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爻读书笔记及摘抄(3)篇
(2019-07-12 00:20:23) 读书笔记 -
一个没落门派如何在臭美猴,捣蛋精,刻薄鬼,二百五和小杂毛的手里重振的故事。六爻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1)篇
不想再夸p大了,我感觉我已经把我所有能夸赞的语言都用到她身上了。反正,很绝一作者就对了。甜甜的作品,后劲都挺大的,特别是p家的人物,哪个都是足足的人格魅力散发,迷人的不要不要的,但是要说我最喜欢的是哪本书,我想我最喜欢的应该还是《默读》。但是今天要说的是《六爻》,哈哈。
《六爻》里描写了师兄弟妹四人在师父死后历经磨难最后重振扶摇门派的故事。剧情很流畅,满满的p大风。小说开头写的是木椿真人把程潜从家里带走学艺,而程潜父母同意的原因是因为家里实在养不起三个孩子,程潜是不被在意的老二,是被舍弃的那一个。作者描写程潜心理活动的时候真的很戳人心啊,虽然程潜看着好像不是很在意的样子,但是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在意呢,我想家庭的伤害对程潜以后冷淡的性格应该有很大的影响。亲情这种东西,不是天生的,所以后来程潜真的也没在想着他的那个家了。韩渊出场的时候,我还以为韩渊是主角,后来看到关于他的外貌描写,才发现,可能不是他,哈哈。不过韩渊这个名字,虽说是“唯有不周之风扶摇直上,腾天潜渊”,但是我还是怀疑师父取名字的时候是不是开天眼看到未来了,不然怎么一个名字就奠定了小师弟以后人生的发展呢,真是含冤啊,每代必出妖邪这个预言居然就应在了他身上。后来严争鸣出来那个大排场,我才知道另一个主角可能是他,最开始这个大师兄是真不靠谱啊!练功不用功,还臭美的要死。我想严争鸣这个人设要是放在现实生活中,我一定不会喜欢他,太事儿了,还毒舌,但是放在p大的文里,经过p大的描写,就不一样啦,有点招人喜欢,哈哈。李筠这个二师兄啊,我看到后来的时候,都怀疑作者把感情线的剧本给他了,简直是神助攻。师兄弟几个人最开始真是没一个靠谱的,也就程潜能靠谱点,还那么毒舌。后来几个人一起入后山妖谷救韩渊,还把小师妹水坑给带出来了,那一次,这几个人才算从一盘散沙拧成了一股绳,让人看到了一个门派该有的样子。从这之后,木椿真人带着他们下山,他们才真正开始了成长之路。师父为清理门户身死,几个人再没有了庇护,严争鸣接下掌门印,在青龙岛上历经屈辱,那时候他们开始学会真正的关心对方。我想应该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严争鸣才开始对程潜有了不一样的感情吧。
如果说师父身死是一个转折点,那另一个转折点大概就是程潜身死了。师兄弟妹五个人,走了两个,再加上一个掌门师兄心已经死了。那一百年里,严争鸣是挺不容易的,但是仔细想想,李筠也挺不容易的,领着一个四六不懂的小师妹,还有一个有心魔的大师兄,要顺着养,哈哈。依稀记得,程潜回来后,师兄弟们相认的情景,严争鸣那一刻大概心态已经崩了吧。“下次再敢离家这么久,我一定打死你......一百年啊程潜,凡人一生也就蹉跎过去了......”大师兄说这话的时候真是催泪啊,一百年的时间,刻入骨髓的思念,每一次想念你,都是告诉自己一次你不会再回来了。李筠和小师妹都不敢在严争鸣面前提起程潜,可想而知,严争鸣是多么难过。文中写如果不是放心不下门派,放心不下师弟和师妹,身上还有那么重的担子,严争鸣就要去找程潜了,可他为了这份责任,就这样坚持了一百年,以为他再也不会回来的一百年。还好啊,程潜回来了,终不负等待。可能真的是失去过,才会懂得更加珍惜。失而复得,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了吧。严争鸣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虽然他尽力在控制,并没有啥用,哈哈。自从程潜回来,感觉严争鸣每天都是在打脸和双标中度过。连水坑都发现了一个真理,以后想求大师兄什么事,就让二师兄去说,百求百应。
