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手机系统

(2021-02-08 09:21:39) 经验
手机系统

手机系统

手机的系统主要有Android、iOS、Firefox OS、BlackBerry、Windows phone、symbian、Palm、BADA、Windows Mobile、ubuntu,Sailfish OS,三星Tizen,想要更好的利用智慧型手机,就必须深入了解它。

作业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体与软体资源的电脑程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体,任何其他软体都必须在作业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作业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体和其他软体的接口。作业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体、软体及数据资源,控制程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为其它套用软体提供支持,让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供各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为其它软体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相应的接口等。实际上,用户是不用接触作业系统的,作业系统管理着计算机硬体资源,同时按照应用程式的资源请求,分配资源,如:划分CPU时间,记忆体空间的开闢,调用印表机等。

手机系统自然就是运行在手机上面的作业系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手机系统
  • 外文名:Mobile Phone OS
  • 主要类别:智慧型作业系统,非智慧型作业系统
  • 又名:EPOC系统
  • 代表厂商:谷歌,苹果,微软,谋智
  • 服务产品:手机
  • 代表:iOS,Android,Windows Phone,塞班

使用平台

手机系统的使用平台是手机,智慧型手机作为手机中的一员大将,非智慧型手机可以说是早期手机的代表,一些企业和个人也在使用,因为其强大的抗病毒功能和超低的上网流量而受到一些人的追捧,如今3G版的非智慧型手机正在成为很多新超人士的热爱,但智慧型手机的优越性是非智慧型手机不能比拟的。

