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第3版)》是2016年10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书籍的作者是陈松,田阳。
基本介绍
- 书名: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第3版)
- 作者:陈松,田阳
- ISBN:9787121297557
- 页数:188
- 定价:26.00元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 千 字 数:300
基本信息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第3版)
作 译 者:陈松,田阳
出版时间:2016-10
千 字 数:300
版 次:01-01
页 数:188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297557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电子电路的仿真、印製电路板(PCB)设计及複杂可程式逻辑器件(CPLD)设计3个方面,介绍了最近较为流行的3个软体:Multisim(电子电路仿真软体),Protel PCB 99 SE(印製电路板设计软体),ispDesignEXPERT(Lattice公司的PLD设计软体)。 书採用模组式编写,可供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等专业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培训教材或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1章 绪论 (1)
1.1 电子设计的工作流程 (1)
1.1.1 传统电子设计的工作流程 (1)
1.1.2 现代电子设计的工作流程 (1)
1.2 常用EDA软体简介 (2)
1.2.1 电子设计与仿真软体 (2)
1.2.2 原理图绘製及PCB设计软体 (3)
1.2.3 可程式器件设计软体 (3)
第2章 电子电路仿真软体简介 (4)
2.1 NI Multisim 11软体的安装 (4)
2.1.1 NI Multisim 11软体功能简介 (4)
2.1.2 NI Multisim 11软体的运行环境 (5)
2.1.3 NI Multisim 11的安装 (5)
2.2 NI Multisim 11软体的基本界面 (13)
2.2.1 NI Multisim 11选单 (13)
2.2.2 NI Multisim 11系统工具列 (14)
2.2.3 NI Multisim 11设计工具列 (14)
2.2.4 NI Multisim 11元器件工具列 (15)
2.2.5 NI Multisim 11仪器工具列 (15)
2.3 NI Multisim 11软体的设定 (16)
2.3.1 电路图显示方式的设定 (16)
2.3.2 自动存档功能设定 (17)
2.3.3 电路视窗显示特性设定 (18)
2.3.4 元件符号标準设定 (18)
2.3.5 电路列印设定 (19)
习题 (20)
第3章 电子电路原理图绘製 (21)
3.1 NI Multisim 11软体的电路元件的选择 (21)
3.1.1 元件的分类 (21)
3.1.2 元件的选择 (21)
3.2 Multisim电路元件的放置及调整 (23)
3.2.1 元件的放置 (23)
3.2.2 元件的位置调整 (23)
3.2.3 元件的参数修改 (24)
3.3 NI Multisim 11元件的连线 (26)
3.3.1 自动连线 (26)
3.3.2 手工连线 (26)
3.3.3 设定导线的颜色 (26)
3.4 子电路(Subcircuits) (26)
3.4.1 创建子电路 (27)
3.4.2 添加子电路 (27)
3.4.3 修改子电路 (28)
3.5 汇流排的套用 (28)
3.6 原理图的其他要素 (30)
3.6.1 原理图图纸的大小设定 (30)
3.6.2 原理图中的文字说明 (31)
3.6.3 原理图示题栏设定 (31)
3.7 原理图绘製举例 (32)
3.7.1 新建电路图档案 (32)
3.7.2 放置元件及设定电路参数 (33)
3.7.3 连线各元件 (34)
3.7.4 编写文字说明 (34)
3.7.5 仿真 (35)
习题 (35)
第4章 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 (36)
4.1 仪器的一般介绍 (36)
4.1.1 仪器的表示方法 (36)
4.1.2 在电路中放置仪器 (37)
4.1.3 仪器的使用 (37)
4.2 数字式万用表 (37)
4.2.1 万用表的测量方法 (38)
4.2.2 万用表套用举例 (40)
4.3 函式信号发生器(Function Generator) (42)
4.4 双蹤示波器 (43)
4.4.1 使用示波器测量电容的充电特性 (44)
4.4.2 两路非整数倍频率信号波形的观察 (45)
4.4.3 示波器套用举例 (45)
4.5 功率计 (47)
4.6 波特图示仪 (48)
4.6.1 波特图示仪的连线方法 (48)
4.6.2 波特图示仪的设定 (49)
4.6.3 测试结果的观察 (49)
4.6.4 波特图示仪套用举例 (50)
4.7 失真度分析仪 (50)
4.8 逻辑转换仪 (51)
4.8.1 由电路图得到真值表及表达式 (52)