我们小潜啊!还记得程潜表白时说的话,“你一天到晚好吃好喝,除了败家就是臭美,鬼才可怜你!我就是喜欢你,想要你!这还要我怎么说!”估计此时的严争鸣已经懵了,开心的懵了,就这还怀疑程潜是因为稳固他的心魔的权宜之计。唉,我们严娘娘爱的多小心翼翼啊。我发现程潜自从和严争鸣敞开心扉之后,变得骚话连篇,总让我不自觉跳戏费渡。“师兄,我不怕天劫,只怕你。”别说严争鸣了,正常人都受不了。每次看到李筠和严争鸣的互动,都想笑得要死,神助攻李筠。还有可爱的小师妹,求生欲满满,神搞笑,被两个生活上不太靠谱的师兄养大,也是很坚强一姑娘了。
文中还让我比较感动的一点就是这一百年里,严争鸣和李筠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韩渊,就像韩渊知道严争鸣没有把他逐出师门一样感动。师兄弟妹五个人,一个都不能少。其实韩渊真的挺可怜的,一道画魂就把他拥有的一切都夺走了,孤苦伶仃了那么多年,心魔入道,其实又受了多少苦呢。回来之后,虽然嘴上总是不饶人,但是心里一直都想着扶摇山,想着师兄弟,还有他最疼爱的小师妹。
他们终于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了,之前躲躲藏藏,就怕有心之人觊觎扶摇派。现在,严争鸣终于可以说出,“我姓严,扶摇派第四十八代掌门人。”而这句话,居然等了一百年,真是振奋人心啊,底气都足了。我发现有能力之后,严争鸣越来越会装逼了,我要是游梁大慨会被气死。
扶摇派一直都说,创派之始走的是人道。童如也一直坚信这一点吧。他和木椿的感情真的很让人感动,程潜和严争鸣上不悔台的时候,两个人相互扶持尚且如此艰难,真不敢想童如一个人要有多强的意志才能走完这十万八千阶,对于童如来说,师父真的很重要,宁可背弃所有,也不会放弃师父。
六爻里写的最多的应该就是有关“道”的阐述了,p大引用了很多道德经里的内容,我是一点没懂啊!不过,我知道,人定胜天嘛!不过不耽误我相信命运,哈哈。
为扶摇派鼓掌,为小潜和严娘娘的爱情鼓掌。
六爻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 修仙世界脱不开神仙乐园,中国的传说实在不少,对天宫地府的想象详细而庞大,洞天福地遍布名山大川,既是仙地也是风景。但必须承认的是,“神仙的超现实生活居然具有与俗世相类的秩序,神仙们属于一个与人间相似的等级体系,也有不同级别的待遇,神仙的生活虽然超现实,却同样世俗,神仙长生不老的意义只在于永享世俗之乐,因而神仙只是另一种世俗存在,与超越性无关…”“…神仙山水试图以超现实的方式去接近超越性,可是超现实性终究不是超越性…”(引自 赵汀阳 《中国人的信仰为什么是历史而非宗教?》)所以,看到《六爻》如此大胆的把“飞升”比做挂在驴鼻子前的萝卜,轻描淡写说出“飞升,就是死了”,真是长舒了一口气。文中一开始韩木椿玩笑一般的扶摇剑口诀“强身又健体,通气还活血,活到赛神仙”,仔细想想,是再直白不过的“修仙”本质了。为什么是“赛”神仙?再到后来六郎在去往明明谷拜访仙人的路上发出的疑问:神仙吃凡人供奉,却从不见他们救凡人苦难…当时老爷子以修仙之人清心寡欲作答,细想难免有些自欺欺人的意思。直到番外故事里,既通凡人经典又修行神仙之道的韩木椿,给出了直白的回答。然后不得不提的“听乾坤”这个设定。既然之前前辈们已经意识到了“没有得道长生”这个概念,那么以后也一定有修行之人可以得到这个结论。设立天衍处是为了制衡修士作乱,可为什么一定要制定“听乾坤”这个传承?而且这个传承还是完全不能泄露的天机,相当于所有的时间里只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但他告诉不了任何人。严掌门是机缘巧合推测出来的,而程潜既没承认也没否认。这又是何必呢?再回到赵汀阳先生的论述,我想,“听乾坤”除去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故事性完整表达的功能,也可以作为对追求“超越性”做出的倾向。“缺乏超越性,生命就只有本能或盲目行为而没有生活了” 如果说尚万年——“上”万年,代表无限的时间,程潜——“铜钱”是六爻,代表大自然运行规律,他们通过“听乾坤”知道“真相”——“人终究不可能借得时间的概念而超越历史,人只能守住人的意义…”“六爻”起源于西汉,用三枚铜钱掷六次成卦,判断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天之道说阴和阳,地之道说刚和柔,人之道说仁和义。扶摇走的是人道,不管是童如,韩木椿、还是这一代的五个人,不论如何艰难,都义无反顾直面作为“人”的七情六欲。童如不悔台上的血脚印,程潜异常郑重的“多谢”和韩渊五百年刑罚并终生镇守南疆,是对“人道”最好的坚守和诠释。这是独特的扶摇派展现出来的对超越性的追求。