各系统简介

1.安卓系统
HTC G1操作界面Android 是Google开发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作业系统。它包括作业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式—— 行动电话工作所需的全部软体,而且不存在任何以往阻碍移动产业创新的专有权障碍。谷歌与开放手机联盟合作开发了 Android,这个联盟由包括中国移动、摩托罗拉、高通、宏达和T-Mobile在内的 30 多家技术和无线套用的领军企业组成。通过与运营商、设备製造商、开发商和其他有关各方结成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係,我们希望藉助建立标準化、开放式的行动电话软体平台,在移动产业内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生态系统。我们认为此举必将推进更好、更快的创新,为移动用户提供不可预知的套用和服务。
Android 作为谷歌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推进"随时随地为每个人提供信息"这一企业目标的实现。我们发现,全球为数众多的行动电话用户从未使用过任何基于 Android 的电话。谷歌的目标是让(移动通讯)不依赖于设备甚至平台。出于这个目的,Android 将补充,而不会替代谷歌长期以来奉行的移动发展战略:通过与全球各地的手机製造商和移动运营商结成合作伙伴,开发既有用又有吸引力的移动服务,并推广这些产品。
开放手机联盟的成立和 Android 的推出是对现状的重大改变,在带来初步效益之前,还需要不小的耐心和高昂的投入。但是,我们认为全球移动用户从中能获得的潜在利益是值得付出这些努力的。如果你也是一个开发者,并对我们的想法感兴趣,就请再给我们一星期的时间,届时谷歌便能提供 SDK 了。如果你是一名移动用户,只需再等一段时间,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计画在 2008 年下半年推出基于 Android 平台的电话产品。如果你已经拥有一部你了解并喜爱的电话,请登录 谷歌手机网站 ,确保你已经安装谷歌手机地图、Gmail 以及其他一些专为你的手机开发的精彩套用。谷歌将继续努力,让这些服务变得更好,同时也将添加更有吸引力的特性、套用和服务。
2.iOS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作业系统[1]。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 OS X作业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作业系统。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因为iPad,iPhone,iPod touch都使用iPhone OS,所以2010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iOS为美国Cisco公司网路设备作业系统注册商标,苹果改名已获得Cisco公司授权)。
ios logoios logo
3.Windows phone
Windows Phone(简称:WP)是微软发布的一款智慧型手机作业系统,它将微软旗下的Xbox Live游戏、Xbox Music音乐与独特的视频体验集成至手机中。微软公司于2010年10月11日晚上9点30分正式发布了智慧型手机作业系统Windows Phone,并将其使用接口称为“Modern”接口。2011年2月,“诺基亚”与微软达成全球战略同盟并深度合作共同研发。2011年9月27日,微软发布Windows Phone 7.5。2012年6月21日,微软正式发布Windows Phone 8,採用和Windows 8相同的Windows NT核心,同时也针对市场的Windows Phone 7.5发布Windows Phone 7.8。现有Windows Phone 7手机因为核心不同,都将无法升级至Windows Phone 8。
Windows phoneWindows phone
2014年,微软发布Windows Phone 8.1系统;发布时有说到Windows Phone 8.1可以向下兼容,让使用Windows Phone 8手机的用户也可以升级到Windows Phone 8.1。
2014年4月Build2014开发者大会发布Windows Phone8.1。
在2014年6月份,Windows Phone8手机部分用户将能收到Windows Phone8.1预览版更新。
优点:运行流畅,操作逻辑新颖,BUG较少,学习成本低。
缺点:套用数量较少,套用更新周期长。
4.Firefox OS
FirefoxOS,专案名称为Boot to Gecko。是由谋智公司(Mozilla Corporation)主导研发的开放原始码移动作业系统,採用Linux核心,套用于智慧型手机。这个计画于2011年7月25日对外公开,2012年7月2日宣布它的正式名称为Firefox OS。採用开放网路(open Web)技术,它以Gecko浏览器引擎为核心,採用HTML5相关的Web前端技术开发。所有套用都基于网页技术(Web前端技术),但网页从来就不是必须依赖网路的,只是我们平时碰到的网页恰巧都依赖网路,和其他手机作业系统一样,套用先下载再运行。
firefox osfirefox os
Firefox OS的出现,顺应了潮流和趋势,它博採众长,且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即便在预览版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基于HTML5技术的作业系统的可行性。同时也更加期待,火狐系统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体验和表现。
优点:系统回响快,速度流畅,UI新颖,轻量化,节能省电,套用跨平台,设备廉价,系统开源,套用开发周期短。
不足:预览版存在大量BUG,初期套用少。
5.Ubuntu移动版作业系统
Ubuntu是一个以桌面套用为主的Linux作业系统。与Windows和Mac OS相比,Ubuntu儘管普及程度远不及前者,但得益于开源、免费等特性,在世界各地仍然拥有大量拥趸。 移动版Ubuntu完全开源免费,并且分为“普通版”和“高级版”
Ubuntu移动版作业系统
两个版本。其中“普通版”对手机配置的要求较低,但是功能有限。
系统採用全手势操作,萤幕每个边缘都会对应不同操作,比如短暂的在萤幕左端边缘滑动手指便可呼出程式选单,从萤幕左端滑到右端则可以显示目前打开的应用程式,短暂的在萤幕右侧滑动手指则是类似“返回键”的功能等等。
Ubuntu移动系统支持HTML5网页程式,每个程式都可以不藉助浏览器独立运行,有属于自己的图示。目前为止已经有诸如Google和Facebook等厂商率先推出了HTML5网页程式。官方主页上还声明Ubuntu移动系统支持其他诸如C、C++在内的程式语言,并且会提供SDK包供开发者使用。
除了上述的内容,Ubuntu One云同步服务也会登录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多台设备之间已分享档案。
Ubuntu移动版作业系统
最具特色的还应该属该系统的“高级版”对手机底座的支持,具体说来是当手机放入底座使得手机的内容能够投射到别的设备上时,用户可以使用桌面版Ubuntu系统,兼容普通应用程式。
6.黑莓系统
“黑莓”BlackBerry是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智慧型手机,这得益于它的製造商RIM(Research in Motion)较早地进入移动市场并且开发出适应美国市场的邮件系统。大家都知道BlackBerry的经典设计就是宽大的萤幕和便于输入的QWERTY键盘,所以BlackBerry一直是移动电邮的巨无霸。
黑莓系统黑莓系统
黑莓机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内建多款实时通讯软体,包括BlackBerry Messenger、Google Talk及Yahoo Messenger,不过只能用英文做沟通,软体仍不支持对中文字型的显示。正因为是正统的商务机,所以它在多媒体播放方面的功能非常孱弱,也许它在未来应该着力改善这个弱点,因为手机功能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人们不会只满足于单一的功能。
