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3)篇
(2019-07-10 00:21:58) 读书笔记 -
作者:吴晓波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 第(1)篇
史家对以往史实的兴趣,永远与他对当前生活的兴趣连成一体。
吴晓波出版《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为中国企业发展梳理出大致的发展过程,在这三本书基础上又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为中国经济发展梳理出一个大致的逻辑。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我大天朝在公元589年重新实现统一后,从此再也没有长期分裂过。统一是一个宿命般的带有终极意义的中国文化。我们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前三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保持这一制度的国家。
管仲变革奠定国家专营制度的基础,商鞅变革诞生郡县制度,汉武帝开创遵儒制度,唐朝完备科举制度。上述四项制度构成中央集权制度。然而,“大一统”体制下任何集权式的经济改革从本质上来说都不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当今社会的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历史学家傅斯年给出的经济兴衰周期说,根据他的观察,中国只要有70年的稳定期,必定重获大繁荣。“世界时间”的钟摆是不是又会回到东方?
今日2018元旦,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 第(2)篇
零零散散看完了,但还有很多东西 没有入脑入心 仔细思考,再读第二遍是必须的。最近读吴先生的书比较多,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又通俗易懂的视野和叙事,受益匪浅!感觉以前的历史都白学了!n历史的发展还是有主线的,各种矛盾冲突之中 总有核心的利益平衡。本书中,作者牢牢把握住了这四大利益集团(中央与地方、有产与无产)、四大基本政策(财政、货币、土地、产业),围绕两大主题(改革与稳定),纵横数千年,将中国历史发展全景展示,脉络非常清晰!真正是研究者多视角来看历史成败得失以及必然与偶尔的纠缠。这对于我很重要,改变了一种惯来的观念。我们从小到大 ,对历史的了解大多从中央政权、大一统,这种所谓正史的角度去学习去理解,唯独缺少了跳出来的审视的眼光和格局。这一点对我而言,尤为重要。让我从经济的角度对中国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 第(3)篇
内容很精彩,最后作者的对现代经济改革提出的建议很有意思。对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预测也很有意思。
历史上高层的决定往往都不简单,都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因素,而经济问题往往是很大的推手,毕竟家家都要吃饭过日子啊。比如,毛泽东让知青下乡,背后考虑是为了解决城市剩余劳动力,因为那个时候1968年,学生不搞生产,整天闹革命,城市还得养活他们。于是把他们赶到了农村去,说是接受再教育,其实有上述考虑。
如习主席所说的,中国的问题没有金科玉律可遵循。谁也别想对中国的问题指手画脚。这可太对了,连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明白自己的问题,更何况西方经济学家呢?中国正在走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路,正在走一条——正如费正清所说——比我们想象更窄的路。
天祚我国,繁荣昌盛,永保和平。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