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2021-03-03 10:45:37) 经验
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本书是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中第一本,也是国内最全面、最系统的纯Cisco交换机大型配置与管理手册。

基本介绍

  • 书名: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完全手册
  • 类型:计算机与网际网路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7008064
  • 品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作者:王达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页数:892页
  • 开本:16
  • 定价:108.00

一、简介

本书是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中第一本,也是国内最全面、最系统的纯Cisco交换机大型配置与管理手册。
全书共23章。从最基础的Cisco交换机设备选型,IOS系统的使用与管理,IOS映像、配置档案的管理,以及各种交换机接口、VLAN/VTP/VMPS、STP/RSTP/PVST/PVST+/MSTP、PVLAN、交换机堆叠、ACL、连线埠镜像等配置与管理,到高级的交换机集群、HSRP/VRRP、QoS、IGMP/IGMP Snooping/PIM IP组播、连线埠安全、IEEE802.1x、AAA等配置与管理。
书中提供了全面、翔实的各功能工作原理、功能配置思路分析,详尽的功能配置步骤和上千个各层次配置示例。 本书既是读者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学习Cisco交换机配置与管理的首选工具图书,又是目前各大高校和Cisco培训机构的最佳Cisco交换机教材。

二、目录

前言
第1章 Cisco Catalyst主要交换机系列选型和套用
1.1 Cisco主要乙太网交换机系列
1.1.1 Cisco乙太网交换机的分类
1.1.2 Cisco Catalyst乙太网交换机的命名规则
1.1.3 园区网Catalyst交换解决方案
1.1.4 园区网Catalyst交换方案示例
1.2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
1.2.1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机型
1.2.2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的交换引擎
1.2.3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功能特性
1.2.4 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套用
1.3 Catalyst 4900系列交换机
1.3.1 Cisco Catalyst 49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机型和主要特性
1.3.2 Cisco Catalyst 49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功能特性
1.3.3 Cisco Catalyst 49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套用
1.4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
1.4.1 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机型
1.4.2 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功能特性
1.4.3 Cisco Catalyst 4500系列交换机的主要套用
1.5 主要Cisco Catalyst汇聚层交换机
1.5.1 Cisco Catalyst 3750-E系列交换机
1.5.2 Cisco Catalyst 3560-E系列交换机
1.5.3 Cisco Catalyst 3560系列交换机
1.5.4 Cisco Catalyst 3750-X和3560-X系列交换机
第2章 Cisco交换机IOS系统的基本使用
2.1 Cisco交换机的IOS系统
2.1.1 初识Cisco IOS系统
2.1.2 Cisco IOS体系结构的发展过程
2.1.3 CatOS与IOS基本特性比较
2.1.4 Cisco IOS 12.4T及以前版本的版本命名规则
2.1.5 Cisco IOS 15.0系列的版本命名规则
2.2 Cisco IOS系统的访问
2.2.1 通过Console接口本地访问IOS
2.2.2 通过Telnet程式远程访问IOS系统的配置
2.3 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
2.4 Cisco IOS系统的基本使用
2.4.1 Cisco IOS命令模式
2.4.2 Cisco IOS帮助系统的使用
