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学习读书笔记(3)篇
(2019-07-05 06:01:29) 读书笔记 -
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
学习时是固定一处好还是变换环境好?是需要安静还是可以放点音乐?如果考试近在眼前,怎么安排复习方案最有效?适时休息才是获得灵感的诀窍?睡眠怎么助力学习?……揭秘大脑学习原理,探寻记忆存储真相,10种颠覆常识的学习方法,让你在同样的时间,学得更快,记得更牢!给你一套很爽的高效学习法,不论你是需要记住化学公式、决心学一门外语,还是要为下一场考试备战,亦或是掌握一门乐器甚至练好投篮技术,也不论你是十几岁的学生还是早已身陷职场,这本书都能让你如获至宝,成就你的终身学习力。成绩最好的不是最用功的学生,而是最会学的学生,比起“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科学练习”。清华大学副校长诚意推荐阅读,众多专家学者、知识管理达人、学习社群联袂推荐。
如何学习读书笔记 第(1)篇
●尽管有人觉得应该更谨慎一些,可是艾宾浩斯觉得,人们更缺乏的是勇气。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追寻这个记忆公式时,艾宾浩斯写道:“至少,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经过最用心的研究之后遭遇失败时的无可奈何,而不是面对困难只知道摆出一脸无能为力的裹足不前。”如果没有谁能有勇气做这件事,那么,他就来做那个有勇气的人。
●遗忘曲线并不真实。
●如果答对了就会自动得到奖励,这只能很有限地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如果只是偶尔的、定时的奖励,反而更有效果。
●澳大利亚,靠左行驶。
●如果能还原到最初学习时的场景中,记忆效果的确会更好。
●他曾这样建议自己的学生:备考复习时,不要直接照着笔记复习。他对我说:“我告诉他们把笔记放到一边,重新整理学习材料,自己想出一套全新的重点概述来。这样做,会强迫你把学习材料都过一遍,而且是以一种不同的思路去过一遍。”
●最佳复习间隔是:第一次学过之后,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过一个月再复习。之后,复习间隔可拉得更长。
●只消在一两天内或者一星期之内复习一次功课就足够了,大部分的学习与考试就都能做得不错了。
●假如你想把一段课文背诵下来,与反复阅读20遍相比,更容易记住的做法是只读10遍,而且边读边尽力背一些出来,记不清的时候才翻开课本来看看。
●无论是更早开始背诵还是更晚开始背诵,效果都比这要差一些。”而高年级学生的结果,百分比还要更低,接近于1/3。他写道:“要获得学习与背诵的最佳搭配效果,最恰当的比例是阅读和学习只占30%。”
●考试,或者叫背诵、自测、预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技巧,其作用远不止于作为检测知识掌握水平的工具。
●对着自己也好,对着他人也罢,把你学过的东西表述出来,这种简单的做法并非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自考”方式,它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小游戏——
六根相同目棒做四个等边三角形。4+△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先放一放,以后再看。
●乌纳西奥和奥默罗德把孵化休息归结为三个类别:其一是放松,比如躺在沙发上听音乐;其二是轻度用脑,比如在网络上漫游;其三是高度用脑,比如写一篇短文或琢磨另一项课题的作业。对于数学或者空间类难题,比如前面的“铅笔谜题”,上述三种休息方式都不错,你选哪一种都没关系,而对于语言类的难题,比如远程联想字谜或是打乱字母顺序的字谜,则是轻度用脑的活动效果最好,比如电子游戏、单人跳棋乃至看电视。
●当你投入到忘我境界之中时,‘要做完它’就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渴望。——不要怕打断
●渗滤的头两个要素一个是被打断,一个是被调动起来的、不断到处搜索的感知系统。而戴夫利要求学生做的学习笔记则构成了渗滤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有意识的反思。
●运用穿插交替使训练成效倍增。
●我选c,练习羽毛球!
