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读书笔记(3)篇

(2019-07-19 06:01:57) 读书笔记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作者:托马斯·卡思卡特 丹尼尔·克莱恩

两位哲学家从哲学、神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死亡和永生,揭开了死亡的棺材盖,让我们正视生与死。叔本华、尼采、加缪和萨特依次出场,陈述他们对于死亡和生命的认识。不过这绝不是一本枯燥又晦涩的书,这些哲学家的身旁还站着诸多幽默作家,让各位在各种诙谐幽默的小故事中思考死亡。本书适合所有生于此世的人阅读。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在线阅读地址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读书笔记 第(1)篇

“自从得了精神病,我整个人精神多了”

这是一本让我从头笑到尾的书。探讨生死这么严肃的问题,没有比幽默更好的方式了,噢慢着,也许有,就是幽默加深刻。两位70多岁的美国哲学家写的书,靠思想就已经能唬住一大片人了,他们却偏偏要靠搞笑。

看看他们是怎么在笑声中摆弄’死’这件事的吧。

先聊俩儿对“死”的态度,比如,想不通,就暂时放一放。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说,每个人都会死,但是我总以为自己不会。“死”好可怕,咱先不聊这个。

米莉陪丈夫莫里斯去看医生。给莫里斯做完全面体检后,医生把米莉单独叫进自己的办公室。他说:“莫里斯因为巨大的压力而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如果你不照我下面说的去做,那他就会死。早上,你要温柔地把他吻醒,给他做一顿健康的早餐。永远都要温柔体贴,让他保持良好的情绪。只给他做他最爱吃的菜,让他吃完饭好好放松。不要让他做任何家务,也不要跟他谈论你的问题,那样只会增加他的压力。就算他批评或者嘲笑你,也不要跟他争吵。晚上,要给他做按摩,让他放松下来。鼓励他看电视上能看到的体育节目,即使你会错过最爱的节目也要这么做。最重要的是,每天晚饭后,尽一切努力满足他的各种突发奇想。如果接下来的六个月你能每天都坚持这么做,他就会完全康复。”
回家途中,莫里斯问米莉:
“医生怎么说?”
“他说你死定了。”

逃避不是办法,有个办法,叔本华说,我们的死亡,对整个人类应该是无关紧要的事。对死不妨冷漠一点。

奥利死了,他的妻子莉娜找到当地报纸,要登一条讣告。接待她的绅士向她表达了哀悼之情,然后问她讣告中要写些什么。
莉娜说:“就说‘奥利已死’。”
男士颇感困惑,说:“就这四个字?你肯定还想说点别的什么吧,毕竟你们在一起生活了50年,有了满堂儿孙。况且,如果你担心费用的话,我可以告诉你,前八个字免费。”
“好吧。”莉娜说,“那就写上‘奥利已死,有船出售’。”

好吧,好像避而不谈和冷漠无情都不是很好的态度,嗯,要端正态度。文化人类学家厄内斯特.贝克尔说,几乎每种文明都发展出了一种人类文明所共有的永生系统,没有他们,对死亡的焦虑会让我们发疯,拒斥死亡是文明的生存策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让人们在你死后还记住你,如同《寻梦环游记》(Coco)里的墨西哥亡灵节要传达的?金钱永不眠,财富可永生,对对对,给后代留一大笔钱怎么样?

鲍勃发现,病重的父亲一旦去世,他就将继承一笔巨大的遗产。他决定找个女人来跟自己共同分享这些。于是一天晚上,他去了单身酒吧,碰见了一位此生所见最美的女人。
那女子天生丽质,令他神魂颠倒。他于是走过去对她说:“也许我看上去很一般,但一两个星期后,我父亲就会去世,两千万美元的遗产归我。”
美女被打动了,当晚就跟他回了家。三天后,她成了他的后妈。

看来留下遗产有时候不见得好使,后辈可能一眨眼就把我忘了。弗洛伊德门徒荣格认为,宗教会提供”发自内心’‘ 的符号,使灵魂表露无疑,这些符号之所以会有启示作用,是因为它们是我们深层次潜意识思想的产物,来自本能智慧的栖身之所。那我信主吧,主能让我永生。

一天我路过一座桥,碰巧看见一个人想跳河自杀。我跑过去对他大喊道:“别跳,别死啊。”
“为什么不让我跳?”他说。
“因为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活下去啊。”
“有吗?比如说?”
“呃……你信教吗?”
他说他信。
我说:“我也信!瞧,有共同点了吧。你信奉基督教还是佛教?”
“基督教。”
“我也是!天主教还是新教?”
“新教。”
“我也是!圣公会还是浸礼会?”
“浸礼会。”
“哇!我也是!上帝浸礼会还是主耶稣浸礼会?”
“神之浸礼会。”
“我也是!那你是上帝浸礼会的原旨派还是改革派?”
“改革派上帝浸礼会。”
“我也是。上帝浸礼会1879年的改革派还是1915年的改革派?”
“上帝浸礼会1915年的改革派。”
“去死吧!你这个异教徒人渣!”我一把将他推下桥去。

