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毒木圣经读书笔记(3)篇

(2019-07-16 00:06:23) 读书笔记

毒木圣经

作者:芭芭拉·金索沃

普莱斯牧师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从美国来到比属刚果,把种子、蛋糕粉和圣经带进了遍布毒木的丛林。牧师眼里,这里是一片蛮荒之地,满是需要救赎的灵魂。然而,他不但没能拯救那些“无知”的土著,反而将一家人拖入了危机四伏的动荡人生。一场惨剧悄然而至。他们要在生命的丛林里兜转挣扎多久,才能继续向前,步入光亮之中?《毒木圣经》以五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作为叙述者,将历史的洪流与人性的幽微交织,犹如一片绚烂神秘的森林,美丽凄切,令人震撼。

毒木圣经在线阅读地址

毒木圣经读书笔记 第(1)篇


传闻中这是一本可以与《百年孤独》比肩的作品,事实上,这个评价算不上高估。

在刚果独立日前夕,浸信会牧师拿单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进入非洲丛林腹地,进行宣教;文本由此展开。文本的框架标题,主体内容,以及带有圣经头衔的书名,总是给人一种误解,认为这是一个基督教框架下的宗教批判类小说。

细读之下就会发现,拿单荒谬的毒木式宣教之于这本书,好似文革之于《三体》,都只是笼罩在整个叙事背后的阴云,并非作者试图呈现的主体信息。

作者芭芭拉可不仅仅要吐槽一下宗教,挖苦一下美国自以为优势的文化,她野心勃勃的把视野拉到更宏大的场景;与之相比,毒木牧师拿单的故事,只是一个切入的角度而已。她借着五位见证刚果独立的女性(拿单的妻子和他的四位女儿),口述历史,展开人性、政治、文化、信仰、女性、教育、自然等,多重维度的叙事。

其实这种多视角叙述,我并不陌生,却依旧有被惊艳到。《毒木圣经》既不似奥森.卡德的《安德的游戏》和《安德的影子》,从安德和豆子的视角讲同一件故事,使两本完全独立的作品交相辉印,别有妙趣;也不似东野圭吾笔下的《恶意》,靠警官、证人的视角切换,达到使剧情推进的精巧设置;《毒木圣经》匠心独运地启用五视角并进,使维持一定独立性又互相干涉的五个视角,像五条金链一般细密地编织成一件金缕;每一条都熠熠生辉,经芭芭拉巧妙编织,精确地排列布置在特定的位置中,彼此交错纵横,更显贵气厚重了。

对于信息密度爆炸的作品,任何妄图归纳的行为都显得尤其愚拙;我虽愚拙,也不会做类似的尝试。我只是简单分享下,我自己对几个视角的少许看见。

奥利安娜——被分割的土地

妻子就是土地,再三易手,满身伤痕。

奥利安娜·普莱斯 ,一个被丈夫霸凌的妻子,一个被女儿榨干身体的母亲,一个被非洲丛林生活吞噬的女人。她以一个女性视角对世界发出嘶喊:我们这些当妻子和母亲的正是这样凋亡在自己的所谓正直之下的。

作者芭芭拉的高明之处在于,奥利安娜不甘于仅做一个女权主义者。

奥利安娜看到了美国和比利时对甘果的分割,看到了以爱之名旗帜下极致的剥削;冠冕堂皇之下,流动的金币和闪烁的钻矿,正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和比利时的钱囊,成为他们不可一世的资本;铺天盖地的政治,都是丑陋的谎言。

奥利安娜最终在苦难中觉醒,甘果每一寸支离破碎的土地,不正是她一直被世俗礼义压伤,被虚假的良心笼络,被羁绊被暴虐被掏空的身体吗?

