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男,1962年生。该同志身残志坚,努力同自己的不幸命运抗争。在1978年至1983年11月痛苦的待业时间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针灸、缝纫拷边技术,并用所学技能热情地为病人和顾客义务服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斌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性别:男
个人简介
1982年11月进南京晨光集团工作后,不仅努力乾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将与自己一样的残疾人组织起来,成立了目前我国还为数不多的特殊群体----"南京市残疾人拥军爱民服务队",坚持学雷锋近30年不间断。
人生经历
一人学不如“组团”学 残疾小伙陈斌坚持学雷锋30载中国江苏网4月25日讯(通讯员 朱旭先 记者 郭蓓) 一个本需关爱的残疾人,却处处帮助他人,不仅自己学雷锋,他还组织了“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坚持义务服务社会。在城南一带,提起陈斌可以说家喻户晓。
他是“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志愿者”、“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他是南京市残疾人服务队队长、秦淮区残联助残协会主席。自1978年,由他发起组建的南京市残疾人服务队,从最初的3人扩大到如今的300多人。
苦练针灸免费为人治病
提到1963年出生时的那场噩梦,陈斌难掩心中痛楚:胸部凹进去一个大洞,脊背却高高地突起,软骨病让陈斌终身与健全人“无缘”。中学毕业招工时,面对呱呱叫的成绩,陈斌却遭遇了冷眼,“凹胸驼背,细骨瘦弱的残疾人,能做什幺”,社会的歧视、冷落,让陈斌心中留下永远的痛。
“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再寻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向命运挑战,让自强取代一切”,励志的话语有很多,陈斌深知这句最适合自己。媒体的宣传,好心人的帮助……一股股暖流,温暖了陈斌逐渐乾涸的心田。他逐渐明白,与其苦苦地等待,不如靠自己的实绩向社会证明,残疾人也是好样的。从此,他的人生开始了一个全新的跋涉,但跋涉却总与艰辛为伴。
从苦闷中逐渐走出来的陈斌,第一步就开始学习针灸。扎针灸没有一双灵巧的手是不行的,但这对陈斌来说可是一件大难事。由于患病,他的手大且畸形。“横竖不是拿银针的料”,如此的冷嘲热讽并没让陈斌打退堂鼓。白天跟医生学,晚上勤练功,咬牙在自己瘦弱的手臂和大腿上找穴位。一次又一次,千百次地扎针,陈斌的手上、腿上布满了小红点,那是伴随着扎针岁月留下的印记。
组建“残疾人服务队”回报社会
一年多后,陈斌能独立行医了,附近的老人、孩子有个腰酸腿痛的,经陈斌扎上几针便很快见效。渐渐的,陈斌针灸技术一传十,十传百的有了名气。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何不将残疾人集合起来?1978年,陈斌萌发了一个新的构想,他决定成立一支“残疾人服务队”。那年国庆节,他第一次与两名残友为雨花小区市民服务。“刚开始也自卑,怕别人嘲笑,只能偷偷躲在街道拐角,义务为市民理髮、配钥匙和修半导体。”说起服务队第一次服务经理,陈斌记忆犹新。渐渐的,很多市民都主动寻求陈斌团队的帮助,接受他们的服务。市民的认可给了陈兵“抛头露面”的勇气,打那以后,他们出来服务便不再躲躲藏藏,“残疾人服务队”的横幅也经常出现在街头巷尾。
随着时光的推移,陈斌和他的残疾人义务服务队不断壮大。这支队伍里不仅有年轻人,还有中老年人和年轻的姑娘,服务项目也逐渐扩大到推拿按摩,修脚踏车电动车,家电,缝纫裁剪等。他们还经常利用节假日深入南京的敬老院、社区以及部队,为官兵服务。
作为一名残疾的共产党员,陈斌30多年如一日,团结和带领南京市残疾人服务队队员们学雷锋、做好事、奉献社会的义举,得到社会肯定,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04年春,当陈斌荣获“第二届南京好市民”称号时,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在他的纪念册上写下了“好市民光荣”的题词。08年5月18日“全国助残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等领导也亲临陈斌所在的学雷锋、为民服务现场,给他们鼓劲加油。
面对荣誉,50岁的陈斌很淡定:“我们这样的残疾人,需要社会的关爱,爱是互补的。我们在沐浴社会春风的同时,也想尽点绵薄之力努力帮助别人,同时让更多的人知道,残疾人不是包袱,也是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