BlackBerry在美国之外的影响微乎其微,尤其是在中国,几乎没有人用BlackBerry的产品,因为国人对于电子邮件的依赖远远没有美国人那幺强,国人追求的更多的是娱乐性。
7.塞班系统
搭载塞班系统的品牌搭载塞班系统的品牌
symbian也被称作EPOC系统,这是最早由Psion公司开发的一个专门套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作业系统。symbian系统主要有两个平台,分别是Series和面向手写智慧型机的UIQ。Symbian由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松下和三星等手机巨头共同拥护,占据了智慧型手机作业系统市场41.2,目前的最高版本为Symbian 9.5。其代表机型为使用Symbian 9.1系统的诺基亚 N73、N80和索爱 W958C等,使用Symbian 8.0系统的诺基亚N70、N72和使用Symbian 7.0系统的索尼爱立信P802P908,诺基亚的6600,西门子SX1。
Symbian作业系统完全支持Microsoft Word、Excel和PowerPoint档案,不过是否能够建立或者编辑这些文档,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你手机的硬体。Symbian对于电子邮件的支持也绝对不差于其它作业系统。Symbian的优势在于它得到了占据市场份额大多数的手持通讯设备厂商的支持,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易用的、专业的开发平台,Symbian作业系统上的第三方套用软体和游戏是手机作业系统里最多的,而且安装也较为方便。
Symbian的办公特性和多媒体特性都在不断地改善,Symbian7时代的仅支持单声道输出到支持蓝牙立体声是一个质的飞跃。由于有诺基亚这个强有力的推广方,Symbian成为最流行的、而且也是用户中认同感最高的作业系统;而且採用Symbian的智慧型手机越来越多,它必将吸引更多的顾客。
Linux凭藉其自由、免费、开放原始码的优势,经过来自网际网路、遍布全球的程式设计师的努力,再加上IBM、Sun等计算机巨头的支持 ,Linux在手机作业系统市场中异军突起,尤其是在众多知名厂商宣布支持Linux手机作业系统之后,Linux的发展将不容忽视。
由于Linux具有原始码开放、软体授权费用低、套用开发人才资源丰富等优点,便于开发个人和行业套用。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丰富的套用是智慧型手机的优越性体现和关键卖点所在。从套用开发的角度看,由于Linux的原始码是开放的,有利于独立软体开发商(ISV)开发出硬体利用效率高、功能更强大的套用软体,也方便行业用户开发自己的安全、可控认证系统。特别是当智慧型手机大量用作行业套用的移动终端时,使用Linux便于实施系统一体化的安全策略。
Linux的娱乐性能也是比较强大的,支持MP3、WMA、RM和AVI等多种音视频格式。适合Linux系统的第三方软体比较少,但是基本的软体都有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典型代表是摩托罗拉在智慧型手机E680i、A1200等。
Linux系统是一个原始码开放的作业系统,已经有很多版本流行。但相比前面介绍的几个。系统尚未得到较广泛的支持。
一直以来,摩托罗拉都特别看重Linux手机研发,Linux作业系统。
由于 Linux作业系统能够降低手机製造商的成本,因此开源软体正在受到人们的青睐。
Linux软体是手机的一个潜在的平台,它的出现仅仅是迈向开源的奠基石,它在手机上的普及仍然要走漫长的路
Linux系统表产品有:摩托罗拉 E6, A1200,V8等。 Linux核心
Android 的核心系统服务依赖于 Linux 2.6核心,如安全性,记忆体管理,进程管理,网路协定栈和驱动模型。 Linux核心也同时作为硬体和软体堆叠之间的硬体抽象层。
8.Palm
Palm OS的标誌性特点就是操作简单,採用单执行绪,同一时间只能够运行一个程式,因此Palm OS永远不会因为打开了多个应用程式而陷入记忆体溢出的窘境,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因为很多人并不满足于同时只能处理一个任务。Palm的日程管理和记事功能是所有作业系统里面最简单、最强大的,Palm OS与桌面电脑兼容性、Office兼容性还有收发电子邮件都很好。
PalmPalm
多媒体播放是Palm的弱项,使用Palm自带的媒体播放程式,只可以播放通过Palm Desktop转换过的MPEG-1档案,而且效果不佳,音乐方面也要藉助第三方工具才能够播放DRM保护的音乐。在把娱乐放在首位的今天,落后的多媒体性能正是使Palm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Palm曾经是掌上电脑作业系统的霸主,不过如今已经风光不再,自从当年索尼宣布退出国际PDA市场后,Palm的市场分额逐渐被Windows Mobile所蚕食。
9.Brew MP
Brew Mobile Platform(简称Brew MP)移动作业系统,为包括入门级智慧型手机在内的各档次手机提供极具吸引力的用户体验,作为一个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作业系统,Brew MP将帮助运营商、终端製造商和开发商提供差异化服务,并协助他们将最具创意的想法迅速在大众市场得以实现。Brew MP为大众市场终端带来真正的智慧型手机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连线性。
Brew MPBrew MP
为大众市场手机带来真正的“智慧型”体验 智慧型手机在全球各地正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手机用户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各种套用与功能所带来的便利,比如随时随地连线社交网路以及进行轻鬆便捷的网页浏览等。儘管如此,未来,智慧型手机的普及还面临着许多障碍,其中之一就是价格——很大一部分手机用户还负担不起如此高价位的手机。 高通公司在移动软硬体开发领域都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为Brew MP赋予了其他作业系统无法比拟的紧密的硬体集成优势。不仅功能强大,Brew MP还十分灵活——支持深度定製,相比其他作业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运营商和製造商的差异化需求。此外,开放性是新型移动作业系统成功的关键;Brew MP作为一款开放平台,通过免费的Brew MP SDK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更开放、灵活的开发环境,使开发商和设计人员可以轻鬆地为大众市场手机及移动终端开发出新的套用、widgets和定製用户界面。同时Brew MP还支持多样化的程式语言,除了本地的强大的C/C++外,还支持包括Flash和Java等多种语言。除上述优势外,Brew MP还将提供新型的商业模式:作业系统将随高通公司晶片组免费提供,开发商、运营商和OEM厂商都无需向高通公司支付任何费用。
10.Windows Mobile
Windows Mobile(简称:WM)是微软针对移动设备而开发的作业系统。该作业系统的设计初衷是儘量接近于桌面版本的Windows,微软按照电脑作业系统的模式来设计WM,以便能使得WM与电脑作业系统一模一样。WM的套用软体以Microsoft Win32 API为基础。新继任者Windows Phone作业系统出现后,Windows Mobile系列正式退出手机系统市场。2010年10月,微软宣布终止对WM的所有技术支持。
wm logowm logo
11.MTK系统
简介
MTK是黑手机和部分国内厂家使用的平台。MTK不等于山寨机,只是黑手机在使用MTK的晶片
优点
MTK的主选单和子选单都可以用数字选择,诺基亚的子选单就要一个个往下按。  用笔画的都知道,诺基亚S40的机子,默认拼音做输入法,可以更改。  诺基亚S40的萤幕亮度和对比度都是可以调节的。  诺基亚S40的视频播放能力要比MTK平台差。  MTK平台有定时开关机,诺基亚S40的没有定时关机,开机可以在闹钟闹的时候选择开。  诺基亚没有直接支持TXT文本阅读,没有支持MP3歌词同步显示。这些MTK可以做到。  MTK可以内置支持模拟器游戏,诺基亚可以用java来支持,但键盘操作就没这幺方便了。  MTK支持触摸功能,游戏中也可以使用触摸功能。上网速度快,并且不会因为上不良网页而中毒,因为它也是属于非智慧型手机的一份子,因此,可以避免被中毒,节省流量也是它的优点之一。