A组是固定训练,每次只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比如说,这一天发36个网前球,另一天发36个高远球,再一天发36个平快球。B组是顺序训练,每次均按照网前球、高远球、平快球的固定顺序逐一循环,反复练习。C组则是球手自己随意决定练什么球,唯一的要求是不可以连续两次出现相同动作。
到3周的训练结束时,每位参与者每种发球动作的练习次数都一样多,只有C组的人略有差别。
●学习时把不同的物件、技巧、概念等穿插到一起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不但能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每一项之间的不同之处,还能使我们更彻底地掌握好每一项内容。但最为困难的地方却在于我们不肯放弃对简单重复的固有信奉。
●交叉式复习,混合式复习。
●坚持午睡。睡眠是闭着眼睛学习。
书中书:
《记忆》《无意识记忆的恢复》《记忆大师的头脑》《心理科学》《对教师的讲话》《在美国谁是谁》《心理学档案》杂志
《教育心理学杂志》《最好的迈尔斯》
如何学习读书笔记 第(2)篇
受益良多!n知识是有时效性的,科学就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关于学习的书,看过不知凡几,这本是大局观和完形化最好的一本、素来不喜欢过多讨论细枝末节的技能书,这本是一个惊喜。以下是本书的重点(省略了旧科学的证伪过程,仅对新收获进行清单化):n1-遗忘是个好孩子—信息过滤、主动的记忆加工、激发创造性;n2-记忆的秘密—显意识和潜意识记忆系统让人有能力保持时时刻刻的学习,其中海马和新皮层功不可没,感知觉系统也是大将。3-间隔式学习—-本书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如何做到间隔式?两个关键概念“复习次数”“复习时间”,最少次数,最长时间,视测验的期限而定。可以是一两天第二次复习,也可以是二三周第二次。4-交替学习interleaving—包括更换学习地点、自由的学习时间、三分钟热度的技巧练习等,多样丰富对比,更显鲜明和突出。采用降低专注度的方式来获得长期而言平均效率最高的学习效果。5-顿悟。准备期的努力投入必不可少,孵化期才能激活感知觉系统、时刻对周围信息保持敏锐,才能产生顿悟,顿悟绝不是结束,而是更高一级的开始,对顿悟的信息进行不断的反思加工,对各种假设进行分析证明,才能完成最终的论证阶段,收获果实。至于各阶段的时间,说实话,随缘。7-掺滤(即孵化期)—发挥效用的三个关键:打断、敏感的感知觉系统、自我反思。其中打断涉及到蔡尼克效应—未完成和已失去总是让人念念不忘。8-学习与背诵—如果预计学习时长为1小时,那么前5分钟学-背诵-背会—接下去学,重复这个过程、其中结合交替学习原则和间隔原则更加有效。9-自测—考试其实很友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学习方式、能让你认识到自己的薄弱和无知之处、进而进行学习。重复已经知道的知识内容是没有意义的,未知的才是真正成败所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放下之前最好问自己几个问题?答得出来吗?n10-perceptual learning module(知觉学习模式)—观察学习的重要凸显、利用视觉信息让人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某个技能而不用求甚解。11-睡眠。睡眠是学习环节的一个关键,绝不是浪费时间,是潜意识记忆系统的主力军。早点睡,午睡,打盹,只要你十分困倦,就舒服的去睡个觉。一些其他关键词:熟悉度错觉、得失效应原则、主动式遗忘、记忆提取、记忆组块、主动记忆。学习同任何其他技能一样、掌握好方法、妥善运用,真正做到“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共勉!
如何学习读书笔记 第(3)篇
本书理论性很强,比较枯燥,论证和概念很多。
摘抄:
●方法一:切换学习场景
打破习惯性的行为,尝试切换不同的学习场景,比如切换学习地点、改变固定的学习时间,甚至去不那么安静的环境中……反而会让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
●方法二:拉开学习的时间间隔
总学习时长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一次学完,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的方法更有效。不提倡“临时抱佛脚”,而要经常温习。
●方法三:交替学习
交替练习——将不同的训练内容打散,交替进行。这会让大脑随时处于应对意外的状态,学习效果会更好。尤其要注意的是:最好把新学的知识或技能,与过去学过的混在一起,边学习边复习。
●方法四:打断
当思维枯竭时,不妨放下手头的活儿,做一些无关的事,反而可能会让你产生“灵感”。
● 方法五:考试
大量的重复训练,更多是提高信息的存储强度;而考试,训练的是信息的提取强度。
●方法六:睡眠
晚上当我们休息时,大脑会对白天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存储,从而深化学习成果。
感悟:好书,一定要看,不看亏大了。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