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正文

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套用

(2021-06-03 08:52:53) 经验
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套用

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套用

《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套用》是2011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Jean-PhilippeVasseur。

基本介绍

  • 书名: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套用
  • 作者:Jean-Philippe Vasseur,Adam Dunkels
  • 译者:田辉
  • 页数:338页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8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丛书名:国际先进通信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套用》围绕基于IP的物联网的架构、技术与套用这3个主题进行内容的组织。第1部分讨论IP智慧型物件网路的架构基础;第2部分深入讨论协定和算法;第3部分对智慧型物件的7个重要套用领域进行详细描述。《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套用》内容新颖,全面深入,组织结构经过作者的精心设计,既可作为信息技术领域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又可为对《基于IP的物联网架构、技术与套用》主题感兴趣的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目录

目 录
第1部分 架构
第1章 什幺是智慧型物件 1
1.1 智慧型物件从何而来? 2
1.1.1 嵌入式系统 3
1.1.2 普适计算 5
1.1.3 移动通信 6
1.1.4 遥测技术及机器间通信 7
1.1.5 无线感测器网路和泛在感测器网路 8
1.1.6 移动计算 9
1.1.7 计算机网路 9
1.2 对智慧型物件的挑战 10
1.2.1 节点级挑战 10
1.2.2 网路级挑战 11
1.2.3 标準化 13
1.2.4 互通性 14
1.3 小结 14
第2章 IP协定架构 17
2.1 引言 17
2.2 从NCP到TCP/IP 17
2.3 基本的TCP/IP架构设计原则 18
2.4 跨层最佳化的关键问题 21
2.5 IP分层对智慧型物件网路至关重要的原因 22
2.6 小结 23
第3章 智慧型物件为什幺要採用IP协定 25
3.1 互通性 26
3.2 一个发展中的通用架构 27
3.3 架构的稳定性和普遍性 28
3.4 可扩展性 29
3.5 配置和管理 29
3.6 痕迹小 30
3.7 还有什幺其他选择? 31
3.8 为什幺网关不好? 31
3.8.1 固有的複杂性 32
3.8.2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缺失 32
3.9 小结 32
第4章 用于智慧型物件网路和物联网的IPv6协定 33
4.1 引言 33
4.2 IPv4地址空间的耗尽 35
4.3 NAT:IPv4地址枯竭的一个(临时)解决方案 39
4.4 架构讨论 39
4.5 小结 41
第5章 路由 43
5.1 IP网路中的路由 43
5.1.1 IP路由和QoS 43
5.1.2 IP路由和网路可靠性 44
5.2 LLN中的路由特性 46
5.3 二层路由vs三层路由 48
5.4 小结 51
第6章 传输协定 53
6.1 UDP 53
6.1.1 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送 53
6.1.2 UDP头 54
6.2 TCP 54
6.2.1 可靠的流传送 55
6.2.2 TCP头 56
6.2.3 TCP选项栏位 57
6.2.4 往返时间估算 58
6.2.5 流量控制 58
6.2.6 拥塞控制 58
6.2.7 TCP状态 59
6.3 用于智慧型物件的UDP 61
6.4 用于智慧型物件的TCP 61
6.5 小结 62
第7章 服务发现 63
7.1 IP网路中的服务发现 63
7.2 服务发现协定 64
7.2.1 SLP 64
7.2.2 Zeroconf、Rendezvous和Bonjour 65
7.2.3 UPnP 66
7.3 小结 67
第8章 智慧型物件的安全性 69
8.1 安全的3个属性 69
8.1.1 保密性 70
8.1.2 完整性 70
8.1.3 可用性 70
8.2 通过隐匿实现安全 71
8.3 加密 71
8.4 智慧型物件的安全机制 73
8.4.1 智慧型物件的安全策略 73
8.4.2 链路层加密 74
8.5 IP体系架构上的安全机制 74
8.5.1 IPSec 74
8.5.2 TLS 75
8.6 小结 75
第9章 智慧型物件Web服务 77
9.1 Web服务基本概念 78
9.1.1 常见数据格式 79
9.1.2 表象化状态转变 80
9.2 智慧型物件Web服务的基本性能 82
9.2.1 实现的複杂度 83
9.2.2 性能 84
9.3 一个智慧型物件Web服务的例子——PACHUBE 86