升级教程

塞班系统
如果有新版本,能刷机,但是基本无变化。
不能跨版本升级,若它是S60v2,是不能升级到S60v3或者更高的S60v5等。
塞班symbian不能像Windows Mobile一样,从2003都可以升级到5.0,6.0,6.1甚至6.5,就相当于电脑上从Windows 2000到Windows XP再到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一样,UI界面越来越漂亮,这也是很多手机玩家选择Windows Mobile系统而不会选择塞班symbian系统的原因。
安卓、IOS、Firefox OS
可直接联网ota升级。
Windows phone
和电脑windows升级类似,下载系统后升级。

其它系统

  1. 苹果作业系统iPhone OS
  2. Tizen
3. 三星bada系统(三星海洋系统) Samsung bada(bada”在韩文中代表“海洋”)
4. Microsoft Windows CE(微软)其中CE中的C代表袖珍(Compact)、消费(Consumer)、通信能力(Connectivit)和伴侣(Companion);E代表电子产品(Electronics)Windows Mobile(移动视窗)微软为手持设备推出的“移动版Windows这个大家都熟悉。
5.Symbian OS塞班系统。有S60,S40
6.Maemo OS网路作业系统
7.Blackberry OS 黑莓作业系统ALP 3.0
8.MeeGo,诺基亚和英特尔宣布推出一个免费手机作业系统,种基于Linux的平台被称为MeeGo,
9.沃Phone(中国联通系统)
10.OPhone (中国移动通信)
11.旗鱼系统
12.COS(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作业系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