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凌阳大学计画

(2021-01-31 08:12:17) 经验
凌阳大学计画

凌阳大学计画

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性IC设计公司,为回馈教育,改善大专院校单片机教学条件,增进高校师生接触新技术、新器件的机会,提高在校生的动手能力,推动教学和新技术同步发展,推出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凌阳科技大学计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凌阳大学计画
  • 属性:全球第一大消费性IC设计公司
  • 作用:改善大专院校单片机教学条件
  • 划内容:共建凌阳单片机,嵌入式实验室

凌阳大学计画

大学计画通过帮助国内各高校建立凌阳十六位单片机,32位嵌入式实验室,全力支持在校单片机爱好者完成相关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并提供大量完整的设计方案,凌阳大学计画以培养更多的十六位单片机,32位嵌入式研发人才为宗旨,积极努力的为在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验室实验室

凌阳大学计画内容

一、共建凌阳单片机,嵌入式实验室
以极优惠价格提供凌阳16位单片机,32位嵌入式实验设备,建立教学或创新实验室,服务于单片机教学、实验以及创新活动。
二、支持大学採用61板,3200开发板等完成电子实习
以极优惠价格提供凌阳16位单片机开发系统—61板及《61板电子实习教师指导书》等设备和资料,支持高校的电子实习工作。
三、支持大学採用61板,3200开发板等完成课程设计
以极优惠价格提供凌阳16位单片机开发系统—61板及《61板课程设计指导书》等设备和资料,支持高校的课程设计工作。
四、支持大学採用61板,3200开发板等完成毕业设计
以极优惠价格提供凌阳16位单片机开发系统—61板、相关模组及《61板毕业设计指导手册》等设备和资料,支持高校的毕业设计工作。
五、支持大学教师编写凌阳单片机及凌阳嵌入式教材或专着
支持教师编写凌阳单片机或凌阳嵌入式教材或专着。正式出版后,凌阳公司将给予一定的稿费。
六、鼓励大学师生髮表凌阳单片机论文
鼓励师生在国家科技期刊发表有关凌阳单片机套用方面的论文。正式发表后,凌阳公司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七、鼓励採用凌阳单片机参加各类电子竞赛
鼓励大学採用凌阳单片机参加全国、各赛区、各校的电子竞赛,对获奖的集体以及个人,凌阳科技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八、鼓励大学教师採用凌阳单片机进行项目开发
鼓励教师套用凌阳单片机研发有创意、有市场潜力的项目。

凌阳单片机教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1、 採用共建方式:学校提供部分经费,实验室设备和资料由公司提供;
2、 学校建立凌阳16位单片机实验室,需要保证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使用人数;
3、 公司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培养目标

配合高校单片机教学和实践活动,利用凌阳公司的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开发环境,使学生快速掌握凌阳16位新型单片机的开发方法和开发技巧,所学理论在该平台上得到实践和练习;了解大型系统的分析、设计、检测、开发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性和开拓性电子套用人才。

适用专业

凌阳16位/32位设备和软体都採用模组化设计,适用于本科、大专、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套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微机套用、数控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原理与套用、仪表及控制、信息通信技术、汽车工程等电子套用和微机控制的相关专业。能完成有关单片机学习、单片机实验、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等 诸多环节实践活动。

主要学习内容

单片机原理及套用技术 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技术 微机原理及套用 系统设计和开发技术 单片机接口技术 语音处理技术 C语言和彙编语言编程技术

凌阳单片机实验室典型方案

1、 实验室定位:创新实践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室
2、 建设目的: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选拔参加电子竞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
3、 运行模式:日常授课+图书馆式开放模式
4、 师资力量:专职负责人+邀请导师+以老带新
5、 学生情况:以电子科技协会等社团学生为主体,面向全校学生
6、 日常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老师巨观引导
7、 课程设定:《电子製作》、《电子创新设计》、《16位单片机》
8、 经费来源:学校支持+学生自筹+科研创收+企业赞助
9、 横向联合:凌阳科技教育推广中心

典型套用

1、综合类:重庆大学--3个实验室,为全校所有的工科生开设选修课及创新实践课。
2、工科类: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3个实验室,每年为超过 10000名学生开设选修课、电子竞赛培训、机器人竞赛培训。
3、师範类:乐山师範学院:2个实验室,每年为全校学生开设单片机课及创新实践课。
4、职业类:昆明理工大学职业学院:2个实验室,为全学院1000多名学生开设课程。
5、专科类:郑州电力专科学校:以实验室为平台,每年为学生开设必修课及创新课。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