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準
eMTC是万物互联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LTE协定演进而来,为了更加适合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也为了更低的成本,对LTE协定进行了裁剪和最佳化。eMTC基于蜂窝网路进行部署,其用户设备通过支持1.4MHz的射频和基带频宽,可以直接接入现有的LTE网路。eMTC支持上下行最大1Mbps的峰值速率,可以支持丰富、创新的物联套用。

套用需求
根据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布的《5G白皮书》,从信息互动对象不同的角度划分,未来5G套用将涵盖三大类场景:增强移动宽频(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和超可靠低时延(uRLLC)。其中,eMBB场景是指在现有移动宽频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主要还是追求人与人之间极致的通信体验。mMTC和eMTC则是物联网的套用场景,但各自侧重点不同:mMTC主要是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互动,eMTC主要体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需求。
关键能力
eMTC的关键能力包括:支持移动性,可定位;成本更低,目标是Cat1晶片的25%;可以有更高的速率,相比GPRS提升4倍。
eMTC在智慧型物流上,具有防盗、防调换、实时温度感测和可定位优势;能够实时监控及定位,将信息记录及上传,可以对行驶轨迹查询。在智慧型可穿戴设备中,可支持健康监测、视频业务、数据回传和定位。eMTC也可以以屏为抓手,为运营商管道增值,这些套用场景包括:智慧型充电桩、候机宝、电梯卫士、智慧型公交站牌、公共脚踏车管理等方面。
研究现状
2016年10月,中国移动联合多家知名厂商进行了基于3GPP标準的窄带物联网(NB-IoT)和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商用产品实验室测试,在“蜂窝物联网eMTC产业峰会”上,产业界为eMTC标準谋篇布局。
2017年起,中国联通积极同步推进NB-IoT和eMTC技术试点。试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场实验,依託于中国联通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主要推进各类物联网技术对接;另一部分是外场测试,中国联通已经在全国10多个城市同步推进测试工作。未来eMTC将更多承载传统蜂窝网业务升级以及部分LPWA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