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10 00:10:36) 读书笔记 -
作者:Spenser
写作,是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社交方式,也是现代职人的重要竞争力。除了新媒体运营,项目方案、求职评优、工作汇报,都需要写作技能,写作表达已经上升成为每一个职场人的“基础技能”,甚至“核心技能”。最会写作的金融大叔、百万订阅号操盘者Spenser首创“注意力写作”法则,亲授写作的场景意识、用户思维、预期管理等实操方法论,深度分享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习惯,归纳写出好文章、讲述好故事的通识性原则。让写作帮助你释放个人能量和才华,成就个人品牌,实现身份逆袭,最终获得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写作是一种跟自己对话,跟世界对话的方式。
“天才”正是那些比普通人释放更多天赋的人,而天赋的释放,需要不断的发掘激发。以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如果不死磕自己,天赋只会永远沉睡在我们的身体里面。
欣赏阅读和功利性阅读的区别:
欣赏阅读是阅读的时候不做笔记,不做思维导图,看完就完了,只是看个热闹,看个大概。
反思一下,我自己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阅读的,现在翻看曾经阅读过的书,让我完全复述书的内容,大多数我已经不记得了,所以,我开始记录,阅读的时候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翻开3年前的读书笔记,我会惊讶自己之前竟然看过这些书,按图索骥,能回忆起来当时看书的种种想发,感觉,这是很奇妙的过程,所以记录也是看书的一部分。
在Spenser眼中,功利性的阅读是需要了解,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好在哪里,能解答你哪方面的困惑,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运用到生活中。这是宏观方面需要做到的事情。
微观方面,Spenser认为,阅读的时候,要像职业评论家那样,把书仔细拆解,学习书的风格,结构,看作者怎样组织素材,把握结构,调动情绪。
这是很好的阅读方式,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这样深入的读过书,想起来有点惭愧。自己读书更多的时候,是凭着喜好,热情,一股脑读下来,读的时候酣畅淋漓,读完精彩的片段会在脑子里过一下,算是一场充实的精神盛宴。
上大学的时候很排斥功利性阅读,那时候以为功利性阅读往往和成功学和鸡汤似的文章联系起来,看来当时的理解有片面性,Spenser理解的功利性阅读和大学时老师讲过的文本细读,文本解构,有雷同的地方,功利性阅读,是为了在读书的时候收获更多,带着学更多内容的目的来看书的,这种方法,我很赞同。
我认为看书就是思考的过程,把思考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是输出,边输出,边阅读,阅读的过程会更加有趣,书中的内容才能与生活的经验充分结合,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关于写作,冯唐的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写作的时候,允许自己写出“世界上最烂的垃圾”。
控制写作的自负和自卑出场的顺序,先让自己的灵感信马由缰迸发出来,然后把写好的内容放起来,过段时间再进行修改,不要对自己写的东西抱有太高的期望,顺其自然,任意发挥出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东西,不会差的。
写作时,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
写作需要给自己增加任务的“严峻性”否则,就不能吃饭睡觉,自己逼自己写。
要养成写作的规律性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段来写,养成让思绪自然流淌的状态。
保持高质量输出的五个关键词:“死磕(坚持)、敢拼(不恐惧)、专注(是写作的必备条件)、野心、好奇心”。
本书一共九章,目前我看完了前两章,两章看完受益颇多,第一章作者告诉我们写作的必要性,现在最好的品牌是自己,写作是做出自己品牌的重要方式,第二章,作者开始聊起来,要如何写作,写作时会遇到的障碍。
第三章一开始,作者引用了一个论点:“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spenser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
要避免写作时,过多的自我表达,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写作这件事,表达欲很强的人是写不好的,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逻辑,而是倾听逻辑。“倾听逻辑”就是听读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替他们去表达。
我觉得“倾听逻辑”这个表达很准确,先用心听别人怎么想,再来表达,有由己及人的意思。
公众号文字最好在1800——2500字以内。
“将知识转换为产品”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表达,是知识付费的起始端。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每一个写作者要考虑的问题。
写作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工具,可以倒逼输入。
拥有传播思维,左手写作,右手传播。
本书读到一半了,整个感觉,写作比我之前想的要深刻得多,果然是实践出真知,经验所得,比空想要深刻得多,收获颇丰。
第四章,怎样写出好文章来吸引读者呢?,将从标题、结构、文笔、逻辑等角度?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句子里。
——(美)史蒂芬·平克
平时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没有深入理解参透,这句话跟上学时自己整理笔记有想通的地方,经过自己思考,按照自己思考的逻辑顺序,把某个知识点整理起来,方便自己理解记忆。当时很多同学喜欢借我的笔记来抄,虽然他们可以抄到文字的内容,但内部的逻辑,他们不一定懂得。形似尔神就不知道所云了。
标题要怎么写?
引发共鸣
制造悬念
引起争议
颠覆认知
如何设置行文节奏?
每个读者在接收信息的时候都会产生一股心流。
“心流”这个词很新。
通过讲故事,设悬念,给代入,有反转的方法,推动读者阅读。
怎么讲故事呢?
