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中南大学工业训练中心

(2020-12-02 10:41:06) 经验

中南大学工业训练中心

中南大学工业训练中心是一个由学校和机电工程学院两级管理的基层教学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南大学工业训练中心
  • 中心占地:12000m
  • 实习厂房面积:5000m
  • 高级技工:23人

中心概况

,承担全校机械专业、非机械工科专业以及经济、商学、管理等文科专业学生的製造工程训练及其理论教学,每年接纳5000多学生的教学任务,是我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实习教学中心。
工业训练中心集基础製造技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基础工艺实验、现代製造业信息管理为一体,实践教学与新产品研发相结合,立足校内、面向社会服务。是一个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製造高新技术产品的现代化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教学队伍

工业训练中心包括工艺教研室、材料成形实习车间、机械加工实习车间、数控加工实习车间、特种加工实习车间,现有教职员工46人。
教师队伍:工艺教研室有一支数量适当、素质较高、梯队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15名教师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高工)4人、讲师(工程师)5人。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优劣,任课教师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对製造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运甩先进的设计製造方法自己完成训练内容与创新製作项目;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得到全面锻鍊与提高。
实习指导队伍:实习车间有专任实践教学指导人员31人,他们中有工程师和助工2人、高级技工23人、中级技工6人。我们特别重视对实践教学指导人员的选拔、培养与管理,经过多年的业务培训与教学锻鍊,实践教学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他们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技术业务素质。
工业训练中心位于中南大学南校区,北倚岳麓,南邻湘水,为南校区内一整片教学园地。步入其中,但见一色平房,朱墙红瓦,古朴幽深;身临其境,唯闻鸟语花香,绿树参天,清新无限。
工业训练中心占地12000m,其中实习厂房面积5000m.此地屋宇之间是花园,广栽奇花异木;道路旁边是绿地,遍植浅草奇花;行处但逢芳草地,厂房尽在绿荫中。

教学基地

工业训练中心位于中南大学南校区,北倚岳麓,南邻湘水,为南校区内一整片教学园地。步入其中,但见一色平房,朱墙红瓦,古朴幽深;身临其境,唯闻鸟语花香,绿树参天,清新无限。
工业训练中心占地12000m,其中实习厂房面积5000m.此地屋宇之间是花园,广栽奇花异木;道路旁边是绿地,遍植浅草奇花;行处但逢芳草地,厂房尽在绿荫中。

教学内容

1)工程认识实习内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工程体系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製造系统和製造过程的认知性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识,为学生奠定基本工程知识背景。以“橱窗+展板+多媒体”演示(校内)及到本中心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山河智慧型机械製造公司”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向所有上本课程的各专业学生,时间为1天。
2)工程技能基础训练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技能,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训练以工程技能训练为主,包括基础製造技术训练和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教学内容。基础製造技术训练内容主要有:零件毛坯的材料选择、成形方法与生产工艺过程,铸造、锻压、焊接等成形加工方法的设备操作与简单毛坯的製造;零件的车、铣、刨、磨、钻、齿形加工、钳工等基本切削加工方法,了解切削工具机设备,掌握工具机的基本操作方法与初级操作技能,零件加工质量概念与测量方法,机械製造安全生产及技术经济的简单分析等;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内容主要有:加工中心、数控车削、数控铣削、电火花成形、线切割加工、CAD/CAM与网路製造、逆向工程、快速原形製造新技术等内容的工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技术教学内容约占35%。採用集中+分散训练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专业,分成机类、近机类和非机类不同要求,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时数,选择全部项目,非机类学生可自主选择训练项目。机类专业集中安排4周(160学时),非机类工科专业採用分散实习2周(64学时)和经济、管理类专业1周(32学时)。
3)综合与创新训练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与创新训练,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计画、毕业设计、各类创新大赛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设计、製造所必备的、相对集中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选修学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多种方式进行。

历史沿革

《机械製造工程训练》课程是由《金工实习》和《金属工艺学》改革发展而来。
《金属工艺学》课程一般只有金属製造成为零件的加工工艺内容。金工实习则是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取机械製造的基本工艺知识,仅有锻造、铸造、焊接、冲压、车工、铣工、刨工、磨工和钳工等工种的实习。而现代製造业中,机械零件的製造不仅使用金属材料,还大量使用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胶、陶瓷材料、複合材料以及各种功能材料,零件的毛坯成形方法增加了少、无切削加工、快速原形製造等新方法;零件的切削加工在传统工具机切削基础上,发展到了数控加工、CAD/CAM、电火花加工、雷射加工、化学加工、超音波加工、加工中心技术等。现代工业产品製造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几乎每一个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在推动工业产品设计製造方法向前发展。所以,《机械製造工程训练》摒弃《金工实习》和《金属工艺学》的传统观念,突破传统金工实习单工种、纯方法的训练,建成以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一体化为核心,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的工程训练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比较宽阔的大机电、大製造、大工程背景,培养学生逐步认识和建立质量、安全、群体、经济市场、环境、社会、创新和法律等意识,并认识到完成工程任务中非技术因素的重要性。工程训练实践内容覆盖机械、电气、信息、自动控制、工业管理等学科,在重视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不断增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实践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放实验基地,不仅为理工科的学生服务,还逐步为人文和管理学科的学生服务。
本课程是我校大多数专业的必修课,我校从1952年建校时起,即非常重视工程实践教学。建校之初,就筹建了一个校办实习工厂,配备专用工具机设备用于金工实习,成立金工教研室专门负责《金属工艺学》教学,全校各专业学生全部将本课程作为必修课。
文革中,“金工实习”课程更名为“金工劳动”,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仍然是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曾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金工实习的实习经费投入、师资和实习指导队伍建设、实习厂房与设备等问题;1991年,为加强校、系、厂三方对于金工实习教学的工作协调,学校成立了有教务处、实管处、机械系、机械厂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金工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金工教学的关係和解决实习教学中的问题。
1994年,学校将《金工实习》课程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当年,在湖南省教委组织的全省本科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中,我校获得评估总分第一,受到省教委通报表彰。
1995、1997年,《金工实习》两次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1997年,《工程材料及机械製造基础》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列为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改重点项目,“金工课程建设与改革”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金工课程计算机管理试题库与考试软体开发》列为校教改重点项目。
1998年,“211工程”建设中学校自筹资金购买8台数控车床用于实习教学,“211工程”建设中本课程取得显着成绩。
1999年,学校决定金工实习车间与校办产业的机械厂分离,以金工教研室和实习车间为基础成立“工业训练中心”,从体制上理顺关係,突出了实习基地教学第一与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2000年,省教育厅组织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专家在我校召开教改项目鉴定会,对金工教改课题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有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同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学校将“工业训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列为“985工程”建设的子项目,分配专项经费250万元进行建设,建设期限3年。同年,“建设一流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改项目获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开始,中心组织教师主编出版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製造工程工艺基础》及《製造工程实践教学指导书》,在全国发行,该教材已4次印刷、发行40000多册,有省内外多所学校用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受到读者好评。2003年,该教材获得中国大学出版协会优秀教材二等奖、2004年获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3年,《机械製造工程训练》课程列为湖南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课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
2004年至今,利用“985工程”和中央修购专项资金再投入600余万元,配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
2005年7月,本课程被授予学校“精品课程”称号。
2005年6月,评为湖南省高等教育“优秀实习教学基地”。
2007-2008年,主编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製造工程工艺基础》。
2008年12月,本课程单位被评为中南大学优秀教学基层组织。

组织机构

中心主任兼书记:何玉辉
中 心 副 主 任:李 燕、舒金波
支 部 副 书 记:邓志刚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