2.4.3 Cisco IOS命令的缩写
2.4.4 Cisco IOS命令的no和default选项
2.4.5 Cisco IOS的错误提示讯息
2.4.6 Cisco IOS的历史命令记录功能
2.4.7 Cisco IOS命令的编辑功能
2.5 Cisco IOS的配置改变日誌功能
2.5.1 配置改变通知和日誌特徵配置
2.5.2 显示配置日誌条目和记忆体使用统计
2.5.3 清除配置日誌条目
2.6 Cisco IOS档案系统管理
2.6.1 显示可用的IOS档案系统
2.6.2 设定默认档案系统
2.6.3 显示档案系统中的档案信息
2.6.4 改变当前工作目录
2.6.5 创建和删除目录/档案
2.6.6 複製档案
2.6.7 创建、显示和提取档案
2.7 Cisco IOS交换机第一次使用时的配置
2.7.1 更改Cisco IOS交换机的主机名
2.7.2 Cisco IOS交换机特权级别的配置
2.7.3 Cisco IOS交换机访问密码配置
第3章 Cisco交换机IOS系统映像档案和配置档案管理
3.1 Cisco IOS映像档案
3.1.1 IOS映像命名规则
3.1.2 IOS映像软体特性集
3.1.3 Cisco IOS映像档案格式和查看方法
3.2 使用TFTP协定複製IOS映像档案
3.2.1 为使用TFTP协定複製映像档案做準备
3.2.2 使用TFTP协定下载映像档案
3.2.3 使用TFTP协定上传映像档案
3.3 使用FTP协定複製IOS映像档案
3.3.1 为使用FTP协定複製映像档案做準备
3.3.2 使用FTP协定下载映像档案
3.3.3 使用FTP协定上传映像档案
3.4 使用RCP协定複製IOS映像档案
3.4.1 为使用RCP协定複製映像档案做準备
3.4.2 使用RCP协定下载映像档案
3.4.3 使用RCP协定上传映像档案
3.5 Cisco IOS映像的其他管理
3.5.1 IOS映像重载计画配置
3.5.2 IOS映像档案的删除
3.5.3 从交换机堆叠成员中複製映像档案
3.5.4 交换机堆叠中的IOS映像自动更新
3.5.5 从ROMmon模式恢复连续启动的交换机
3.5.6 从ROMmon模式恢复中断或者丢失映像的交换机
3.5.7 恢复Cisco交换机到出厂配置
3.5.8 恢复Cisco IOS交换机密码
3.6 Cisco IOS交换机配置档案
3.6.1 IOS配置档案概述
3.6.2 创建和使用IOS配置档案指南
3.6.3 通过使用文本编辑器创建IOS配置档案
3.7 使用TFTP协定複製IOS配置档案
3.7.1 为使用TFTP协定下载或上传IOS配置档案做準备
3.7.2 使用TFTP协定下载IOS配置档案
3.7.3 使用TFTP协定上传IOS配置档案
3.8 使用FTP协定複製IOS配置档案
3.8.1 为使用FTP协定下载或上传IOS配置档案做準备
3.8.2 使用FTP协定下载IOS配置档案
3.8.3 使用FTP协定上传IOS配置档案
3.9 使用RCP协定複製IOS配置档案
3.9.1 为使用RCP协定下载或上传IOS配置档案做準备
3.9.2 使用RCP协定下载IOS配置档案
3.9.3 使用RCP协定上传IOS配置档案
3.10 清除、替换和回滚IOS配置信息
3.10.1 清除启动IOS配置档案
3.10.2 理解Cisco IOS配置回滚
3.10.3 理解Cisco IOS配置替换
3.10.4 替换和回滚IOS配置操作指南
3.10.5 启用IOS配置存档功能
3.10.6 执行IOS配置替换和回滚操作
第4章 Cisco IOS交换机二层接口配置与管理
4.1 IOS交换机上的交换连线埠及配置与管理
4.1.1 理解两组重要概念
4.1.2 Access连线埠及数据帧收发规则
4.1.3 Trunk连线埠及数据帧收发规则
4.1.4 Tunnel连线埠
4.2 Cisco IOS交换机的其他类型连线埠
4.2.1 IOS交换机的可路由连线埠
4.2.2 IOS交换机的SVI接口
4.2.3 IOS交换机的Uplink连线埠
4.2.4 IOS交换机的EMP
4.2.5 IOS交换机的EPG
4.2.6 IOS交换机的PoE连线埠
4.3 Cisco IOS交换机接口的基础配置与管理
4.3.1 IOS交换机接口类型和标识
4.3.2 IOS交换机物理乙太网接口配置流程
4.3.3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範围配置
4.3.4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範围宏配置
4.3.5 IOS交换机接口配置信息查看
4.3.6 IOS交换机MAC地址信息查看
4.4 Cisco IOS交换机二层接口模式配置
4.4.1 配置二层乙太网接口为Access连线埠
4.4.2 配置乙太网接口为二层Trunk连线埠
4.4.3 清除IOS交换机中的二层接口配置
4.5 Cisco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属性配置
4.5.1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的默认属性
4.5.2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描述配置
4.5.3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速率和双工模式配置
4.5.4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的流控制配置
