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书贼读书笔记(3)篇
(2019-07-07 00:22:31) 读书笔记 -
作者:马库斯·苏萨克
媲美《解忧杂货店》和《追风筝的人》,用阅读的力量战胜孤独和恐惧,这本书将改变你的人生!二战期间,九岁的德国姑娘莉泽尔和弟弟被送往寄养家庭。弟弟不幸病死在火车上。在埋葬弟弟的荒原上,莉泽尔捡到了一本对她意义非凡的书《掘墓人手册》。来到慕尼黑贫民区的寄养家庭,莉泽尔夜夜抱着《掘墓人手册》入睡。养父为安慰她,每晚给她朗读手册的内容,还教她阅读。莉泽尔发现书的诱惑比食物更难抗拒,忍不住开始偷书。书里的世界帮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她也开始为藏在地下室的犹太人和在防空洞避难的邻居读书,安慰那一颗颗惶惶不安的心。然而,无情的战火终于摧毁了这一切……
偷书贼读书笔记 第(1)篇
她是一个女孩。生活在纳粹德国。通过死神的讲述,女孩从一列火车到面对一具具残破身体的生活轨迹在我们眼前拼接成形。是如此悲伤而又充满希望。战争最悲剧的地方就是将纯真无邪的孩子暴露在血雨腥风的杀戮战场,他们纯洁柔软的心被死亡和鲜血浸淫,被战争碾碎化做惊粟的灵魂。幸运的莉泽尔在养父母,邻居和逃亡的犹太人马克斯的关爱中,在读书识字到写作思考的慰藉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也得到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你这个小母猪”n和莉泽尔一起来到这个家庭的有无穷无尽的噩梦和一本偷来的黑色封面书。当从罗沙骂骂咧咧的嘴里得知他们收养莉泽尔只是为了领取补贴我已经预想了这个女孩悲惨的家庭生活。可我没想到,她的养父的眼中有一种奇异的神采,充满了善意的银色光泽,像是正在熔化的柔软的白银。他会在莉泽尔做噩梦的时候耐心的陪在她身边教她念书写字;会带她喝上一口香槟让她改变香槟酒瓶只能拿来擀油漆的错误印象;他懂得莉泽尔需要什么样的安慰。至于罗莎,她确实爱着莉泽尔,只是表达爱的方式有点古怪,就是时不时地用木头勺子痛打她,再骂她一顿“你这个母猪”。当莉泽尔长成一只母猪的时候她就有了一个可以在爱里成长的臂弯。在这本书里最喜欢的就是罗莎了,这位可爱的妈妈表面上嚣张跋扈内心比谁都要善良。她会在马克斯醒来之后跑去学校以一场引人发笑的本色出演去通知莉泽尔;尽管内心充满纠结与恐惧,但是作为讲义气有良知的善良之人她选择给年轻的犹太人一份爱的关怀和生的希望;她还是那个深夜抱着手风琴嘴里不停的念着祈祷词睡去的女人。“这个女人有一颗心,她的心比大多数人想的都要广阔,里面存放了许多东西,高高地搁在你看不见的架子上。”n“可以换你一个吻吗”n莉泽尔最亲密的小伙伴鲁迪是一个健康快乐的男孩,这个善良的男孩会把自己宝贵的玩具熊送给濒临死亡的飞行员;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冒着被惩罚的危险把面包送给犹太人;会为弱者挺身而出。他喜爱并一直保护着莉赛尔,没有泄露莉赛尔偷书的秘密,理解莉赛尔爱书之切, 不顾生命危险跑进河中捞起被河水冲走的书。“鲁迪其实害怕偷书贼的吻。他心心念念了那么久。他肯定爱得无比深沉,深沉到再也无法索取她的亲吻,最后长眠地下都没有得到。”n“我常常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尽早结束,莉泽尔,可就在这个时候,你手里捧着雪人,走下了地下室的台阶。”n与阴潮寒冷的地下室与失去自由战战兢兢的苟且偷生相比更折磨马克斯的是为了活着抛弃家人的痛苦和为了生存而置莉泽尔一家危险境地的愧疚不安。可是啊,在德国纳粹的天空努力活下去和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是需要同等的勇气,马克斯敢于对生存困境做出抗战并一直保持善良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样的马克斯怎么能不让人尊重呢!n一个偷书贼,一个偷天贼,两个人既要忍受因战争带来的家破人亡的现实,又要在战争罪恶的笼罩下寻找庇护心灵的一席之地,于是文字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斯在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遇到了一个最好的俯视者,是个女孩。这是一个会把太阳描绘成黄色的窟窿女孩;会和他交换噩梦;会到处翻垃圾堆为他找报纸;会在他生病的时候日日夜夜的陪在他身边为他读书为他准备礼物;会在游行的大街上不顾生命危险的跑向他;是一个把他当做家人来爱的女孩。“为什么我还想活下来?我不应该有这种非分之想,可我真的想啊。”n作者从莉泽尔引出的众多人物线中还有霍尔茨埃普费尔太太一家,如果说其他家庭是战争背后的受苦者那么茨埃普费尔太太一家则是残忍战争的直接承受者,她的小儿子在战场上被炸飞了双腿但在战争这场人间炼狱里他只不过是众多堆积成山残破尸体不起眼的一部分,大儿子幸运的活下来并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但等待他的不是幸存者劫后余生的喜悦而是深深的罪恶感,这种承受不住自己活下来的罪恶感是没有参加战争痛苦回忆的人无法想象的,而霍尔茨埃普费尔太太呢,这个为国家奉献了两个儿子的女人在心死之后也在睡梦中死于空袭,或许于她也是一种解脱。