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2019-07-13 00:11:13) 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作者:李笑来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作者通过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节省时间的方式其实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得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时间是不能管理的,可以管理的使用时间的人,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会焕然一新。

一切都靠积累

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我们的朋友,反之,就是我们的敌人。

浮躁,进而带来焦虑,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做什么事都想速成,而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的,不仅需要时间,而且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越是浮躁,就越是想速成,无法速成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成为了恶循环,最后什么也做不了。

而解决的第一步就是接受现实,承认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管理自己的几个方法

1、估算时间

分辩任务属性——熟悉还是陌生,熟悉的任务很容易正确估算时间,而陌生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种所谓的“意外”,而完整的执行一次任务,属性就可能从陌生变为熟悉,对于学习来说,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在估算完成任务需要的时间。

2、 及时行动

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际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做事拖延,往往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我自己养成的小习惯(我认为也是对我帮助很大的习惯),就是一句老话“今日事今日毕”,每天我都会对任务进行梳理,划分出今天要完成的或者近段时间内需要完成任务,然后准时或提前完成,哪怕有时已经很晚还差一点结尾想要明天一早来做,我也会尽可能的选择当天完成,久而久之的坚持,竟然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还算自律的人,特别是想到有今天必须完成的事情,那就是有再感兴趣的事情,也会选择放一放,优先处理今天要完成的事。

永远不要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3、直面困难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每个人都喜欢留在舒适区,做自己更容易解决的事,但不能控制这种逃避的倾向,再好的任务管理都是无效的,因为始终有一部分无法完成。

我挺喜欢的一个PO主河森堡,前段时间刚好读完他写的《进击的智人》,他曾经在微博上的一段话对我影响很大,他说:

【 朋友们,我的一点切身经验,如果你觉得某个任务让你特别焦虑,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那么最好的排解方法就是直接去做这事,什么都别管,就是使劲做,努力地推进其进度,这棘手的事情在进度上每发展一点,你的焦虑就会少一分,同时你的焦虑越少,推进的速度也就越快,只要咬紧牙关,不停地推进,总会有解脱的那一天,而且你每完成一个棘手的任务,你或多或少都会比之前牛逼强大那么一点,这件苦差事总是会改变你一些。

真的,诸位,有什么难事千万别耗着,别等着,那只会让人在无尽的焦虑中煎熬,你就先大吼一句:“去你妈的。” 然后两眼血丝地去推进,去做事,做着做着就有出路了。 】

制定计划

计划总是被打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计划过于长远,但无论变化多快,计划总是要有的,只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变化,再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计划。

我们做产品的最明白“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是在变化中不断的调整,互联网的变化越来越快,一个月前的认知和一个月后的认知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计划固然重要,但行动更为重要。

制定计划,立即行动。

长期有耐心

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做得多了,自然就能擅长,擅长了,自然就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了,自然兴趣就浓了,于是就更喜欢做,更擅长……进入良性循环,而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而没兴趣往往是结果,如果将它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时间白白流逝。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就是重复,就是练习,而重复,就是大量时间的投入。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它自会给你的耐心相应的回报。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它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

那是我们长期有耐心获得了回报。

有些好习惯,越早养成,一生的收益就越大,同理,坏习惯也如此,越是怕麻烦,麻烦就越会缠着你,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

如果能够彻底理解积累的重要,相信积累的力量,那就越早醒悟越好,现在就干,把这一刻立即变成伟大梦想的一部分!通过积累,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自己伟大的人生!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罗胖很早就推荐了这本书,他的跨年演讲的名字《时间的朋友》也是由来于此。这本书不是关于时间管理的,而是教你how to get better的。 

怎么与时间做朋友?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总结几条浅显的,但我们经常意识不到的内容。

1.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多读书,多多益善,独立思考,在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

2.为什么有的人会不喜欢正在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有的人把顺序弄反了。

3.有些人实际上并不努力,只是做出了努力的样子,或者显得比较努力而已。效率低,逃避困难,只重复做简单的任务,这样永远不可能得到提升。

4.努力做一个有能力运用心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人。(这一点贯穿着整本书,划重点)

5.大多数人一生无法摆脱由比较而产生的情绪——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学会运用自己的心智力量去分辨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必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的,而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无须比较同样可以获得的。接着,把时间花在寻找甚至制造那些无须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快乐与幸福上,然后无怨无悔地生活,尽情地欢乐,平静地痛苦。

6.别跟见识短的人讲道理,别跟庸俗的人谈理想,因为讲不通,谈不懂,所以千万不要跟ta们浪费时间。

7.相信积累的力量。所谓坚持不懈,就是策略加重复。 

行了,道理谁都懂,加油干吧!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一口气在18年末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也曾在清晨夜半看的投入万分 第一次读作者写的书 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 用心的点亮了我很多思绪 感触最大的几点n1.人是无法真正意义上去管理约束时间的 但读者可以借鉴很多书中作者的经验和方法 提升自己的时间利用率 与时间做朋友一样相处n2.当我能在不断的训练与克制中 做到让我自己 身体的主人 去掌控我的大脑 而非让大脑控制我时 心智机制自然就成熟多了 随之活得便通透多了n3.必须以第三视角去观察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思维偏差 在阅读中 也就像是深刻剖析了人性 把曾经想不通的 或是自己无法解释清楚的现象 在阅读中想明白并坦然接受面对n4.我们一生都在找寻更好的自己 但前提首先需要真正的了解自己 明确自己的想法意图 或是价值目标 为之不断积累准备 才可在人生路上面对纷扰的经历 心平气和 底气充足的见招拆招 换句话说 有所准备才有所谓的运气使然nn2018年倒计时开始 很感谢作者就像友人般 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 对我打开心智的点拨有很大影响n真的是 一本需要用心读的好书呢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