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14 00:23:01) 读书笔记 -
作者:雷蒙德·钱德勒
怪不得村上春树读了12遍!美国文坛一代宗师钱德勒代表作!每每陷入困境,村上春树便打开《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曾亲自翻译《漫长的告别》,掀起阅读狂潮!村上春树:“钱德勒是我的崇拜对象,我读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村上春树:“每当有人问我‘哪三本书对你至为重要’,我都能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漫长的告别》。无论我是一个读者还是一个作家,这三本书都是我生命所必需的。村上春树言其毕生目标是写出钱德勒和托尔斯泰合而为一的小说,曾亲自翻译《漫长的告别》,在日本掀起钱德勒阅读热潮。在人类文学史上,他用教科书级别的洗练文笔,塑造了“硬汉侦探”马洛的经典形象,此后所有硬汉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钱德勒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言人之一。
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漫长的告别》
因微博读书推荐去看了这本书。
与其说它没有期望中的那般高度,倒不如说是我的浅薄达不到书里的高度。
看完之后感觉平平。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钱德勒在文中大量的景物,场景描写,而且形容词的让我读来不知所云。好像很多国外作品的景物描写翻译过来都让我们中国读者满头问号。
不过剧情确实不错。
一连串谋杀都以自杀的形式展现。
“我”因为在酒吧遇到了一位和“我”喝螺丝起子酒的特里,俩人就是喝过几次酒的交情,“我”很喜欢他。
“我”目睹了特里的妻子甩了他,又听说没多久他俩复合,又没过几天特里的妻子死了,特里成嫌疑人,他来找“我”,让我送他去机场,他要“跑路”。
没过几天,警察把“我”抓进去,我因为喜欢特里。不认为他杀了他妻子,特里“跑路”后在一个落魄小旅馆开枪自杀,并留下自白书,寄给“我”一封信和一张麦迪逊肖像钞票。
“我”相信特里是清白的,也觉得他不会是自杀。开始不知死活地调查这件事……
情节很吸引人,但大片大片的无所谓的场景描写还是读来心累,即使有些比喻用的非常妙。
也因不了解美国1942——1957这段历史,对它们的政治组织机构,洲的划分,以及该死的一连串外国人名,读起来还是有点怀疑自己智商。
不过这本悬疑推理小说不血腥,不暴力,更多的是用“我”的视角清晰简单的拨开云雾。
我还是比较喜欢“我”,即马洛。他身上很少有人情味儿,但很通透,也聪明,也优雅,毒舌,不是好男人,却很吸引人,大概是他内心坚韧柔软的缘故吧。
他能为了一个他喜欢的朋友,义无反顾的为朋友追查真相,虽然有点基情的感觉,但确实感人。
不过特里也是个牛人。
文里的每个人物形象确实让读者一目了然,除了他们的糖葫芦串儿似的名字。
漫长的告别。
谁在跟谁告别?
谁又跟什么告别?
为什么告别很漫长?
我还是没从书里找到答案。
特里跟过去告了别,马洛跟特里告了别,韦德和生命告了别……
我不明白他们到底在告别什么。
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很少读美国作家的长篇小说,刚开始读时一度觉得读不下去,大概是语言风格中的美国式幽默常常让我不明所以,一长串人名在我快速略过后当再次看见总会想这是谁来着。但不得不说故事的确很吸引人,直到读到600页我才反映过来原来这是一篇悬疑推理小说。故事情节不像现在俗套的电视剧那样让人一眼看穿,毫无趣味。作者很擅长环境描写,那些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也很能表现人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绝望悲伤或者无聊的情绪。故事主人公马洛和酒鬼特里的友谊是我看不懂的,萍水相逢,马洛对特里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很绅士,讲礼貌,而他自始至终都相信特里是被冤枉的替罪羊。韦德一家的故事开展的让我以为是不相干的又一篇,真相却令人有些意外。本以为洛林夫人和马洛的故事会发展为上世纪港片的完美大结局,英雄抱得美人归,可是马洛终究是马洛,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有尊严的侦探。最后故事的彩蛋也同样令人惊喜,马洛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信中提到的邮筒,门迪两人对马洛寻找真相的百般阻挠,一切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埋好了伏笔,我却浑然不觉。读这本书常常会觉得上层人的生活索然无味,背叛尔虞我诈,金钱权利交易的灰色地带,可是还是存在像马洛一样的理想家的吧,他们执着的追求真相,金钱和权利都不能把他吓到,即使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小说中也有很多话我很喜欢,
大多数人一辈子要用一半精力去维护他们从未有过的尊严。
美国式的幽默,夸张比喻的修辞从不吝啬,细细回味,嗯,这话说的真毒。
漫长的告别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别了,朋友!我说再见的时候悲伤、孤独而决绝。
——题记
美国侦探小说作家钱德勒被西方文坛称为“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家。
《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的经典作品之一,讲述的是私家侦探马洛偶遇落魄的特里,那时的特里正隔着宿醉看人生,两个男人间的友谊从一杯螺丝起子开始了,当某一天特里找上门来告诉马洛自己惹麻烦了,请马洛帮他逃亡。马洛也开始麻烦上身了,原来特里的夫人西尔维亚,亿万富翁的女儿被杀,而特里最终写下自白书承认是他杀了西尔维亚,然后自杀。马洛始终不相信特里是凶手,在追凶的过程中马洛受到诱惑,也受到过威胁,凭着对洗清一个无辜者罪名的执着,马洛最终查明了真相。原来杀死西尔维亚的是特里昔日的恋人,一向有洁癖的她不能容忍特里为了钱娶了放荡的西尔维亚,更不能容忍自己的丈夫也跟西尔维亚偷情,愤怒让她失去了理智。特里知道是她,替她顶替了罪过,逃亡墨西哥。特里的所作所为并非出于爱情,只是出于对恋人的亏欠,出于男人的绅士风度,最终男人的义气救了逃亡的特里,易容后的特里又重返人间,两位老友相遇,然而共饮螺丝起子已成过往云烟。
虽然这部侦探小说可以算得上构思精巧,但故事情节也未能免俗,吸引我的是钱德勒对人物精准鲜明的刻画和书中散发出来的硬汉情结。或许正是男人的理性让马洛和特里都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对方,彼此都明白是时间让一切都变得充满遗憾,然而美好事物的早亡总好过它们变得苍老和鄙俗。告别,其实并不漫长。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每一声再见都离坟墓近了一点点。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