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读书笔记(3)篇

(2019-07-16 00:24:02) 读书笔记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作者:保罗·福塞尔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在线阅读地址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读书笔记 第(1)篇


第二次读这本书,这本关于美国社会的等级分层,以及生活格调与品味的书,辛辣而有趣,值得一读。十年前买过两本纸质版,还送过朋友一册。

我们普通人在社会中顶多算中产阶层,这是最庞大的一族。尽管大家都想往上爬,都想通过奋斗使个人及家庭迈入上层阶级,但由于阶级早己固化,利益集团己经形成,一般很难实现阶层跃迁。生活中,处处有等级,差别无处不在,这其实很正常,千百年来都一样。

尽管如此,人也不必悲观,了解社会中不同阶层人士的生活品味和格调,通过衣食住行,培养适宜的兴趣爱好,以及相应的价值取向,对每个人都有益处。

美国是一个新兴移民国家,宪法崇尚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平等博爱。与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相比,美国没有经历封建主义和君主立宪,没有明显的贵族等级,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社会。然而,作者通过大量调查,揭示美国也是一个等级社会,而且等级无处不在。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例,美国社会分为三等九级(上层,中层,低层),不同阶层的人生活品味和格调也不同,且特点鲜明,容易区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认为美国的最顶层阶级与最低层阶级有共同之处,他们是看不见的阶层,隐匿的阶层,他们淡出公众媒体和人们的视野,要么躲在深宅大院或者海外岛屿,享受人世奢华,要么深居养老院孤儿院,亨受社会福利,两极相通,殊途同归!

金钱多寡可以区分人的等级,但财富不是唯一的。虽不是大富大贵,也可以过一种有格调有品味的生活,读书,旅游,交友,欣赏艺术,琴棋书画,仿陶渊明,习《陋室铭》,将生活融入诗与远方……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各个阶层的生活习惯与品味特征有所改变,但总的阶层格调没变,至今仍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读书笔记 第(2)篇

在飞机上读完《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n格调是什么?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人的修养,内涵,有品质的生活。思想,精神,灵魂还有躯体能达成共识。而不是建立在权势,金钱与种族之上。对不起是一个人的真诚,没关系是一个人的风度,当你付出真诚而得不到风度,只能证明对方的粗俗与无知。有些人自以为有权有钱,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身上挂满各种奢侈品牌,就是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却在ta们出口成脏与不分场合的言行举止中暴露了低俗,优越感还十足,仅仅有权有钱并不能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还必须提高文化品味与生活格调。没有品味的人永远不能改变自己最初所属的社会阶层。这本书胜在有趣、好读,从最日常的角度切入,本质上却是发人深省的严肃的社会学著作。在种种无聊模仿大行其道的今天,有趣也算得上一种稀缺资源。所以,我们可以拿这本书当镜子、当万花筒,照照自己、照照身边的人,也照照这个社会,不论等级上下、品味高低,多一些自嘲而不是愤慨、多一份清醒而不是麻木,还能乐在其中,总归是好的。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读书笔记 第(3)篇

摘录本书书尾结语作为书评“只要读过这本书,任何一个敏锐的头脑都能发现作者笔下的美国社会与当今中国社会之间奇妙的相似:书中讲到的大部分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也能一一找到对应,比如彻底沦为旅游观光业的旅行,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升级”为大学,房地产商人用“家”的概念促销……因此,本书对今天的中国社会而言仍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胜在有趣、好读,从最日常的角度切入,本质上却是发人深省的严肃的社会学著作。在种种无聊模仿大行其道的今天,有趣也算得上一种稀缺资源。所以,我们可以拿这本书当镜子、当万花筒,照照自己、照照身边的人,也照照这个社会,不论等级上下、品味高低,多一些自嘲而不是愤慨、多一份清醒而不是麻木,还能乐在其中,总归是好的。”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