4.5.5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的Auto-MDIX配置
4.5.6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PoE配置
4.5.7 IOS交换机乙太网接口链路状态和中继状态事件配置
4.6 Cisco IOS交换机Tunnel连线埠及配置
4.6.1 理解IEEE 802.1Q Tunneling技术
4.6.2 IEEE 802.1Q Tunneling配置指南
4.6.3 IEEE 802.1Q Tunnel连线埠配置
第5章 Cisco IOS交换机二层协定配置与管理
5.1 Cisco IOS交换机CDP配置与管理
5.1.1 CDP概述
5.1.2 IOS交换机的CDP配置
5.1.3 IOS交换机的CDP监控与维护
5.2 Cisco IOS交换机LLDP和LLDP-MED配置与管理
5.2.1 理解LLDP和LLDP-MED协定
5.2.2 IOS交换机LLDP配置
5.2.3 IOS交换机LLDP-MED配置
5.2.4 在IOS交换机上使用LLDP和LLDP-MED进行监控与管理
5.3 Cisco IOS交换机UDLD配置与管理
5.3.1 UDLD概述
5.3.2 IOS交换机UDLD配置
5.3.3 在IOS交换机上使用UDLD进行监控与管理
第6章 Cisco IOS系统交换机三层乙太网接口配置与管理
6.1 Cisco IOS交换机三层接口配置
6.1.1 IOS交换机的三层接口类型
6.1.2 IOS交换机的三层接口基本配置步骤
6.1.3 理解并配置SVI自动状态排除功能
6.1.4 IOS交换机三层接口IP MTU的配置步骤和示例
6.1.5 IOS交换机三层接口计数器的配置步骤和示例
6.2 Cisco IOS交换机管理接口的配置
6.2.1 二层固定配置IOS交换机管理接口配置
6.2.2 三层IOS交换机管理接口配置
6.3 Cisco IOS交换机乙太网通道配置
6.3.1 乙太网通道概述
6.3.2 IOS交换机乙太网通道协定
6.3.3 IOS交换机的默认乙太网通道配置
6.3.4 IOS交换机乙太网通道配置指南
6.3.5 IOS交换机二层乙太网通道配置
6.3.6 IOS交换机三层乙太网通道配置
6.3.7 IOS交换机乙太网通道接口删除
6.3.8 IOS交换机乙太网通道删除
6.4 Cisco IOS交换机乙太网通道负载均衡及配置
6.4.1 IOS交换机乙太网通道负载均衡方案
6.4.2 IOS交换机乙太网通道负载均衡配置
6.5 Cisco IOS交换机连线埠绑定
6.5.1 开启连线埠安全功能实现连线埠与MAC地址的绑定
6.5.2 配置MAC地址扩展ACL实现连线埠绑定
6.5.3 配置IP ACL和MAC扩展ACL实现连线埠绑定
第7章 Cisco IOS交换机级联和堆叠配置与管理
7.1 交换机的级联
7.1.1 两种交换机级联方案
7.1.2 光纤连线埠的级联
7.2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基础
7.2.1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概述
7.2.2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电缆的选择与连线
7.2.3 Cisco IOS交换机中的全频宽和半频宽堆叠连线
7.2.4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协定兼容建议
7.2.5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的形成
7.2.6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主的选举和再选举
7.3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配置与管理
7.3.1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配置情形
7.3.2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成员号的分配与管理
7.3.3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成员优先权值的配置与管理
7.3.4 Cisco IOS交换机启用永久MAC地址功能
7.3.5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的预备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7.3.6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的自动更新和自动建议配置
7.3.7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自动更新和自动建议讯息示例
7.3.8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非兼容软体映像的更新
7.3.9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的访问
7.3.10 Cisco IOS交换机堆叠成员的访问
第8章 Cisco IOS交换机VLAN和VTP配置与管理
8.1 VLAN基础
