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于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并列入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1991年正式开始建设,1995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实验室依託于西安交通大学。现任室主任为谢恆堃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郑健超院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电力设备与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 批准时间:1989年
- 验收时间:1991年
- 依託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简介

电气绝缘研究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电介质物理”基础理论问题和特殊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是实验室始终不断探索的课题,如电压敏陶瓷材料缺陷结构及器件绝缘技术的研究成果就处于当前国际领先水平。该领域中世界範围内的大型国际会议在实验室开过两次,由电力设备与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主席,并作大会报告。
开关电器电弧物理过程是个非常短暂和複杂的瞬态过程,是个科研难题。实验室最早在国内从事该方面研究的,从一开始的学习跟蹤,到创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在一些重大套用项目的研究上,电力设备与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取得了标誌性成果,引领了学科技术发展方向。如“智慧型化电器”的研究前后历时15年,从最早概念的提出,到理论体系的建立再到技术套用,并且开发了一大批工业产品,形成了系统的和原创性研究成果。国家对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意见认为该项成果“引领了国际上智慧型电器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
在特高压电力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提出了特高压电力设备试验方法,拟定了一批重大电力装备国家试验和验收标準。以实验室为主制订的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关键设备技术规範15项,已经用于我国第一条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之中。制定的±800kV直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设备技术规範11项,已经用于国际上第一条±800kV直流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之中。这些研究成果将解决我国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发展中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瓶颈问题,提升我国电力设备关键绝缘部件的製造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中国西北电网750kV输电工程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关键技术研究中,制定了中国第一条750kV输电线路主要电力设备的技术规範标準和现场验收方法,目前这个成果已在世界上第一条高海拔750kV输变电示範工程中得到套用。
在2007年,科技部组织的评估中,专家给予了实验室高度评价。这些年实验室是如何不断提升科研队伍活力的?
在2003年的国家评估中,实验室的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在2003年到2007年这个评估期,我们实施了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打破了过去实验室以课题组形式来进行科学研究的鬆散结构,构建了新的管理框架,实行“开放政策”,通过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选拔,加大引进学术大师和优秀拔尖人才的力度。
实验室成立了研究部和公共技术服务部,聘请了国内着名的4位院士担任4个研究部主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负责实验室学术工作,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的策划和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成立了由支撑学科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室重大事项的安排和决策;还成立了由资深老教授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对实验室重大事项提供谘询和建议;另外,实验室聘任了专职行政副主任,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既规範又有条理。
其次就是注重策划组织重大项目及总结科技成果,组织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实验室瞄準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凝练创新团队,即鼓励自然凝聚,又适时採取任务管理方式汇聚队伍,逐步在实验室的平台上形成了若干跨学科研究小组和以项目争取和承担为纽带的攻关小组。
实验室承担了100多项国家任务,累积到款近亿元,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所形成新增利税已超过10亿元;取得了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主办了5次国际会议,87场学术报告会,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到实验室访问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一批年轻的同志经过锻鍊,进入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的行列,成为实验室的骨干力量、学术带头人,这就是实验室科研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