平凡普通的家庭在战争中面临两难,违背良知会终生内疚,不违背良知便随时会遭受灭顶之灾,他们也有胆怯无助的时刻,这种时刻只能依靠强大的内心和博大的胸怀抵抗过去,依靠彼此之间因爱而生的人性光芒散发出来的希望支撑着人们度过艰难的战争岁月。残酷的战争是人类发起的,令死神动容的温暖也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就如死神的疑问“人类怎么可以如此丑陋又如此美好,他们的文字为何可以毁灭一切,又可以璀璨夺目?”人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偷书贼读书笔记 第(2)篇
偷书贼
在那个灰色的时期,现实是严酷的,人又是温情的:失去弟弟的女孩莉泽尔在母亲因为迫不得已理由遗弃后,幸运的遇到了汉斯·胡伯曼和罗莎,那个满嘴脏话母猪暴躁脾气的养母罗莎其实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她既是处理危机的能手,又是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隐藏了犹太人马克斯留下的珍贵的涂鸦书《采字人》,那个手风琴养父在战乱中教会莉泽尔看书,让她的心灵有了一所避难所,同时从物质上尽量让她得到体会,香槟是可以让人感觉人生美好的佳品,也算是苦难中一种富养的表现;
莉泽尔无疑是幸运的,来到一个陌生地方,不但收获了给予真心的养父母,同时还收获了友情,有了那个一直索吻的鲁迪,在恶劣的环境中,陪伴她完成了偷书偷苹果任务等,当然镇长太太在假装不知道的情况下,让他们的偷书肆无忌惮,最终救赎其的却是偷书贼莉泽尔,让她从失去儿子的悲苦中走了出来,站在阳光下享受了咖啡的温情,脸上绽放了久违的微笑,很多时候很难讲是大人救赎孩子还是孩子救赎大人,因为书做了最好的媒介,请允许我转发那段美妙的书所带来的观感:“她先用手背抚过第一个书架,倾听着指甲擦过每本书的书脊的声音。那听起来就像一种乐器在演奏,或是跑动的足音。然后她用上两只手,让它们在书架上赛跑,跑过一个又一个书架。她开心地笑了。”
那个隐藏在地下室的犹太人马克斯,说起来是得到了莉泽尔一家的救助,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阅读,涂鸦,他的像绳索一样的云朵下坠着的湿哒哒的太阳,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他希望的存在,在他的垂危之际,莉泽尔的耳边阅读追回了他的弥留之际。在最糟糕的日子里,当大家都在防空洞时,莉泽尔给大家阅读,给失去儿子的邻居阅读,阅读就像精神鸦片,莉泽尔把自己的避难所打开,她用阅读的方式制造了希望和期待,让大家抵挡了心灵的痛楚。在轰炸中,莉泽尔是唯一幸免于难活下来的人,她也在最后等到了那个头发像羽毛的马克斯,他们喜极而涕……
整个书的描述过程,那个死神先生就像一场现场剧的唯一观众,他尊重每一个灵魂:“总有一天,会以最友善的姿态来到你身旁。你的灵魂会躺在他的臂弯里。一道颜色轻轻落在他的肩头。他会轻柔地将你带走。”
最终死神在他的世界完成了一个使命交接,把那本《偷书贼》交给了主人莉泽尔的灵魂,完美收官。
“人类怎么可以如此丑陋又如此美好,他们的文字为何可以毁灭一切,又可以璀璨夺目?”人类总是两面性,丑陋中透着善良,亦如那个满嘴母猪的罗莎;文字充当了人类表达情感的工具,可以唱赞歌熠熠生辉亦可以吹寒风冷彻心扉……
一本美丽又残忍的、令人难忘的小说。
偷书贼读书笔记 第(3)篇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记得》,讲述了一位德国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如何找到当年集中营的士兵并刺杀报仇的故事。看完电影我们感叹,犹太人对德国人的仇恨真的有这么深吗?希特勒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什么理由让他煽动整个国家灭绝另一个种族呢?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在一系列对二战时期的好奇中,非常凑巧的翻开了《偷书贼》,这本书被打开了,在我心里刮起了一阵风。在二战那样一个严酷的背景下,死亡变得司空见惯,作者化身为一个死神,关注天空的颜色,也俯视着人间的沧桑。白色代表寂静和安宁、红色是尖叫和鲜血、银色是永不磨灭的良知、蓝色是纯正直至愚昧、黑色是颠覆的痛苦记忆、灰色是无边的绝望和死亡。有人说过“人会死,但图书永存。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毁灭记忆。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把思想永远禁闭在集中营里。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力量能够拿走那些表达人们永远与任何形式的暴政作斗争的书。”此书变是这样,偷书贼永存!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