8.1.1 理解VLAN的形成和工作原理
8.1.2 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加深对VLAN的理解
8.1.3 理解冲突域和广播域
8.1.4 VLAN技术诞生的历史背景
8.1.5 VLAN的主要特性
8.1.6 VLAN的主要划分方式
8.2 Cisco IOS交换机VLAN基础
8.2.1 Cisco IOS交换机的VLAN範围
8.2.2 Cisco IOS交换机的VLAN连线埠成员模式
8.2.3 Cisco IOS交换机的默认VLAN配置
8.3 Cisco IOS交换机普通範围乙太网VLAN配置
8.3.1 Cisco IOS交换机普通範围乙太网VLAN配置指南
8.3.2 Cisco IOS交换机的两种VLAN配置模式
8.3.3 Cisco IOS交换机普通範围VLAN保存
8.3.4 Cisco IOS交换机乙太网VLAN的创建与编辑
8.3.5 指派静态访问连线埠到VLAN中
8.4 Cisco IOS交换机扩展範围VLAN配置
8.4.1 Cisco IOS交换机扩展範围VLAN配置指南
8.4.2 Cisco IOS交换机扩展範围VLAN的创建与编辑
8.4.3 使用IOS系统内部VLAN ID创建扩展範围VLAN
8.5 Cisco IOS交换机VLAN中继
8.5.1 Cisco IOS交换机VLAN中继概述
8.5.2 Cisco IOS交换机的ISL和802.1Q帧格式
8.6 Cisco IOS交换机VTP基础
8.6.1 Cisco IOS交换机VTP概述
8.6.2 Cisco IOS交换机VTP工作模式
8.6.3 Cisco IOS交换机VTP域
8.6.4 Cisco IOS交换机VTP通告和VTP讯息
8.6.5 Cisco IOS交换机VTP版本
8.6.6 Cisco IOS交换机VTP修剪
8.7 Cisco IOS系统交换机VTP配置
8.7.1 Cisco IOS交换机默认VTP配置
8.7.2 Cisco IOS交换机VTP配置指南
8.7.3 Cisco IOS交换机VTP模式配置
8.7.4 Cisco IOS交换机(VTP版本3)密码配置
8.7.5 Cisco IOS交换机(VTP版本3)主伺服器配置
8.7.6 Cisco IOS交换机VTP修剪配置
8.7.7 为未打标记的通信配置本地VLAN
8.7.8 Cisco IOS交换机每连线埠VTP的配置
8.7.9 向VTP域中添加VTP客户机
第9章 Cisco IOS交换机PVLAN和VMPS配置与管理
9.1 PVLAN基础
9.1.1 PVLAN架构
9.1.2 PVLAN中的各种VLAN及连线埠用途
9.1.3 PVLAN的主要套用
9.1.4 跨越多个交换机的PVLAN
9.1.5 PVLAN与其他功能的关係
9.2 Cisco IOS交换机PVLAN配置与管理
9.2.1 主VLAN和从VLAN配置指南
9.2.2 PVLAN连线埠配置指南
9.2.3 配置PVLAN功能时其他功能的限制
9.2.4 指派一个VLAN作为PVLAN的配置与管理
9.2.5 关联从VLAN到主VLAN的配置与管理
9.2.6 把二层接口作为PVLAN主机连线埠的配置与管理
9.2.7 把二层接口作为隔离PVLAN中继连线埠的配置与管理
9.2.8 把二层接口作为PVLAN中继连线埠的配置与管理
9.2.9 把二层接口作为PVLAN混杂连线埠的配置与管理
9.2.10 允许从VLAN流入通信路由的配置与管理
9.3 Cisco IOS交换机PVLAN综合配置示例
9.3.1 基本PVLAN配置示例
9.3.2 跨越多交换机的PVLAN配置综合示例
9.4 Cisco交换机VMPS基础
9.4.1 VMPS概述
9.4.2 VMPS伺服器的安全模式
9.4.3 Fallback VLAN和违规VMPS客户机请求
9.5 Cisco IOS交换机VMPS配置与管理
9.5.1 Cisco交换机VMPS配置指南
9.5.2 配置VMPS资料库
9.5.3 Cisco CatOS交换机VMPS伺服器配置
9.5.4 VMPS客户机配置
9.5.5 VLAN成员的再次确认
9.5.6 再次确认时间间隔配置
9.5.7 重试时间间隔配置
9.5.8 改变再次确认时间间隔
9.5.9 改变重试次数
9.5.10 管理和监控VMPS
9.5.11 基于MAC地址的VLAN配置示例
第10章 Catalyst交换机VLAN桥接与路由配置
10.1 Fallback桥接配置
10.1.1 Fallback桥接概述
10.1.2 默认Fallback桥接配置
10.1.3 创建桥接组
10.1.4 调整生成树参数
10.1.5 调整BPDU间隔
10.1.6 监控和维护Fallback桥接
10.2 VLAN间路由配置思路和示例
10.2.1 纯IOS或IOS/CatOS混合系统环境中的VLAN间路由配置思路和示例
10.2.2 在CatOS交换机上利用RSM配置VLAN间路由的思路
10.2.3 在CatOS交换机上利用RSM配置VLAN间路由的示例
10.2.4 在CatOS交换机上利用RSFC配置VLAN间路由的思路
10.2.5 在CatOS交换机上利用RSFC配置VLAN间路由的示例
10.2.6 使用路由器配置VLAN间路由的思路
10.2.7 使用外部Cisco 7505路由器配置VLAN间路由的示例
10.2.8 利用外部Catalyst 8510 CSR交换式路由器配置VLAN间路由的示例
第11章 Cisco IOS交换机STP、RSTP和MSTP基础
11.1 理解IEEE 802.1D STP
11.1.1 STP的由来
