晚上八点,新四军四十二团团长王兴发率众进攻刘公河街头碉堡,约九时四十二团缩小包围圈,向县政府、联防指挥部驻地龚背褡发起总攻,驻塆后几座碉堡的独立支队长张让先见势不妙,早在总攻前率部500人趁黑夜寻隙溜走,向北逃往狮子口。
1942年1月,新四军第五师组建后,以崭新的姿态投入战斗。李先念亲率五师主力第十三旅,特务旅各一部进入蕲春三角山,与第十四旅部队会合。此时,鄂东顽固派程汝怀部一再向鄂皖边地区的新四军进攻。李先念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决定攻打浠水县城,给程汝怀部以坚决打击。1月19日,李先念率第十三、十四旅各一部共2000余人,包围了浠水县城。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攻克了浠水县城,打死打伤顽军70多人,生俘300余人,缴枪280余支、子弹万余发。2月16日,李先念又率部从浠水转往广济进行战斗,俘县长以下400余人,缴步枪468支、机枪20挺、迫击炮1门。
1942年7月,中共蕲广边军政联合办事处改为蕲边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为张凤林。同月,赵辛初、黄世德指挥的新四军挺进十八团及地方便衣队在四望山痛击了国民党鄂东挺进军张让先部,俘200多人、缴步枪180余支、机枪3挺、子弹10余箱。败后的张让先认为,共产党军队打仗勇敢,虽败服气。
张让先(历史人物)
1943年三县民团改编为鄂东挺进军对立支队,张让先任大队长。农曆十月的一天中午过后,国民党广济县自卫队队长张让先派本部吴四一带领助手巧袭团山哨所。办法是一人装着挑米,一人装着送柴,吴四一提着满满一篮子菜,篮子里藏着一支手枪。三人走进哨所里,通过到厨房喝水、交米、称柴的机会,探听到伪军(保全队)大多数人到哨所面前垸子(吕高垸)去抹牌赌博,哨所里只留下站岗、队长等少数人员,于是吴四一等三人乘敌人不备,首先打死了伪军保全队队长田洪桥,随机打死了站岗哨兵张驮罗,还活捉了保全队队员张锦先,缴获机枪一挺,步枪十一支,各种子弹数百发。在吕高垸抹牌赌博的伪军吓得魂飞胆丧,四处逃串。讯息传开,人们奔相走告,无不拍手称快。从此,哨所里的伪军和日本侵略军再也不敢随便外出,整天龟缩在哨所内不敢妄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5日,国民党鄂东行署、鄂东挺进军总指挥部,分别通知蕲春县长雷鸣震、驻漕河十六纵队第三支队邓汉平,日本宣布投降后省政府已派员给沿江日军主管送去备忘录,可派员前往接洽受降。8月28日,雷鸣震会同县党部书记邓汉祥、县临时参议会代议长陈惠存商议,决定派漕河镇镇长宋斌为县政府代表兼城厢(蕲州)镇镇长,与日伪军接洽受降事宜,另派县自卫大队一中队管鹤鸣率部进驻蕲州。时在蕲州附近活动的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独立支队长张让先,抢先一步,以他的名义写信给驻蕲州日军警备队,派郭二第“送信”。郭二弟带着全副武装进城通知“接收”。谁知蕲州日军尚未接到上级通知,不但不理睬,反而收缴了郭二弟的武装,并将他押解到黄石宪兵队。还好黄石宪兵队已接到上级通知,郭二弟才被释放。
张让先考虑到新四军在抗战过程中积极抗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就主动把接受日军受降仪式承让给新四军。后达成的协定如下:日伪军一切武装交“县自卫队”;日伪一切财产交“县政府”;日军集中城内,候令至九江集中;伪军政人员交“县政府”看管,听候处理;国民党所有驻军不得持枪进城,以保全全。谈判不到一个小时结束,举行了受降仪式。
张让先(历史人物)
抗战胜利后,张让先的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独立支队调往河南南阳改编,编入国民党七十二军。此后,张让先由军界转往政界。
1947年至1948年初夏,张让先任国民党黄安县(今红安县)县长。原部下连长、同垸堂弟张健来红安想找张让先安排一份工作,张让先坚决拒绝,他了解到张健在军中不守军纪,被裁减后又当土匪。后听说参入“团儿队”大队长李树鹄带领土匪和国民党军队围捕共产党蕲广二县领导人张凤林,并杀害了张凤林。张让先内心认为,张凤林使他与共产党保持单线联繫,而现在张凤林被杀,这种单线联繫便无一人可证。本来国共两边都可顾及,现只有跟国民党一条路走到底了。
张让先(历史人物)