啊,你说的我都焦虑了,佛洛依德说,治疗和生活的目的,就是让死亡驱力和爱欲驱力达到和谐与平衡,我找心理医生聊聊吧。

我做了12年的治疗,有一天我的心理医生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顿时掉下了眼泪。他说:“我其实不懂英语。”

呃,心理医生不都是靠谱的。别急,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有个办法,他认为焦虑本身就是出路! 只有当我们敢于经历知道生命不会永恒的焦虑,才能体验到超越,才能接触到无限,做好准备,放飞自己,迎接”信念飞跃“吧。

男人掉进了一口深井,下落了一百英尺后他抓住了一条细长的根茎,才没有继续往下掉。但是他的手越抓越没力气,绝望之中他大喊道:“上面有没有人?”
他往上看去,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突然云朵分开,一束光线照到他身上。一个浑厚的声音雷鸣般地响起:“我,上帝,在此。放开手,我会救你。”
男人想了一会,又大声叫道:“上面还有其他人吗?”

好了够了,我要再写下去就该写一本书了哈哈。要是笑话还没看够的话,就翻翻这本书吧。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两位大叔,不,是两位大爷,认真而又极度搞笑的探讨了永生,当下,灵魂,天堂,濒死体验,自杀,长生不老等等,涉及到的哲学家们,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康德,笛卡尔,萨特,伍迪艾伦...等等,当然还有古希腊的那些老家伙们。是不是这些名字就够唬人的了?别怕,看完了书,你不会再仰望他们,只会觉得他们,好亲切啊!

海德格尔跟一只河马散步到天国之门,圣彼得说:“听着,今天只剩一个房间了。谁能更好地回答‘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可以进入天堂。”
海德格尔说:“明确地思考存在,需要忽视存在(Being),到只把存在当作存在物(being)并把存在物作为存在物的程度,所有的形而上学都是一样。”
但是河马还未发一言,圣彼得就告诉他:“河马,今天天堂的房间归你了。”

要是我告诉你我看完了这本书就整明白了”死“是咋回事,那我一定是在骗你;但要是说,我唯一整明白的就是我一无所知,那我又是不诚恳。一百年前的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如果事实并不像霓虹灯一样清楚,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对自己来说最好的哲学。在思考一切的意义时,哲学家跟你我这些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有些哲学家试图掩盖这个事实———他们探索和感受哲学大问题的方式和我们一样,我在这里也就不点名道姓了,主要是因为不会念。

真实和幽默是面对死神最好的武器...这句是辉哥说的,拿走不谢。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读书笔记 第(2)篇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因爱生忧,因爱生惧,若离於爱者,无忧亦无惧……“自从得了精神病,我整个人精神多了”此书有毒,可以让人从头笑到尾[呲牙][呲牙]生死要看淡,不服就去干过好每一天何必执着于明天[奋斗]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改变自己就好[奋斗]用慈悲心和智慧心面对一切用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死反正早晚一堆灰,百年之后混一堆……开心点乐一下吧,给你们讲个关于生死的故事[嘿哈]和盆友吃龙虾,隔壁桌善良可爱的小女孩 问她麻麻:“小龙虾回不了家ta麻麻会不会很着急啊?”她妈妈懵住,我剥虾的手也颤抖了……这么善良的话触动了我的心,我肿么忍心能下得了口[尴尬]这时候老板走过来解围啦:“小妹妹,别担心!ta们全家都在餐厅在你隔壁桌而已”…………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读书笔记 第(3)篇

你有没有过一种感觉,你想走,n但是你又想留,n但是你又想走?n生就有死,向死而生。看似嬉笑打诨的方式,个人觉得实质上是本内容很厚重的一本书,短短几百页里囊括了很多哲学家对生死、由生死蔓延的感受与观点,他们与如我这样的普通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但没有结论的对话,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文中结尾不发一语的河马,就是它全部的意义。尽管看得比较慢,诙谐幽默的方式读得也很轻松愉悦,书里很多笑话让人哈哈大笑,也有不少莞尔之处,但书里有不少地方,实际上并没有完全领会,哲学方面的信息量很大,如果要连贯起来,需要比较全面的信息储备,不过泛泛而阅~n生而有限,与渴望无限的精彩是焦虑的主要原因,欲望就像一个个五光十色的肥皂泡,破了一个,又冒出来一串,我们却为此乐此不疲,为各自以为的精彩,殚精竭虑,孜孜以求。莫尔索在被处决前的内心独白一样,开心是因为他“向这个世界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喜欢加缪,总在低矮无望出,看见花开n活着,活过是一种荣幸~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