11.1.2 STP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
11.1.3 理解网桥ID
11.1.4 理解STP BPDU(网桥协定数据单元)
11.1.5 STP运作规则
11.1.6 STP角色选举
11.1.7 理解根网桥选举
11.1.8 生成树拓扑生成原理
11.2 IEEE 802.1D STP连线埠状态
11.2.1 STP连线埠状态概述
11.2.2 阻塞状态
11.2.3 侦听状态
11.2.4 学习状态
11.2.5 转髮状态
11.2.6 禁用状态
11.2.7 STP工作原理解析示例
11.3 IEEE 802.1D STP的增强特性
11.3.1 PortFast(连线埠快速)
11.3.2 UplinkFast(级联快速)
11.3.3 BackboneFast(骨干快速)
11.3.4 BPDU Guard(BPDU保护)
11.3.5 Root Guard(根保护)
11.3.6 Loop Guard(环路保护)
11.4 理解IEEE 802.1w RSTP
11.4.1 RSTP概述
11.4.2 RSTP连线埠角色和拓扑
11.4.3 RSTP的快速收敛原理
11.4.4 RSTP连线埠角色同步原理
11.4.5 RSTP BPDU格式和处理方式
11.5 理解Cisco专有的PVST、PVST+和Rapid-PVST+
11.5.1 生成树技术发展历史回顾
11.5.2 Cisco PVST
11.5.3 Cisco PVST+和Rapid-PVST+
11.5.4 交换机堆叠中的PVST+或Rapid-PVST+生成树
11.6 理解IEEE 802.1s MSTP
11.6.1 MSTP生成树类型
11.6.2 MSTP区域及工作原理
11.6.3 MSTP的其他特性
11.6.4 MSTP与其他生成树协定的互操作性
11.6.5 Cisco与H3C交换机生成树模式的协同能力
第12章 Catalyst交换机STP/RSTP/MST配置与管理
12.1 Cisco IOS交换机的STP配置
12.1.1 默认STP配置
12.1.2 改变生成树模式
12.1.3 启用扩展系统ID
12.1.4 配置根交换机
12.1.5 配置从根交换机
12.1.6 配置连线埠优先权
12.1.7 配置连线埠开销
12.1.8 配置VLAN网桥优先权值
12.1.9 配置Hello时间
12.1.10 为VLAN配置转发延时
12.1.11 为VLAN配置最长生存时间
12.2 Cisco IOS交换机生成树负载均衡配置示例
12.2.1 使用STP连线埠优先权进行负载均衡的配置示例
12.2.2 使用STP连线埠路径开销进行负载均衡的配置示例
12.3 Cisco IOS交换机的MSTP配置
12.3.1 默认的IOS系统MST配置
12.3.2 IOS系统MSTP配置指南
12.3.3 指定MST区域配置和启用MSTP
12.3.4 配置MST根交换机
12.3.5 配置从根交换机
12.3.6 配置连线埠优先权
12.3.7 配置路径开销
12.3.8 网桥优先权配置
12.3.9 Hello时间配置
12.3.10 转发延时配置
12.3.11 最大生存时间配置
12.3.12 最大跃点数配置
12.3.13 连结类型指定
12.3.14 显示MST配置和状态
12.4 Cisco IOS系统生成树增强特性配置
12.4.1 启用根保护
12.4.2 配置PortFast
12.4.3 配置PortFast BPDU保护
12.4.4 配置PortFast BPDU过滤
12.4.5 配置UplinkFast
12.4.6 配置BackboneFast
12.4.7 配置环路保护(Loop Guard)
12.5 PVST+到Rapid-PVST的迁移配置示例
12.5.1 两台分布层交换机上的原始PVST+生成树配置
12.5.2 两台汇聚层交换机上的原始PVST+生成树配置
12.5.3 两台接入层交换机上的原始PVST+生成树配置
12.5.4 两台接入层交换机的UplinkFast和BackboneFast原始配置
12.5.5 接入层Access 1交换机上的迁移配置
12.5.6 接入层Access 2交换机上的迁移配置
12.5.7 Services 1和Services 2两台汇聚层交换机上的迁移配置
12.5.8 Distribution 1和Distribution 2两台分布层交换机上的迁移配置
12.5.9 混合模式下的调试输出
12.5.10 迁移后的配置校验
12.6 PVST+到MSTP的迁移配置示例
12.6.1 PVST+模式迁移到MSTP模式的配置综述
12.6.2 Distribution 1和Distribution 2两台分布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
12.6.3 Services 1和Services 2两台汇聚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
12.6.4 Access 1接入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
12.6.5 Access 2接入层交换机的迁移配置
12.6.6 迁移后的配置校验
第13章 Cisco IOS交换机集群配置与管理
13.1 Cisco IOS交换机集群基础
13.1.1 Cisco交换机集群基础
13.1.2 Cisco交换机集群命令和备用命令交换机特徵
13.1.3 候选交换机和集群成员交换机特徵
13.2 Cisco IOS交换机集群规划
13.2.1 集群候选交换机和成员交换机的自动发现方案规划