4.8.2 由真值表得到表达式及电路 (53)
4.8.3 由表达式得到电路及真值表 (54)
4.8.4 逻辑转换仪套用举例 (54)
4.9 字信号发生器 (56)
4.9.1 输入状态 (56)
4.9.2 工作方式 (56)
4.9.3 频率设定 (57)
4.9.4 套用举例 (57)
4.10 逻辑分析仪 (58)
4.11* 频谱分析仪 (59)
4.11.1 频谱分析仪的使用 (59)
4.11.2 频谱分析仪套用举例 (60)
4.12 虚拟仪器套用举例 (62)
习题 (64)
第5章 高级分析功能 (67)
5.1 如何进行分析 (67)
5.2 直流工作点分析 (70)
5.2.1 直流工作点分析举例 (70)
5.2.2 直流工作点分析不成功的情况 (71)
5.3 交流分析 (72)
5.4 傅立叶分析 (73)
5.4.1 方波信号的傅立叶分析 (73)
5.4.2 调幅信号频谱的分析 (75)
5.5 直流扫描分析 (75)
5.5.1 直流扫描分析的参数设定 (75)
5.5.2 直流扫描分析的套用举例 (76)
5.6 瞬态分析 (77)
5.6.1 瞬态分析的参数设定 (78)
5.6.2 瞬态分析套用举例 (78)
5.7 参数扫描分析 (80)
5.8 温度扫描分析 (82)
习题 (83)
第6章 元件 (84)
6.1 NI Multisim 11软体系统元件 (84)
6.1.1 电源信号源库 (84)
6.1.2 基本元件库 (85)
6.1.3 二极体库 (85)
6.1.4 电晶体库 (86)
6.1.5 模拟积体电路库 (87)
6.1.6 TTL积体电路库 (88)
6.1.7 CMOS积体电路库 (89)
6.1.8 数字积体电路库 (89)
6.1.9 混合晶片库 (90)
6.1.10 指示元件库 (90)
6.1.11 电源器件库 (91)
6.1.12 其他器件库 (91)
6.1.13 先进的外围设备库 (92)
6.1.14 射频元件库 (92)
6.1.15 机电类元件库 (93)
6.1.16 NI元件库 (93)
6.1.17 微控制器器件库 (94)
6.2 元件模型的建立方法 (94)
6.2.1 元件模型说明 (94)
6.2.2 元件编辑器简介 (95)
6.2.3 元件库编辑的一般步骤 (95)
6.2.4 元件符号编辑 (97)
6.2.5 编辑元件模型 (101)
6.3 新建元件库 (102)
6.4 新建元件的使用 (108)
第7章 仿真分析结果的套用 (109)
7.1 原理图在其他软体中的套用 (109)
7.2 仿真分析结果在其他文档中的套用 (110)
7.2.1 记录仪 (110)
7.2.2 套用图表 (112)
7.3* PCB网路表档案的生成 (112)
7.3.1 原理图的準备工作 (112)
7.3.2 元件封装的定义 (113)
7.3.3 网路表输出 (113)
第8章 印製电路板设计基础 (115)
8.1 电路板的相关知识 (115)
8.1.1 电路板的结构 (115)
8.1.2 电路元件封装形式 (116)
8.1.3 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图的对应关係 (117)
8.2 电路板设计方法及过程 (118)
8.2.1 全手工设计 (118)
8.2.2 半自动化设计 (119)
8.2.3 全自动化设计 (119)
8.3 Protel 2004软体介绍 (120)
8.3.1 启动Protel 2004集成环境 (120)
8.3.2 Protel 2004集成环境简介 (120)
8.3.3 启动Protel 2004 (122)
8.3.4 Protel 2004工作界面 (124)
第9章 电路板手动设计 (127)
9.1 单面板的设计方法 (127)
9.1.1 新建设计资料库与电路板档案 (127)
9.1.2 元件的放置及调整 (128)
9.1.3 手工布线 (131)
9.1.4 电路板板框设定 (134)
9.1.5 电路板的列印和预览 (134)
9.2 双面电路板的设计 (135)
9.2.1 双面电路板的设计规则 (135)
9.2.2 双面板的手工布线 (135)
9.3 创建新元件封装 (136)
9.3.1 利用元件封装嚮导新建封装 (136)
9.3.2 新建元件封装的使用 (139)
习题 (139)
第10章 电路板自动设计 (141)
10.1 从电路原理图生成网路表 (141)
10.2 自动走线实例 (142)
10.2.1 新建电路板档案并建立板框 (142)
10.2.2 装入网路表档案 (147)
10.2.3 放置元件 (148)
10.2.4 自动走线 (148)
第11章 複杂可程式逻辑器件设计 (149)
11.1 複杂可程式逻辑器件设计概述 (149)
11.2 可程式逻辑器件的设计方法 (152)
11.2.1 硬体描述语言 (153)
11.2.2 原理图描述 (156)
11.3 可程式逻辑器件设计软体 (157)
11.3.1 ABEL-HDL语言输入 (157)
11.3.2 原理图输入及混合输入 (160)
11.3.3 熔丝图档案下载 (165)
第12章 实验 (167)
12.1 原理图绘製实验 (167)
12.2 单管放大器仿真实验 (168)
12.3 两级放大器测试 (169)
12.4 逻辑电路分析 (170)
12.5 印製电路板製作 (171)
12.6 可程式逻辑器件设计 (173)
附录A Multisim11软体快捷键清单 (175)
参考文献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