1948年春,张让先经庐山军官训练团班主任康泽(时任立法委员,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介绍,到国民党第六绥靖区司令三兵团司令长官张淦那里任职,张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门下将领,时白崇禧驻武汉,是华中剿匪总司令。六绥靖区驻在湖北孝感,管辖武汉周边各县,因张让先不是桂繫心腹,只有任少将高参这个闲差,且常在武汉闲居。六绥靖跟随白崇禧桂系军队,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一击,就溃退到湖南。此时,已向解放军起义的原同事劝张让先投诚,张让先表示“妇人尚能守节,大丈夫岂能易主”,从而拒绝。
1949年5月16日,也就是武汉解放的前几天,湖北省府从武昌西迁到恩施,张让先在战乱中也随之前往恩施,迁逃中的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朱鼎卿委任张让先为湖北省财政厅长,时驻在恩施的华中“剿匪”副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宋希濂在解放军的追击下,于1949年10月下旬撤离恩施,向四川移动。在湖北临时省府恩施的委员和省主席朱鼎卿等吓得惊魂落魄,拚命地向西逃往利川、万县、重庆等地。张让先带领全家先逃入利川又逃入四川万县,安置好家庭后,他在当地农村以挑货担为生,靠乡间货郎维持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
1951年元月,张让先突然来到他儿子张德天(利川县人民政府司法科科长兼法院副院长,1950年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共产党员,武大学潮时进步青年)的办公室说:“我此行是去武汉自杀的,特来见你最后一面,武汉有我的老朋友、广济老乡郭锡华,他可给我办理后事。我不想连累影响你们,希望你今后给四川万县的母亲、妹妹多寄点钱,记得多帮助他们”。张让先到武汉后,住在武昌大东门一家饭店里,与汉口花桥街前花楼凤台旅馆(广济人来往落脚点)老闆郭锡华联繫上了后,就在武昌大东门这家饭店上吊自杀了。
张让先在国民党鄂东挺进军中任职时,在张百可垸修建“义学”,供全垸孩子上学。他还根据张百可荒山地多的特点,身体力行地带领乡亲们种油桐,增加乡亲们收入,同时还在张百可种树绿化,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乡亲们非常拥护他,有人曾作诗《心繫桑梓张让先》称讚其能!
心繫桑梓张让先
广济张百可,有个张让先。
为官国民党,县长军队间。
只要回百可,官架抛一边。
离垸一里多,下马交马鞭。
马夫牵马走,徒步张让先。
东至铺尔岭,西至槓上边。
南至螺蛳壳,北至苏山巅。
漫步小路上,徘徊田梗间。
经常与父老,促膝寒暖喧。
让先家乡情,誉满乡里间。
有次回家转,让先如从前。
这回留心看,己田与人田。
人田乾裂口,己田苗茁焉。
回去问父亲,原因出何边?
父亲种田汉,对儿话直言。
你在外为官,放水只怕天。
见水我就放,管他何人田。
父亲一片话,激动张让先。
让先对父讲,做人德为先。
垸场上百户,人死俺无颜。
今后田放水,切莫俺优先。
水从人田过,商量话要谦。
切莫以为我,伸手可遮天。
我在乡亲在,人亡无让先。
子劝父行好,利益大家沾。
民国二十三,特大干旱年。
百可大垸下,收割不用镰。
让先回家乡,知情心油煎。
在家办饭席,富户被约谈。
今年旱情重,俺都同祖先。
多户无收成,生存日子艰。
只要互关爱,易度这难关。
我有一主意,与君直话言。
谷都稻场打,扬好堆场间。
全垸无收户,人人均平摊。
每人六百斤,过称名字签。
全都不计息,还粮是明年。
让先一席话,大伤富户颜。
灾年高利贷,易放易赚钱。
要按让先做,美梦幻影变。
个个不吭声,忐忑在心间。
逆言不敢说,相互观脸面。
让先近亲弟,站起先发难。
你做你的官,莫管垸场烟。
无事找事做,简直是发癫。
让先气愤说,此言非人焉。
今天宽恕你,不毙看祖先。
小弟受教育,噤口若寒蝉。
满座遂服从,富愿将穷牵。
秋后谷登场,谷箩满场间。
人分六百斤,还与富户先。
灾年有饭吃,老少俱欢颜。
后 记
我在写《张让先将军》这篇文章时,参考了大量书籍资料,因无法联繫到作者本人,在此一併表示感谢。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相对比较複杂,本文若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具体资料来源大致如下:
1、张让先子张德天、张阳明、女张刘民、武穴市政协原常委张与君等提供的材料和口述;
2、参阅《张氏宗谱》、《广济县誌》、《武穴文史资料》(第二辑)、《武穴将军》;
3、参阅《康泽》小传、《西南战区亲历记》(宋希濂着);
4、《中国共产党蕲春历史》(第一卷)、《蕲太英稀边革命回忆录》(蕲春县建国后第一任书记钟子恕着);
5、武穴市文献资料藏家夏鹏提供了《支那事变画报》中相关图片;
6、此外从网上参阅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