被奴役的女人,被分割的土地,从此便合而为一;追讨女权与呼吁和平成为了一件事情,一件她浇筑一生的事业。

莉娅视角——成长的革命家

我是逆传教士,每天清晨都双膝跪地,请求皈依。宽恕我吧,非洲,求你按你丰盛的慈悲怜恤我。

母亲的视角撑起了文本前半篇,莉娅的视角则撑起了后半篇的叙事结构。任何作品都会涉及成长这个话题,经历一个故事,人总归会改变什么,而这个成长的主要担当则是莉娅无疑。

由一个对父亲言听计从的乖乖女,到独自射杀羚羊的女猎手;从无保留地痴爱着偏执、宗教狂热的父亲,到拒绝父亲,最后甚至咒诅父亲是魔鬼。

莉娅用她每一寸的血肉感知着非洲的土地,适应着非洲的土地,爱上了非洲的土地;她选择嫁给一位非洲的革命家,为他生儿育女,为摇旗呐喊,她把一生都献给这个男人,献给这片土地,似乎是要赎回白种人欠下非洲的血债。

而他的丈夫,则总是温柔地抱着她的头,轻声说,莉娅,跟你没有关系。

如果《杀死一只知更鸟》的高潮是女孩最终站在了怪人的位置,看到了怪人所见的风景。那同样的主题,《毒木》所表达的就不只是站立的问题。

莉娅将自己的血脉彻底融入了非洲,她的儿子也死在了刚果独立的进程中。

命运呼召她成为一名逆传教士,一个白皮肤的非洲人,她用生命嘲弄着父亲的毒木圣经和美国的傲慢无知。

艾达——灵魂如诗,岁月如歌

Ada是一个精灵,她有着最晶莹的眼睛,最通透的心,她的话语像一首诗,她的人生是一首完美的回文,也如她写的诗;噢,她正是以生命写诗的人。

可这样一个精灵被封印在一个脑瘫的残缺身体中,她拖着她一半的身体,行过死荫的幽谷;她时常听见躯壳里,两个破碎灵魂的私语。

她穿透人性,她说,每个人是无知的,却并不无辜。她在暗无天日的日子,臆想自己有天成为医生,拖着她残缺的身体,一边医治病人,一边写着诗。

她的梦想实现了,却并不喜悦;世界医治了她的脑瘫,她为此却失去了自己精灵的心。

她发出惊叹,她们以为我变成了更好的我,但我并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她们送走了原先的Ada,甚至没有人为她准备一场葬礼。

人世间,残忍的莫过于毁灭;比毁灭更残忍的是,毁灭之前,先为你做一件华丽的赝品,之后悄无声息的毁灭你。

当然小说中也不乏雷切尔视角的逗趣幽默,这个视角下夸张的言辞、戏谑的论调、高频的段子,不愧为整本书的颜值担当和笑料担当!雷切尔可谓毒木世界的综艺大咖。

还有最早离开的梅!那一幕,伙伴们告别自己的孩子王所咏唱的“妈妈,我可以走了吗?”依旧回荡耳旁。

孩子,你可以走了,离开束缚你的地方,去到灵魂该去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毒木圣经》采用五个亲历历史的女人,口述历史,完成叙事,除了手法奇巧,其实也意味深长。

正如Ada所言:

历史仿佛成了一面镜子,再怎么颠来倒去地照,反正我们每个人看见的都是自己早已知道的事情。

五个亲历历史的人,叙述出了五个版次的历史故事。她们对美国、自由、宗教的叙述,都带着自己的偏见和情绪,因而不尽相同;由于文本缺失第三方全知视角的解读,真实的历史也就变成了罗生门,更不得而知了。

讽刺的是,公众所知的历史可能与她们表白的五个版本皆不相同。

在五个版本的口述历史中,最大的共识是,传讲毒木圣经的父亲,在刚果死于神愤怒的烈焰中,死有余辜。然而,从母亲回到美国被人非议和排斥的事实,不难看出,那位毒木牧师可能被公众版的历史定义为受逼迫而殉道的宣教士。

当他的妻子、女儿带着身上的毒木咒诅,艰难地生活在未曾应许的土地之下时,这位毒木牧师的照片仍高悬于教会的高墙之上,供万人效法景仰也未可知。

我在书中看风景,却窥见了整个世界。《毒木圣经》,不可多得的奇书!