13.2.2 HSRP和备用集群命令交换机规划
13.2.3 交换机集群的IP位址规划
13.2.4 交换机集群的主机名规划
13.2.5 交换机集群的密码规划
13.2.6 交换机集群和交换机堆叠的比较
13.3 使用CLI配置Cisco IOS交换机集群
13.3.1 通过CLI创建和管理Cisco IOS交换机集群
13.3.2 通过CLI创建命令交换机备用组
13.3.3 通过CLI添加成员交换机到备用组
13.4 使用CMS配置Cisco IOS交换机集群
13.4.1 用集群管理程式创建集群
13.4.2 通过CMS向交换机集群中添加成员交换机
13.5 Cisco IOS交换机集群管理
13.5.1 通过CMS管理集群的基本配置
13.5.2 通过CMS改变集群管理VLAN
13.5.3 通过CMS监控和配置连线埠
13.5.4 通过CMS显示集群VLAN成员
13.5.5 更新集群中的交换机系统软体
13.5.6 通过CLI管理交换机集群
13.5.7 通过CLI恢复失效的命令交换机
第14章 Cisco IOS交换机HSRP和VRRP配置与管理
14.1 理解HSRP
14.1.1 HSRP概述
14.1.2 HSRP工作原理
14.1.3 MHSRP
14.1.4 HSRP认证
14.1.5 HSRP讯息和状态
14.1.6 HSRP的ICMP重定向支持
14.2 Cisco IOS交换机HSRP配置与管理
14.2.1 默认HSRP配置和配置指南
14.2.2 启用HSRP
14.2.3 HSRP优先权和接口跟蹤配置
14.2.4 用于负载分担的MHSRP配置
14.2.5 HSRP认证和计时器配置
14.2.6 HSRP ICMP重定向配置
14.2.7 HSRP备份组和集群配置
14.3 Cisco IOS交换机VRRP基础
14.3.1 VRRP基本特性
14.3.2 主要VRRP特性概述
14.3.3 VRRP基本工作原理
14.4 Cisco IOS交换机VRRP配置与管理
14.4.1 启用VRRP
14.4.2 VRRP组基本属性配置与管理
14.4.3 VRRP认证配置与管理
14.4.4 VRRP对象跟蹤配置
14.5 Cisco IOS交换机VRRP配置示例
14.5.1 VRRP综合配置示例
14.5.2 对象跟蹤配置示例
14.5.3 VRRP认证配置示例
第15章 Cisco IOS交换机ACL配置与管理
15.1 Cisco ACL基础
15.1.1 ACL概述
15.1.2 ACL的套用
15.1.3 Cisco IOS交换机中ACL的套用类型
15.2 Cisco IOS交换机基于列表号的ACL创建
15.2.1 Cisco IOS交换机ACL配置原则和经验
15.2.2 基于列表号的标準IPv4 ACL创建
15.2.3 基于列表号的扩展IPv4 ACL创建
15.3 基于名称的Cisco IOS交换机IPv4 ACL创建
15.3.1 基于名称的标準IPv4 ACL创建
15.3.2 基于名称的扩展IPv4 ACL创建
15.3.3 基于名称的扩展MAC ACL创建
15.4 Cisco IOS交换机上的ACL套用
15.4.1 套用IPv4 ACL到终端线路
15.4.2 套用IPv4 ACL到接口
15.4.3 套用MAC ACL到二层接口
15.4.4 IPv4 ACL的注释功能
15.4.5 IPv4 ACL配置综合示例
15.5 Cisco IOS交换机VACL配置
15.5.1 VACL简介
15.5.2 VACL的创建和删除
15.5.3 套用VACL到VLAN中
15.5.4 检验VACL配置
15.5.5 Cisco IOS交换机VACL配置示例
15.5.6 VLAN间访问控制ACL与VACL配置比较示例
15.6 Cisco基于时间的ACL及配置
15.6.1 Cisco基于时间的ACL语法格式
15.6.2 Cisco基于时间的ACL配置示例
15.7 PACL、RACL和VACL的互动作用
15.7.1 PACL、RACL和VACL互动作用规则
15.7.2 PACL、RACL和VACL互动作用的典型情形
第16章 Cisco IOS交换机QoS配置与管理
16.1 QoS基础
16.1.1 QoS简介
16.1.2 基本的QoS模型
16.2 QoS的通信流分类原理
16.2.1 QoS通信流的优先权
16.2.2 QoS分类流程
16.2.3 基于QoS ACL的分类
16.2.4 基于分类映射和策略映射的分类
16.3 QoS的流量监管和标记原理
16.3.1 物理接口上的监管和标记
16.3.2 SVI接口上的监管和标记
16.3.3 QoS令牌桶的工作原理
16.4 QoS的伫列和调度原理
16.4.1 活动伫列管理
16.4.2 QoS拥塞管理技术
16.4.3 QoS拥塞避免技术
16.4.4 QoS SRR流量整形原理
16.4.5 QoS中的伫列和调度流程
16.5 Cisco IOS交换机QoS的启用
16.5.1 在全局连线埠上启用QoS
16.5.2 在物理连线埠上启用基于VLAN的QoS
16.5.3 全局启用QoS后的默认配置
16.6 Cisco IOS交换机的DSCP映射配置
16.6.1 配置CoS到DSCP映射
16.6.2 配置IP优先权到DSCP映射
16.6.3 配置监管DSCP映射
16.6.4 配置DSCP到CoS映射
16.6.5 配置DSCP到DSCP转换映射
16.7 使用连线埠信任状态配置流分类
16.7.1 配置QoS域内的连线埠信任状态
16.7.2 为连线埠配置默认CoS值
16.7.3 启用交换机的DSCP透明模式
16.7.4 在QoS域边界连线埠上配置DSCP信任状态
16.8 Cisco IOS交换机QoS策略配置
