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电路原理(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作者梁宝德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以通俗的语言介绍複杂的电路问题,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最浅显的方法加以分解,儘量阵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旨在使行业内普遍认为难教难学的电路原理课程变得容易接受。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理解和读者自学的需要,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例题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透彻讲境体分析,以期达到以例说理的目的。同时在各章之后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且习题难度适中,易于自学,读者可通过参照例题来完成课后习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和掌握複杂电路知识的乐趣。
图书目录
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1电路模型
1.1.1电路的基本概念
1.1.2理想元件与趋姜驼电路模型
1.2电路变数
1.2.1电流
1.2.2电压
1.2.3电功率及关联方向
1.3欧姆定律
1.3.1欧姆定律与线性电阻
1.3.2电导
1.3.3电阻上消耗的电能
1.3.4电路的工作状态及电器设备的额定值
1.4基尔霍夫定律
1.4.1电路常用名词术语
1.4.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1.4.3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1.5等效电路
1.5.1电阻的串联
1.5.2电阻的并联
1.6电路中的电位计算
1.7受控源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2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1.1电压源
2.1.2电流源
2.1.3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1.4利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解题方法
2.2节点电位法
2.2.1弥尔曼定理
2.2.2两个以上节点的电路
2.3等效电源定理
2.3.1戴维南定理
2.3.2诺顿定理
2.3.3等效电源定理套用举例
2.3.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4支路电流法臭白
2.5网孔电流法与迴路电流法
2.5.1网孔电流法
2.5.2迴路电流法
2.6叠加定理与置换定理
2.6.1叠加定理
2.6.2置换定理
2.6.3齐次定理
2.7电路分析方法举例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3动态电路时域分析
3.1动态元件
3.1.1电容元件
3.1.2电感元件
3.1.3换路定律
3.1.4初始值的求取
3.2电感和电容的串并联
3.2.1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3.2.2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3.3动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3.3.1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
3.3.2三要素公式
3.3.3三要素法求解一阶动态电路
3.4零输入回响体套虹慨与零状态回响
3.4.1零输入回响
3.4.2零状态回响
3.5全回响的合成与分解
3.5.1零输入回响和零状态回响与全回响的关係
3.5.2稳态回响和暂态回响与全回响的关係
3.6求解一阶动态电路方法及套用举例
3.7单位阶跃回响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4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4.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4.1.1正弦量的三要素
4.1.2正眩量的相位差
4.1.3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
4.2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法
4.2.1相量
4.2.2正弦交流电相量计算法的两套公式
4.3单一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4.3.1电阻元件
4.3.2电感元件
4.3.3电容元件
4.4正弦电路的功率形式
4.4.1电阻元件的有功功率
4.4.2电感元件的无功功率
4.4.3电容元件的无功功率
4.4.4正弦电路的视在功率与功率因数
4.5正弦稳态串联与并联电路
4.5.1正弦串联电路与复阻抗
4.5.2正弦并联电路
4.6正弦混联电路的分析
4.7正弦电路分析方法举例
4.8非正弦周期性电路
4.8.1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的概念
4.8.2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的计算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5三相交流电路
5.1三相电源
5.1.1对称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5.1.2三相电源的星形连线
5.1.3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连线
5.2三相负载
5.2.1负载的星形连线剃辣求
5.2.2负载的三角形连线
5.3三相电路的功率
5.4特殊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6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6.1耦合电感元件
6.1.1耦合电感的概念
6.1.2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乃坑灶、电流关係
6.1.3同名端
6.1.4同名端的判别方法
6.2耦合电感的去才提雄套耦等效
6.2.1耦合电感的串联等效
6.2.2耦合电感的T型等效
6.3理想变压器
6.3.1理想变压器的变电压关係
6.3.2理想变压器的变电流关係
6.3.3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
6.4含有互感耦合或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6.4.1含有互感耦合电路的分析方法
6.4.2含有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电路原理课程实验
实验一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实验四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回响和零状态回响
实验五日光灯电路
实验六三相负载实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