9.3.1 互动模型 88
9.3.2 Pachube数据格式 88
9.3.3 HTTP请求 89
9.3.4 HTTP返回代码 89
9.3.5 验证和安全 90
9.3.6 触发器 90
9.4 小结 91
第10章 智慧型物件网路连线模型 93
10.1 引言 93
10.2 自治型智慧型物件网路模型 93
10.3 物联网 94
10.4 扩展Internet 94
10.5 小结 97
第2部分 技术
第11章 智慧型物件的硬体和软体 99
11.1 硬体 99
11.1.1 通信设备 100
11.1.2 微控制器 101
11.1.3 感测器与制动器 102
11.1.4 电源 103
11.1.5 展望:片上系统、印製电路和电子黏土 104
11.2 智慧型物件软体部分 105
11.2.1 智慧型物件的作业系统 106
11.2.2 多执行绪编程与事件驱动编程的比较 110
11.2.3 记忆体管理 112
11.2.4 展望:宏编程、Java 113
11.3 能量管理 114
11.3.1 无线能量管理机制 115
11.3.2 异步负载循环 116
11.3.3 同步负载循环 117
11.3.4 无线开启时间示例 118
11.4 小结 118
第12章 智慧型物件的通信机制 121
12.1 智慧型物件的通信模式 121
12.1.1 一对一通信 122
12.1.2 一对多通信 122
12.1.3 多对一通信 123
12.2 物理通信标準 124
12.3 IEEE 802.15.4标準 125
12.3.1 802.15.4地址 126
12.3.2 802.15.4物理层 127
12.3.3 媒体访问控制(MAC)层 128
12.3.4 802.15.4的帧格式 129
12.3.5 功耗 129
12.4 IEEE 802.11和Wi-Fi 130
12.4.1 网路拓扑和结构 131
12.4.2 物理层 131
12.4.3 媒体访问控制(MAC)层 132
12.4.4 低功耗Wi-Fi 133
12.5 电力线通信(PLC) 134
12.5.1 物理层 135
12.5.2 MAC层 135
12.5.3 功耗 135
12.6 小结 136
第13章 uIP——轻量的IP协定栈 137
13.1 运行原则 138
13.1.1 输入处理 139
13.1.2 输出处理 142
13.1.3 定期处理 143
13.1.4 数据分组转发 143
13.2 uIP记忆体缓冲器管理 143
13.3 uIP应用程式接口 144
13.4 uIP协定实现 146
13.4.1 IP分段重组 147
13.4.2 TCP 147
13.4.3 校验和计算 148
13.5 记忆体占用空间 148
13.6 小结 149
第14章 标準化 151
14.1 引言 151
14.2 IETF 151
14.2.1 IETF的目标 152
14.2.2 IETF组织结构 153
14.2.3 IETF标準化过程 153
14.2.4 IETF标準化过程 155
14.2.5 IAB 156
14.3 和智慧型物件IP有关的工作组 157
14.3.1 基于低功耗无线个域网的IPv6工作组 158
14.3.2 ROLL工作组 160
14.4 小结 163
第15章 智慧型物件网路中使用IPv6——技术複习 165
15.1 智慧型物件网路中使用IPv6? 165
15.2 IPv6包的头 166
15.2.1 IPv6固定的头 166
15.2.2 扩展头 167
15.2.3 逐跳选项头 168
15.2.4 路由头 168
15.2.5 分片头 169
15.2.6 目的地选项头 170
15.2.7 无下一个头 171
15.3 IPv6定址架构 171
15.3.1 单播、任播和多播的概念 171
15.3.2 IPv6地址的表示 171
15.3.3 单播地址 172
15.3.4 任播地址 174
15.3.5 多播地址 174
15.4 IPv6中的ICMP协定 176
15.4.1 ICMPv6错误讯息 176
15.4.2 ICMP信息讯息 177
15.5 邻居发现协定 177
15.5.1 邻居请求讯息 178
15.5.2 邻居通告讯息 179
15.5.3 路由器通告讯息 179
15.5.4 路由器请求讯息 182
15.5.5 重定向讯息 182
15.5.6 邻居不可到达检测(NUD) 182
15.6 负载平衡 183
15.7 IPv6自动配置 183
15.7.1 创建链路本地地址 183
15.7.2 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 184
15.7.3 IPv6中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的隐私扩展 186
15.8 DHCPv6 187
15.8.1 有状态自动配置 187
15.8.2 无状态DHCP 187
15.9 IPv6服务质量 188
15.9.1 Diffserv模型 188
15.9.2 IntServ模型 189
15.10 IPv4骨干网路上的IPv6 189
15.11 IPv6多播 191
15.12 小结 192
第16章 6LoWPAN适配层 193
16.1 术语 193
16.2 6LoWPAN适配层 194
16.2.1 网状定址头 195
16.2.2 分片 197
16.2.3 6LoWPAN头压缩 198
16.2.4 无状态配置 207
16.3 小结 208
第17章 智慧型物件网路中的RPL路由 209
17.1 简介 209
17.2 什幺是低功耗有损网路? 209
17.3 路由需求 210
17.4 智慧型物件网路中的路由度量 212
17.4.1 聚集路由度量与记录路由度量 213
17.4.2 本地度量与全局度量 213
17.4.3 路由度量/限制通用头 213