16.8.1 Cisco IOS交换机QoS配置指南
16.8.2 使用分类映射来进行流分类
16.8.3 使用策略映射在物理连线埠上分类、监管和标记流
16.8.4 通过分级策略映射在SVI接口上分类、监管和标记流
16.8.5 使用聚合监管器分类、监管和标记流
16.8.6 通过使用分类映射进行流分类和IPv6流过滤
16.9 入口伫列特性配置
16.9.1 映射DSCP或者CoS值到入口伫列并设定WTD阈值
16.9.2 为入口伫列分配快取空间
16.9.3 为入口伫列分配频宽
16.9.4 入口优先权伫列和最低保证频宽权重配置
16.10 出口伫列特性配置
16.10.1 为出口伫列集分配快取空间,设定WTD阈值
16.10.2 映射DSCP或者CoS值到出口伫列和阈值
16.10.3 出口伫列上的SRR整形和共享权重配置
16.10.4 出口加速伫列配置
16.10.5 出口频宽限制(连线埠限速)配置
16.11 Cisco IOS交换机自动QoS配置
16.11.1 自动QoS配置的生成
16.11.2 VoIP设备的自动QoS配置
16.11.3 增强版本自动QoS配置
16.11.4 自动QoS配置指南
16.11.5 启用自动QoS
16.11.6 全局自动QoS配置
第17章 IP组播基础
17.1 IP组播基础
17.1.1 IP网路的三种数据传输方式
17.1.2 IP组播中的角色和主要套用
17.1.3 典型IP组播模型
17.1.4 IP组播地址
17.2 IP组播原理
17.2.1 IP组播协定简介
17.2.2 IP组播转发的RPF检查机制
17.2.3 RPF检查在IP组播转发中的套用
17.3 IGMP的三个版本及各自工作原理
17.3.1 IGMPv1工作原理
17.3.2 IGMPv2工作原理
17.3.3 IGMPv3工作原理
17.4 PIM工作原理
17.4.1 PIM的两个版本及三种工作模式
17.4.2 PIM-DM模式及工作原理
17.4.3 PIM-SM模式及工作原理
17.4.4 Bidir-PIM模式及工作原理
17.4.5 PIM-SSM模式及工作原理
17.5 MSDP工作原理
17.5.1 MSDP对等体
17.5.2 通过MSDP对等体实现域间组播
17.5.3 SA讯息的RPF检查规则
17.5.4 通过任播RP实现负载分担和RP冗余
17.6 IGMP Snooping
17.6.1 IGMP Snooping基础
17.6.2 IGMP Snooping工作原理
第18章 IOS交换机IGMP和IGMP Snooping配置与管理
18.1 Cisco IOS交换机IGMP配置
18.1.1 IGMP特性的默认配置
18.1.2 改变IGMP版本
18.1.3 配置交换机作为组播组成员
18.1.4 IP组播组的访问控制
18.1.5 编辑IGMP主机查询讯息传送时间间隔
18.1.6 改变IGMPv2查询逾时设定
18.1.7 改变IGMPv2最大查询回响时间
18.1.8 配置交换机作为静态连线组播成员
18.1.9 使用扩展ACL控制SSM网路的访问
18.2 Cisco IOS交换机IGMP代理配置
18.2.1 UDLR简介
18.2.2 IGMP代理
18.2.3 IGMP代理配置
18.2.4 IGMP代理配置示例
18.3 Cisco IOS交换机IGMP管理
18.4 Cisco IOS交换机IGMP Snooping配置
18.4.1 IGMP Snooping基础知识回顾
18.4.2 Cisco IOS交换机上的IGMP Snooping的启用与禁用
18.4.3 IGMP Snooping组播组嗅探配置
18.4.4 主机静态加入到一个组播组
18.4.5 启用IGMP立即离开功能
18.4.6 IGMP离开计时器配置
18.4.7 Cisco IOS交换机IGMP Snooping TCN相关配置
18.4.8 IGMP Snooping查询器配置
18.5 Cisco IOS交换机IGMP Snooping信息管理
第19章 Cisco IOS交换机PIM组播配置与管理
19.1 基本IP组播路由配置
19.2 带自动RP功能的PIM-SM组播配置
19.2.1 自动RP简介
19.2.2 带自动RP功能的PIM-SM组播配置与管理
19.3 带任播RP功能的PIM-SM组播配置
19.3.1 任播RP简介
19.3.2 带任播RP功能的PIM-SM组播配置与管理
19.3.3 带任播RP功能的PIM-SM组播配置示例
19.4 带自举路由器的PIM-SM组播配置
19.4.1 BSR基础知识回顾
19.4.2 带BSR的PIM-SM组播配置与管理
19.4.3 带BSR的PIM-SM组播配置示例
19.5 带单一静态RP的PIM-SM组播
19.5.1 RP基础知识回顾
19.5.2 带单一静态RP的PIM-SM组播配置与管理
19.5.3 带单一静态RP的PIM-SM组播配置示例
19.6 PIM-SSM组播配置
19.6.1 PIM-SSM基础知识回顾
19.6.2 PIM-SSM组播配置与管理
19.6.3 PIM-SSM组播配置示例
19.7 Bidir-PIM组播配置
19.7.1 Bidir-PIM组播配置与管理
19.7.2 Bidir-PIM组播配置示例
第20章 Cisco IOS交换机连线埠镜像配置与管理
20.1 SPAN/RSPAN基础
20.1.1 SPAN监控原理
20.1.2 SPAN术语
20.1.3 SPAN和RSPAN关键特性
20.1.4 本地SPAN和远程SPAN概述
20.1.5 本地SPAN和RSPAN会话
20.1.6 监控通信
20.2 Catalyst Express 500中的SPAN配置
