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就
纪越峰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国家863计画通信技术主题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通信线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十五”国家863计画/O-TIME计画负责人等,并担任过中国科学院“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通信组组长、信息产业部传输设备进网专家评审组组长、“十五”国家863计画通信技术主题建议书起草组组长等,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委员和分组主席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宽频通信系统与网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与荣誉称号30余项。
纪越峰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光通信与宽频信息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多项先进的研究成果。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10余部着作与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得各类国家/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励、人才基金和荣誉称号30余项。例如: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画”,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863计画15周年先进个人,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4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批准的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和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五次荣获省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CAI奖,五次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二次),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第一名、北京市精品教材和部级优秀教材奖等。
2010年,纪越峰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基于智慧型通道组织和共享保护方法的光层联网技术与用”获得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纪越峰:纪越峰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国家973计画项目"面向宽频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与集成系统基础研究"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纪越峰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研究成果"大容量多粒度光传送技术创新与系统套用"获得2011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2年,纪越峰:纪越峰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光电交叉联动与跨层灵活疏导的光传送技术及设备”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三横三纵、四位一体通信技术教学模式和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获201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担任首席专家的863“全光网”项目批准立项实施,受聘为“十二五”国家宽频网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
研究方向
纪越峰教授领导的宽频网路新技术研究中心(简称BNI,Broadband Network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主要研究领域为光通信与宽频信息网(重点为IP+Optical),涉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套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实现,内容包括网路结构、网路规划、业务融合、传输、交换、适配、路由、网管、通信与控制协定多项关键理论与技术及其软硬体实现。
近年来,研究室先后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画、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北京市的多项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并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广泛的项目合作与技术交流,拥有多个软硬体试验平台,在IP/Optical 传输适配系统、光分插复用设备、光突发/分组交换系统、智慧型光网路、网路监测与安全评测、多媒体业务传输与控制系统、光子晶体、光子格线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先进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
科研成果
在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IEEE Photonic Technology Letter、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Globecom、OFC、ECOC等本领域着名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2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30余篇次,出版10余部着作与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得各类国家/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奖励、人才基金和荣誉称号30余项。在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