一个门派的传承,五个孤儿的成长,在感情,天下,正魔的背景中展开……磨难和成长的套路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一个孩子的经历都不一样。作者语句幽默,想象力丰富,笔下的人物感情强烈。因为这些强烈的感情,作者讲述了一个看起来老套却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所有的成长故事一样,故事里面的人物都需要回答追求什么?为什么追求?怎么样去追求?等等问题。作者自己显然也是对这些问题从笔下人物的角度认真思考过的。笔下的五个孤儿也通过自己的经历解释了人生。虽然是修仙小说,仍然是凡人的故事。作者写修道之人,似乎是认真研究过修道的众多门派,认真的思考了什么是大道无名。也许这就是作者和普通流行网络作家的区别吧。最后三分之一似乎结束的比较仓促,很多地方可以再写开一点。我想很多,读者是喜欢看详细的血淋淋的战争的。
- 修仙世界脱不开神仙乐园,中国的传说实在不少,对天宫地府的想象详细而庞大,洞天福地遍布名山大川,既是仙地也是风景。但必须承认的是,“神仙的超现实生活居然具有与俗世相类的秩序,神仙们属于一个与人间相似的等级体系,也有不同级别的待遇,神仙的生活虽然超现实,却同样世俗,神仙长生不老的意义只在于永享世俗之乐,因而神仙只是另一种世俗存在,与超越性无关…”“…神仙山水试图以超现实的方式去接近超越性,可是超现实性终究不是超越性…”(引自 赵汀阳 《中国人的信仰为什么是历史而非宗教?》)所以,看到《六爻》如此大胆的把“飞升”比做挂在驴鼻子前的萝卜,轻描淡写说出“飞升,就是死了”,真是长舒了一口气。文中一开始韩木椿玩笑一般的扶摇剑口诀“强身又健体,通气还活血,活到赛神仙”,仔细想想,是再直白不过的“修仙”本质了。为什么是“赛”神仙?再到后来六郎在去往明明谷拜访仙人的路上发出的疑问:神仙吃凡人供奉,却从不见他们救凡人苦难…当时老爷子以修仙之人清心寡欲作答,细想难免有些自欺欺人的意思。直到番外故事里,既通凡人经典又修行神仙之道的韩木椿,给出了直白的回答。然后不得不提的“听乾坤”这个设定。既然之前前辈们已经意识到了“没有得道长生”这个概念,那么以后也一定有修行之人可以得到这个结论。设立天衍处是为了制衡修士作乱,可为什么一定要制定“听乾坤”这个传承?而且这个传承还是完全不能泄露的天机,相当于所有的时间里只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但他告诉不了任何人。严掌门是机缘巧合推测出来的,而程潜既没承认也没否认。这又是何必呢?再回到赵汀阳先生的论述,我想,“听乾坤”除去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故事性完整表达的功能,也可以作为对追求“超越性”做出的倾向。“缺乏超越性,生命就只有本能或盲目行为而没有生活了” 如果说尚万年——“上”万年,代表无限的时间,程潜——“铜钱”是六爻,代表大自然运行规律,他们通过“听乾坤”知道“真相”——“人终究不可能借得时间的概念而超越历史,人只能守住人的意义…”“六爻”起源于西汉,用三枚铜钱掷六次成卦,判断事物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天之道说阴和阳,地之道说刚和柔,人之道说仁和义。扶摇走的是人道,不管是童如,韩木椿、还是这一代的五个人,不论如何艰难,都义无反顾直面作为“人”的七情六欲。童如不悔台上的血脚印,程潜异常郑重的“多谢”和韩渊五百年刑罚并终生镇守南疆,是对“人道”最好的坚守和诠释。这是独特的扶摇派展现出来的对超越性的追求。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