20.3 Catalyst 2900XL/3500XL交换机的SPAN配置
20.4 Catalyst 8500交换机的SPAN配置
20.5 CatOS系统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
20.5.1 本地SPAN配置
20.5.2 中继连线埠上的本地SPAN的配置
20.5.3 多个并发本地SPAN会话的配置
20.5.4 远程SPAN的配置示例
20.5.5 功能汇总和限制
20.6 中低端IOS系统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
20.6.1 Catalyst 2940/2950/2955交换机的SPAN配置
20.6.2 Catalyst 2950/2955交换机的RSPAN配置
20.6.3 Catalyst 2960/2970/3560/3560/3750等系列交换机的SPAN配置
20.6.4 Catalyst 2960/2970/3560/3750等系列交换机的RSPAN配置
20.6.5 Catalyst 3550交换机的SPAN配置
20.6.6 Catalyst 3550交换机的RSPAN配置
20.7 IOS系统Catalyst 4500/4000/6500/6000系列交换机上的SPAN配置
20.7.1 IOS系统Catalyst 4500/4000系列交换机的SPAN配置
20.7.2 IOS系统Catalyst 4500/4000系列交换机的RSPAN配置
20.7.3 IOS系统Catalyst 6500/6000系列交换机本地SPAN和RSPAN配置
第21章 Cisco IOS交换机基于连线埠的安全配置与管理
21.1 Cisco IOS交换机连线埠保护功能及配置
21.1.1 连线埠保护功能简介
21.1.2 连线埠保护功能配置
21.2 Cisco IOS交换机连线埠阻塞功能及配置
21.3 Cisco IOS交换机连线埠安全配置与管理
21.3.1 连线埠安全功能简介
21.3.2 连线埠安全配置注意事项
21.3.3 在访问连线埠上配置连线埠安全
21.3.4 在PVLAN连线埠上配置连线埠安全
21.3.5 在中继连线埠上配置连线埠安全
21.3.6 连线埠模式改变对连线埠安全配置的影响
21.4 Cisco IOS交换机上的连线埠安全配置管理
第22章 Cisco IOS交换机基于交换机的安全配置与管理
22.1 阻止未授权用户访问交换机
22.1.1 特权模式访问保护配置
22.1.2 配置多个特权级别
22.2 TACACS+基础
22.2.1 TACACS+简介
22.2.2 TACACS+工作原理
22.3 Cisco IOS交换机上的TACACS+配置与管理
22.3.1 标识TACACS+伺服器主机,设定认证密钥
22.3.2 TACACS+登录认证配置
22.3.3 为特权模式访问和网路服务配置TACACS+授权
22.3.4 启用TACACS+计费
22.3.5 TACACS+配置信息管理
22.4 RADIUS基础
22.4.1 RADIUS简介
22.4.2 RADIUS工作原理
22.5 Cisco IOS交换机RADIUS配置与管理
22.5.1 标识RADIUS伺服器主机
22.5.2 RADIUS登录认证配置
22.5.3 定义RADIUS AAA伺服器组
22.5.4 用户特权访问和网路服务RADIUS授权配置
22.5.5 启用RADIUS计费
22.5.6 RADIUS伺服器的公共属性配置
22.5.7 Cisco IOS交换机RADIUS伺服器配置示例
22.6 Cisco IOS交换机RADIUS伺服器负载均衡配置
22.6.1 RADIUS伺服器负载均衡原理
22.6.2 RADIUS伺服器负载均衡配置
22.6.3 RADIUS伺服器负载均衡故障排除
22.6.4 RADIUS伺服器负载均衡配置示例
第23章 Cisco IOS交换机IEEE 802.1x认证配置与管理
23.1 理解IEEE 802.1x基于连线埠认证
23.1.1 IEEE 802.1x认证设备角色
23.1.2 IEEE 802.1x认证初始化和讯息交换
23.1.3 IEEE 802.1x认证流程
23.1.4 IEEE 802.1x主机模式
23.1.5 使用MAC移动特性
23.1.6 使用MAC替换特性
23.1.7 使用带VLAN分配功能的IEEE 802.1x
23.1.8 为来宾VLAN使用IEEE 802.1x
23.1.9 使用带MAB的IEEE 802.1x
23.1.10 使用基于Web认证的IEEE 802.1x
23.1.11 使用带临界认证的IEEE 802.1x
23.2 Cisco IOS交换机IEEE 802.1x基于连线埠认证基本配置
23.2.1 启用IEEE 802.1x认证
23.2.2 配置交换机与RADIUS伺服器之间的通信
23.2.3 IEEE 802.1x认证主机模式配置
23.2.4 IEEE 802.1x认证违例行为模式配置
23.2.5 IEEE 802.1x认证MAC移动特性配置
23.2.6 IEEE 802.1x认证MAC替换特性配置
23.2.7 带来宾VLAN的IEEE 802.1x配置
23.2.8 带MAB认证的IEEE 802.1x配置
23.2.9 带临界认证的IEEE 802.1x配置
23.2.10 启用后退认证
23.2.11 启用周期性重认证
23.2.12 启用多主机认证模式
23.2.13 修改静止周期
23.2.14 修改交换机到客户端的帧重传时间间隔和重传次数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