17.4.4 节点状态和属性目标 213
17.4.5 节点能源目标 214
17.4.6 跳数目标 214
17.4.7 吞吐量目标 214
17.4.8 延迟目标 214
17.4.9 链路可靠性目标 214
17.4.10 链路颜色属性 215
17.5 目标功能 215
17.6 RPL:为智慧型物件网路设计的新的路由协定 217
17.6.1 协定综述 217
17.6.2 多个DODAG的使用和RPL实例的概念 219
17.6.3 RPL讯息 221
17.6.4 RPL DODAG创建过程 223
17.6.5 DODAG内部以及DODAG间的节点的移动 225
17.6.6 使用DAO讯息沿着DODAG填充路由表 226
17.6.7 RPL中的迴路避免和迴路检测机制 229
17.6.8 全局和本地修复 231
17.6.9 RPL路由邻接性 234
17.6.10 RPL定时器管理 235
17.6.11 模拟结果 236
17.7 小结 241
第18章 IP智慧型物件联盟 243
18.1 IPSO联盟的任务和目标 243
18.2 IPSO联盟 244
18.3 IPSO联盟的关键活动之一:互通性测试 245
18.4 小结 247
第19章 非IP智慧型物件技术 249
19.1 ZigBee 249
19.1.1 ZigBee设备类型 250
19.1.2 ZigBee协定栈的分层 250
19.1.3 物理层和MAC层 251
19.1.4 网路层 251
19.1.5 套用支撑子层 252
19.1.6 套用框架层 252
19.1.7 网路设定 253
19.1.8 ZigBee正在向IP迁移 253
19.2 Z-Wave 254
19.3 小结 254
第3部分 套用
第20章 智慧型电网 255
20.1 简介 255
20.2 术语 259
20.3 核心格线监视和控制 259
20.3.1 套用案例1:二次变电站的监控 259
20.3.2 套用案例2:变电站状态检修 261
20.3.3 套用案例3:线路动态评分 262
20.3.4 技术特点与挑战 262
20.4 智慧型计量(NAN) 265
20.4.1 套用和案例 265
20.4.2 网路特徵和技术挑战 266
20.5 HAN 267
20.5.1 套用和案例 267
20.5.2 网路特徵和技术挑战 270
20.5.3 技术挑战的总结 271
20.6 小结 272
第21章 工业自动化 273
21.1 机遇 273
21.2 挑战 275
21.3 使用案例 276
21.3.1 状态监测 277
21.3.2 无线控制 278
21.3.3 移动办公 279
21.4 小结 280
第22章 智慧型城市与城市网路 281
22.1 介绍 281
22.2 城市环境监测 282
22.2.1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 282
22.2.2 自然灾害检测和预报 284
22.2.3 技术特点和挑战 285
22.3 社会性网路 286
22.3.1 基于Web的社会化网路服务的扩展 287
22.3.2 监测老人和孩子 288
22.3.3 技术特点和挑战 289
22.4 智慧型交通系统 290
22.4.1 交通监测和控制 291
22.4.2 自动收费/罚款系统 293
22.4.3 技术特点和挑战 294
22.5 小结 294
第23章 家庭自动化 297
23.1 简介 297
23.2 主要套用及案例 298
23.2.1 照明控制 298
23.2.2 安全性和保密性 298
23.2.3 舒适性和便捷性 299
23.2.4 能源管理 299
23.2.5 远程家庭管理 300
23.2.6 老年人生活自理与辅助 300
23.3 技术挑战和网路特徵 300
23.3.1 拓扑类型和流量矩阵 301
23.3.2 设备数量 301
23.3.3 移动程度 301
23.3.4 健壮性和可靠性 301
23.3.5 服务质量的要求 302
23.3.6 电池操控 302
23.3.7 运行环境 302
23.3.8 安全性 302
23.3.9 安装和设定的简便性 303
23.4 小结 303
第24章 楼宇自动化 305
24.1 BAS参考模型 305
24.2 新兴楼宇自动化套用 306
24.2.1 入驻和撤离 307
24.2.2 能源管理 307
24.2.3 需求回响 307
24.2.4 防火防烟 307
24.2.5 疏散 308
24.3 现有楼宇自动化系统 308
24.4 楼宇自动化中感测器和制动器的特性 310
24.4.1 区域控制 311
24.4.2 片区控制 312
24.4.3 楼宇控制 312
24.5 新兴的基于智慧型物件的BAS 313
24.5.1 新兴的感测器、制动器和协定 313
24.5.2 基于IP的企业层协定 314
24.6 小结 314
第25章 建筑物健康监测 315
25.1 简介 315
25.2 主要套用和案例 317
25.3 技术挑战 318
25.3.1 自动配置 318
25.3.2 多播支持 318
25.3.3 路由 319
25.3.4 网路拓扑 319
25.3.5 网路可扩展性 319
25.3.6 移动性 319
25.3.7 链路和设备特性 319
25.3.8 流量特徵 320
25.3.9 服务质量 320
25.3.10 安全 320
25.3.11 部署环境 320
25.4 数据採集与分析 320
25.5 未来的套用与展望 321
25.6 小结 321
第26章 货柜跟蹤 323
26.1 GE CommerceGuard 323
26.2 IBM Secure Trade Lane 325
26.3 小结 326
参考文献 327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