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是2009年1月1日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各类金融创新中,深圳发展银行日前整合推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一种新思维。这种融资模式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高度,切合产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既规避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扰,又延伸了银行的纵深服务,在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可谓独树一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
- 作者::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 编
- 类别::图书 > 金融与投资 > 金融理论
- 价格::49.00
- 语种::中文
- ISBN::9787807068655
-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 页数::299页
- 开本::16开
- 出版时间::2009年1月1日
- 装帧::平装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也方兴未艾。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供应链金融纳入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体系,产品系列、风险控制理念和行销模式也逐渐成形。不仅如此,供应链金融这一命题的出现,也倏然启动了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银行业变革、产业竞争等一系列老问题的新思维。
在这个背景下,深圳发展银行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在广泛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从系统论角度及多个分维度,对这一创新进行了专业化的经验梳理和理论建构。本书所论及的一系列实践模型及其价值研析,对金融同业、供应链管理者和中小企业具有很高的借鉴、参考和启发意义。同时,作者所提供的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性理论框架,为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进一步深化的基础。
媒体评论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实践证明,为供应链成员提供结构化的融资,由于能够加快存货、应收账款的流转速度而改善现金流,能够使得企业在合理控制财务成本的条件之下更快地发展业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非常有价值甚至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提供融资的银行而言,由于在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操作中,能够更好地获取第一手信息,它们得以密切跟蹤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在当下的多事之秋,儘管一些金融创新备受质疑,但是我认为,那些基于对业务、对客户和对自己的能力的清醒认知而开发出来的好的金融创新业务,还是会为银行客户和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价值。
——法兰克·纽曼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
深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成功之处,并非它“心地善良”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在于它把同行认为风险的市场,以低风险的方式占领了。
——孙红伟融勤国际董事长
目录
序二
导论
第一章 缘起:全球化的视角
第一节 全球化的供应链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重心的延伸——从物流层面到财务层面
第三节 边缘化中的银行及其挑战的应对
第四节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构成
第二章 错位的概念与实践
第一节 国际实践
第二节 国内实践
第三章 产品:细分和组合
第一节 产品基石:自偿性贸易融资产品系列
第二节 产品元件、产品模组与产品系统集成
第三节 产品细分
第四章 行销:“1+N”範式
第一节 供应链生态系统提供的友好融资界面
第二节 行销的出发点
第三节 “1+N”及其衍生模式
第五章 风险管理:传统框架下的新内涵
第一节 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信用风险管理
第三节 操作风险管理
第四节 法律风险管理
第五节 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手段:现金流控制和结构性授信安排
第六章 风险管理:六个关键变数的解构
第一节 準入体系
第二节 操作平台
第三节 动产担保物权
第四节 风险预警与应急预案
第五节 合作监管方
第六节 核心企业
第七章 组织架构:专业化导向的渐进模式
第一节 国际银行业客户导向的组织架构重建
第二节 向条线事业部转型的条件
第三节 渐进式架构调整的路径
第八章 金融生态:内部动力学与外部环境
第一节 供应链行为主体的生态动力学
第二节 制度环境
第三节 技术环境
第九章 社会经济学
第一节 供应链金融之于银行
第二节 供应链金融之于中小企业
第三节 供应链金融之于供应链
第十章 另外一个侧面:金融物流
第一节 物流与金融的相互价值发现
第二节 实践的脉络与概念的演进
第三节 金融物流的经济学意义
第四节 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第五节 银行主导的金融物流发展构想
附录A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业务创新和发展定位调查
附录B 《商界评论》评价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
附录C 钢铁加工贸易企业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
附录D 商业银行池融资产品创新与风险控制
前言
在考虑如何发展供应链生产模式的具体路径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组织的演化趋势。得益于信息技术和运输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远程生产组织和流通成本的降低,供应链正在取代纵向一体化,成为国际上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大企业专注于品牌、客户关係管理及创新性技术等核心能力的创造和提升,而将生产、流通、销售中低附加价值环节外包给中小企业,以此形成以稳定交易和利益共享为特徵的产业链(也是价值链)体系。中小企业则往往利用自己的专项优势,如特殊技能、单项专利技术、特别的渠道以及成本优势,加入到产业链分工体系中,成为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节点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伴随着供应链生产模式的兴起,供应链竞争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
供应链生产模式对于总成本会带来双重效应:一方面,由于利用 了分工,供应链生产模式相比于纵向一体化型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 效率,因此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生产加工的成本,即诺斯所说的转形成 本(transfor-mationc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