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第二,讲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认识人的故事;第三,故事的情节是故事的主体;第四,故事加金句。
怎样使文章有文采呢?
文采是什么?是指语言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分为画面感和音律感,分别对应“看”和“听”。
spenser的看法和闻一多先生提出来的诗歌“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音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相通。这是比较工整的一种表达,还有杜拉斯认为的文字内部的节奏,韵律的感觉,这是比较抽象的看法,只有读她本人的文字才能有所收获。
少用形容词,少用多层逻辑句,少用双重否定,少用长句,尽量用短句来表达。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雷厄姆·格林墓碑上的语言:“我最爱看的是事物危险的边缘,诚实的小偷,软心肠的刺客和疑惧天道的无神论者。”这句话需要细细品味。
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文章系应该的原则:不自夸,也不自责。
第七章:职场干货类文章的写法:
要帮助读者解决相应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利益点,这样有利于匹配用户群,
养成阅读行业分析报告的习惯
积累行业素材的四种方式:1、积累专业知识,阅读经典书籍,本专业的流行书籍和专业文献,如果能看到外文原版,再好不过;要建立两种观察视角一是从行业内部的人来观察,属于微观察,二是外部观察,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观察行业,偏向于宏观观察,
第八章:
任何一个好产品都是聪明人用笨办法做出来的。
新媒体的本质:
新媒体不是一个行业,新媒体人不是一个职业,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熟悉运用的高效工具。
读者的注意力和信任感是公众号最大的商业价值。
新媒体写作的基本原则:
新媒体写作始于刺激,陷于选题,忠于逻辑,痴于文笔,止于运营。
摘抄:spenser说,“在我眼里,好的结构就是不断打破读者心里的结构预期,不断撩拨读者的胃口。”
注册好公众号后,还需要做的事情有:
1、功能介绍,你需要介绍,你是谁,你是做什么的;
2、个人定位;公众号的自动回复;
3、关注回复
4、按钮设置
第九章
天才唯一的秘密,就在于刻意练习,用自己的一套系统性的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
——安德森艾里克森
四小时逃离北上广
干活号偏消解情绪,娱乐号偏引爆情绪。
“观点中庸等于平庸”,这句话真的说出了我的心声,一直以来,我的心态都是偏保守的,很难激进,很少有事情能让我觉得很愤怒,或许敏感敏锐才能是激进的基础。
新媒体写作一定要立场鲜明,立场的底线是政治正确,不能用观点去挑战道德或者情感底线。
写文章的重要角度:你有没有帮你的读者实现他自己?
严歌苓在一席上的演讲《职业写作》
腾讯发布的公众号阅读量出现的高峰时段:上午的7——9点,中午的12点到下午两点,晚上6点到8点;一周中分享最热的时间段是周三。
年龄是我们身后的猛虎,所有人都被年龄追着落荒而逃。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签约写稿半年之后,觉得自己近期不仅写作的速度很慢,质量也是越来越差,决定开始写作书籍的主题阅读,花三小时快速浏览了一遍《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很适合想学写自媒体文章的人来看,文章用新媒体文的思路来教大家,怎么写新媒体文章。
观点加案例的方式很好理解。 想提升写作能力最好的方式不仅仅是多写,而是要多思考。就好像那些总是说,听了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的人,是因为听道理的时候只用了耳朵,而没有用脑。 书里的很多内容值得细细品味,二刷甚至三刷。
趁着娃午睡的时间把书里的干货整理了一下。抛开写作的心态和思路不讲,单讲如何写出吸引人的爆款文章这部分。
作者spenser是个非传统媒体人,却靠新媒体写作成名,实现了商业价值。他在自序中提到,是写作,让他至少少奋斗了十年。现在他通过这本书,教普通人写出有吸引力的好文章。
一、什么样的内容是大家想看的
我们仔细回忆一下,那些霸占所有人朋友圈的爆款文章,为什么突然就爆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文章要么讲出了我们心里想的,但是自己讲不出来的东西;要么写了我们不知道,但是看了觉得很对的内容。
很多人写出来的文章,除了自己没人爱看,很大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对方想看什么,而只是一味地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蜜芽宝贝的创始人刘楠给国际顶级投资人徐小平老师发短信求助,徐小平老师每天会收到很多类似的信息,但是刘楠的这条信息不仅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徐小平老师专门打电话去开导她,最后还成功帮助她拿到了投资,为什么?
刘楠的短信内容是这么写的,“徐老师,我是个北大的毕业生,但是我现在在开淘宝店,我的销售业额已经有3000万元了,但是我非常不快乐。我听说您是青年的心灵导师,而我是一个陷入心灵困惑的青年,您有时间开导一下我吗?”
