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2013年5月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覆“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
2013年5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牵头建设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物联网产业链提供跨行业、跨平台、跨管理机构的标识管理公共服务,有效解决我国物联网行业从套用示範到产业规模发展过程中标识管理和服务的核心问题,从根本上推动和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2015年8月,“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2015年8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该项目将为物联网产业链提供跨行业、跨平台、跨管理机构的标识管理公共服务,有效解决我国物联网行业从套用示範到产业规模发展过程中标识管理和服务的核心问题。
2014年10月,“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广州南沙开发区
2014年10月29日,平台落地广州市南沙区,并承接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信息中心业务,同时为南沙自贸区的信息化和物联网套用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
2015年1月,平台官方套用“扫码兽”正式上线
“扫码兽”扫码兽是由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团队设计与开发,数据源于国家可追溯服务平台提供,保证查询结果安全可靠;结合现物联网技术,保证扫码敏捷;快递单号、药品码等更多相对準确的查询结果。支持药品、奶粉等产品可追溯信息查询,更多进阶功能持续上线。
2016年10月,商企服务平台上线,首批接入企业300家
2016年10月,商企服务平台上线,首批接入企业300家商企服务平台上线,首批接入企业300家。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菸酒茶、母婴、生鲜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物联网溯源查询服务。
2017年1月,“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通过现场验收
作为国家级唯一的物联网标识平台,“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国内外多种异构标识体系长期并存的现状,为解决物联网套用的互联互通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异构标识统一管理和开放互通的架构,并推动成为了国际标準。此外,平台还积极探索标识服务在物联网各行业套用领域的产业化道路,开展了商品溯源、智慧农业、智慧型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型製造等物联网各行业领域基于标识服务的套用示範,总结了各行业的套用特徵,形成了完整的套用体系,有效支撑了各行业套用的互联互通。截至2016年底,标识注册总量超过了6.8亿个。
2017年3月,项目顺利通过发改委和科学院竣工验收,并受到验收专家院士的好评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竣工验收 3月10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託,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竣工验收会。项目竣工验收专家组由倪光南院士任组长,钱华林研究员任副组长,胡启恆院士、孙九林院士等十五人组成。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路信息中心作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并就汇报内容进行质询和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实施周期短、项目资金少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取得如此成果可喜可贺。这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化项目成功落地的优秀典範,为我国物联网标识管理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局。希望项目组继续努力不断扩大项目成果,加强套用,提升在国家、国际物联网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最后,专家组讨论通过了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一致同意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平台目标
以提高物联网标识管理和规划能力,促进物联网套用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发展为目的,研究提出物联网标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标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功能
平台围绕物联网进行多维开发,在物联网标识、云服务、商品溯源、智慧型硬体、低功耗通信、物联网大数据服务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向所有行业开放,积极实现行业数据对接合作。比如在食品溯源、智慧型硬体、农业生产、智慧型交通、云服务等方面,在物流配送、商贸流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社会事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推进数据整合,最终构建物联网标识一物一码、互联互通全流程可追溯的标识码解决方案。
国物标识
基于国家平台研发的国物标识系统主要套用于产品溯源场景。针对目前市场假货泛滥,传统防伪方式没有信息反馈的迴路而造成的投入大、收效低等痛点,国物标识基于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管理,建设面向源数据特徵的大数据支撑平台、开放式套用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GIS技术,建立信息迴路机制,面向消费者、厂家和管理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防伪防窜货及信息溯源服务,提升品牌价值;更可通过用户行为洞察分析,迅速定位假货窜货销售源头,提供详尽的数据报告,协助商家和管理机构治理和决策。
国家平台正以开放的心态,发挥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优势,欢迎各行业领域的伙伴加入,共同创造形成基于物联网标识的商、政、民三端共赢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