毒木圣经读书笔记 第(2)篇


#悦读#《毒木圣经》

很奇怪的书名。我试图在阅读的过程中为“毒木圣经”四个字找到合理的解释,但始终都没有令我满意的答案。只好引用书中那段用以表明刚果语不同单词之间的细微发音差异的文字作以说明:“‘塔塔·耶稣是班加拉!’牧师大人每个礼拜天布道结束时都会这么吼上一句。班加拉指的是珍贵之物。但他这么发音,意思就变成了毒木。”

拿单·普莱斯是个固执的人,他的执拗近乎于冷酷无情。妻子、女儿都与他水火不容,他的三女儿艾达甚至在若干年后向母亲坦言:“他揍我们的时候,尤其是揍你。那时我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在他床上浇汽油,把他活活烧死。我没那么做,是因为你也在床上。”也许从拿单在战场上幸存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失败者。失败的军人、失败的牧师,甚至是失败的丈夫和父亲。他没有扮演好人生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可悲。可叹。却又令我心生怜悯。我甚至在想,这本小说是以拿单的妻子和四个女儿的视角来叙述的,她们作为“受害者”,自然觉得他可憎可恨。可是,如果,也给拿单一个说话的机会,说不定他也有自己无上的梦想和难言的苦衷。

拿单对耶稣基督虔诚到疯狂的信仰让我为之动容。当他得知基兰加人拒绝为孩子洗礼的原因是“一个小姑娘在河里被鳄鱼咬死了,所以他们就不再让孩子下水”,出于无奈与妥协,他竟冒着瓢泼大雨,在雨中为孩子们施洗。每当想到那一幕,我就觉得特别心酸。也许正在雨中嬉戏打闹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他将手指轻轻地放在他们的头顶,说出的那句“以圣父、圣子、圣灵之名,我为你施洗,我儿。向前走入光亮之中吧”意味着什么,但这一刻,对拿单来说,一定无比神圣。神圣到令人感到悲哀。于是我问自己,他错了吗?固然,他是为了成全自己的心愿,将一家人拖入那样一个危险之地,甚至让小女儿丢掉了性命,看似罪大恶极。然而,信仰真的有错吗?艰苦的环境,总需要有人去开拓;艰难的局面,总需要有人去打开。又有谁可以说,那个人不能是拿单呢?即便成功永远属于少数人,可是,难道我们就应该因为惧怕失败而不去尝试吗?哪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人们前仆后继用生命和热血写就的呢?

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小妹妹露丝·梅。她聪明、可爱,而且充满活力,经常在不经意间逗得你会心一笑。遗憾的是,她被绿巴蛇咬了一口,夭折了。小说中失去了一个甜美的宝贝,天堂里却多了一个活泼的天使。愿露丝·梅安息。

毒木圣经读书笔记 第(3)篇

本书有趣的地方是以五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作为叙述者,将历史的洪流与人性的幽微交织,犹如一片绚烂神秘的森林,美丽凄切;剖析人性的敏感和不同生存背景的人们在相同的环境下的心路历程!n如果想了解落后的“刚果”也值得推荐看此书, 让你更接近了解非洲; 这是一片神秘、辽阔的大陆,草木虫兽毫无理由地疯长着,热闹的生命在浓密的森林中勃勃轮回。作者的文笔太厉害了,形容的事能让我身临其境; 刻画的人物内心深处非常细腻饱满; 毫无疑问,《毒木圣经》是一场文学盛宴。作者把五位女主角的个性描写的非常鲜明并具有代表性, 有怎样的思想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恰恰证明了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一个人的命运;n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或者立场出发, 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结果, 你以为你得到了其实你在不停的失去, 残忍的公平啊!n当你沾沾自喜的时候, 在别人眼里根本不是事; 就像女主们看到比自己小的刚果小男孩面对生活手工游刃有余时才发现自己面对生活的本能能力是笨拙的并颠覆她原有的白人观念;n当书中主人公自以为是带着美国的食物种子来到非洲,想着可以让它开花结果造福刚果人们,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土地食物种子并不会如愿地结果,一切只是徒劳并赔上自己小女儿的性命;n别把生活看成一道以你为中心的数学题,出来的东西都能画等号。你是好人,可坏事还是会发生。就算你是坏人,也还是会走运。如果你问我最喜欢书中的谁?我知道很多人喜欢艾达,因为她理性并智慧;但我更喜欢利娅,喜欢她的勇敢、真实、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一切可以突破世俗的眼光!是她提醒了我每个女性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选择,我们太过经常地被周围的环境所限制; 要学会跳出圆圈思考问题,也许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