这个短信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却通过三组对比,充分的吊起了徐老师的好奇心,这就是用户思维,需要理解读者。要么满足好奇,要么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
爆款文的爆点,是热点和痛点两个点。
最近吃完了吴秀波的瓜,又来张雨绮的,公众号里被这两位满满的刷了一波,这就是追热点,每当娱乐圈里有明显出轨或者出现爆炸性的新闻,新媒体人都特别高兴,因为又可以追一波热点了。
但是热点不常用,更新却不能断,这就要提到另一个痛点了,常见的痛点作者帮我们归纳了一下
a.事业上的激进与保守,去一线城市还是回农村。比如《逃离北上广》
b.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比如《那个卖掉房子去环球旅行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c.认知成长和思维升级
d.能力与平台的相互博弈与补充
接下来是选角度,作者反复强调“你的文章有没有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这其中包括你帮助读者表达了他的想法,或者塑造了读者自己的形象,帮助读者提升优越感,再或者文章本身就能帮助别人。
二、善于谋篇布局
1.吸引人的标题
看多了只为博人眼球的文章标题,我们现在对标题党已经非常反感了,但是是不是就不需要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了呢?那肯定不行,因为没有一个精彩的标题,大家连打开的欲望都没有,你的内容再好,也没有伯乐来发现。书里举例了四类吸引人标题的特点
a.引发共鸣
《高房价摧毁了80后的一切》用发泄式的表达,让年轻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这个世界上最傻的事,就是对年轻人掏心掏肺的讲道理》
b.制造悬念
《什么样的人不会出轨》《我离婚了,但我很高兴》
引发读者好奇心
c.引起争议
《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这个标题既引起读者好奇,又让读者在心中充满怀疑
d.颠覆认知
《关于如何管理你的上级的清单》
那么在我们了解了爆款标题的特点之后,就可以分析、观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模仿和套用,最后观察市场的反馈,不断地改进。
2.俘获人心的开头
a.用故事开头,增加画面感,或者传达情绪或者立场。
刚刚我们已经讲到了,如何写出俘获人心的开头,现在要提到一些重点,比如开头的故事,可以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而且这个故事最好是你自己的,或者是你身边朋友的。故事不能是干巴巴的,要注意情节的描写,最后增加金句是非常必要的。
b.场景化开头,增强代入感
第一步制造读者熟悉的问题,吸引关注,第二步,顺着对方意愿,解释问题为什么会发生。第三步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c.埋下疑问、转折或者悬念。
利用强烈反差,让读者有出乎意料的感觉,比如你想写一个人品德很高尚,那就先写他曾经有多卑劣。
3.万能框架
亮观点,接着说现象,然后分析一,引出自己观点。接着分析二,激发读者共鸣。最后下结论。
这部分就好似文章的骨骼,有心的你可以对照阅读量很高的文章拆分一下,会有很大的提高。
讲完了骨骼,现在可以开始填充血肉了。
这部分内容呢,首先是要克制自己的表达欲,举例也要适可而止。善于运用动词,增强文章的画面感,要有鲜明的观点,让读者感知到你的情绪。
最后在结尾要刺激转发,作者给出的小建议是,结尾一定要出金句,这是给读者转发的理由。
三、把你的文章修改的更有光彩
1.语言简单化,口语化
说白了就是讲人话啊,把长句变成短句,这样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去掉多重逻辑,比如那种双重否定句,去掉连锁的形容词。
2.用文字构建画面
多用名词和动词,少用形容词;善于抓住细节描写;善于使用比喻。
比如汪曾祺先生在描写,高邮咸鸭蛋比其他地方的咸鸭蛋好吃的时候,是这么写的
“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读完之后,感觉好像高邮咸鸭蛋就在眼前,读的时候都忍不住咽了几次口水。
3.用具体代替抽象
4.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
大作家们常说,好的文章时修改出来的,在写的时候,我们就该心无旁骛,不要想这个词恰当不恰当,这个例子是不是老套,这些都会打断你的思路,你就一直不停地写,直到完全写完为止。
那么在修改删除的时候,也不用心态,把多余的废话,重复的观点统统舍去,这样才能真正让你的文章焕然一新。
spenser在书里讲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写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你的初心决定你究竟可以走多远。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写出爆款文章,很容易让自己的水平变得太低,因为爆款只是结果,不是原因。是因为你写的好,走进了用户心里,才成为了爆款,而不是相反。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确实公众号的诞生,衍生了诸多的新兴职业,也崛起了一大批会写作,或者说会写的自媒体大V,作者就是这波红利下实现弯道超车的普通人,因为写的多了,作者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写文章的的框架或者说是思维,这些思维适用于自媒体行业,假如你是单纯的喜欢存粹的写作,而不是自媒体写作,还是要去看大家写的谈写作,比如叶圣陶的《七十二堂写作课》、史蒂芬.平克《风格的感觉》、纳博科夫的卡片写作和村上先生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是个普通人逆袭的案例,所以他的书,他的课,更能吸引普通人的关注,毕竟人人都想自己也逆袭来着。在下觉得,如果你真想写作,看多了这样的文字,容易损伤自己的文字创造能力。你要明白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可不是靠读公众号,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的坚持,不断思考能力还是值得学习的。比如,作者会抓热点,知道如何调动读者情绪和共鸣。各行各业,具体方法论不同,底层方法论一致。总结,思考,优化,坚持。这波自媒体红利,将作者的能力超前放大。没抓住趋势,任何参照作者的方法去实践的人,都极难成为另一个自媒体大V。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