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3)篇
(2019-07-20 00:08:30) 读书笔记 -
作者:蕾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生动笔触,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不仅如此,卡森还尖锐的指出了,环境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因此,她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第(1)篇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经过整个冬天的养精蓄锐,“湖上的芦苇已经枯萎,也没有鸟儿歌唱”。在本该欢腾的春天,万籁俱静,可爱的生物们去哪了呢?春天如此寂静。作者蕾切尔·卡森详尽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带来的难以逆转的危害。
这是本科的推荐书,我却晚了4年才看到,除却遗憾,更多的是震撼。《寂静的春天》的发行促进了“环境保护”这门学科的兴起,远在60年前,国外的科学水平已经很高,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之后。读硕士期间研究的是某类化合物对于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实验原理和参考文献大都引用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1960年代的文章大大有之。感谢环保领域的开创者,使我们多少有环保的意识,让我有机会学习毒理学相关的知识,让我发现了自己的喜好。
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和调查研究向我们展现了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对生物的危害,鸟类大量死亡,生殖系统被破坏,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机体系统存在相似性,我们能幸免于难吗?
其实对于环保相关的知识,我们多少都有所耳闻,环评证并不限制特定的专业,面向大众。都听过垃圾分类回收、赤潮水华、微塑料、农药杀虫等,却往往忽视对人的影响。
01
生态系统是息息相关的,你不可能被隔离到“世外桃源”。大自然是记事本,人类做的每件事都记录在册,潜伏多年终会进行报复。小时在家乡小河嬉戏打闹,小溪间有许多小鱼苗,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最喜欢夏天拿着漏勺去河里捞鱼。用妈妈捞水饺的漏勺,会不会在水饺中闻到鱼的腥味呢;拿着轮胎到新建的水库浅滩处游泳,那时还没太有男女之别,只知道不能让男生抢走我的游泳圈,后来水库里有许多水草,爸爸也不敢下水游泳了;钓鱼的人没有减少,钓上来的鱼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少。
“任何一处食物链中毒,最终将导致所有地方的食物链中毒。”
有毒物质可能随着大气迁移,原本你随意丢掉的电池,可能经过风吹日晒或机车碾压,填充物(主要是重金属)流出,一场雨过后,自家的庄家经过了重金属的灌溉,又回到了饭桌上,进入了机体。你听过洋流、听过大气运动吗?将重工业企业搬离本国到发展中国家,肆意排放的废水经过洋流回到了本国人民的食物中,是不是很“有意思”?
02
“顺应自然”而非“控制自然”,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大自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我们人类能轻易改变的。在第二章“忍耐的义务”中,作者强调“大自然赋予大地景色以多种多样性,然而人们却热衷于简化它”。大面积种植小麦使得食麦昆虫大肆繁殖,人们不得已采取灭虫计划,化学的措施相对生物的更简单,也便顾不上长远利益,使人们忽视了昆虫的抗药性,还是认识不充分而盲目为之?同一地段不同作物的种植才会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
科技发达了,人类从打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获得了“天火”,开始定居、生产工具、捕捉野兽、种植粮食,智人时代到来,不用每天发愁吃什么,囤积的粮食足以度过严寒的冬日。多余的时间用来思考如何统治更多的人,如何提高生产效能。这到底是人类约束自然,还是自然约束人类呢?人类每天担忧天灾人祸,将自己的院子圈起来,虽然是保护菜园子,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一帆风顺征服自然的过程,给了人类极大的自信,毕竟“人定胜天”。人类将大自然看成自己的宠物,却忘记了我们依靠宠物取乐、给我们安全感。我们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宠物呢?肆意毁坏主子的家居环境,主子能一直不生气吗?凡事都要求个限度,这个限度高低也不是我们能预测的,毕竟主子脾气很多变、环境很复杂。
03
广谱农药的大规模高剂量使用、虫子产生抗药性、大批生物死亡、农药残留。同样是毒害生物,美国是通过杀虫使残留农药经食物链传至人类体内影响健康,而中国呢,则是直接在食物中下毒(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危害人类生命。两者间的区别是什么?不考虑时间的情况下,最终受累的是食物链的最高级生物——人类。
“生命要调整它原有的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是以年计而是以千年计。”
虫子都能产生抗药性,面对有毒的食物,人体复杂的系统一定可以。是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人类寿命远远长于昆虫,长周期必然带来周期更换次数小的劣势。而“抗药性”是自然施加严酷的考验、以迭代的方式筛选出来的。人类要想练就金刚不破之身,需要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的长啊。
你再也不能用“与我无关”的心态置之不理了,你不可能逃离自然的魔咒。之前听到句何处查证的话,人类细胞的寿命本可达百年之久,却在一次次抵御有毒物质中败下阵来,寿命也仅有几十年时光。我不知真假,也忘记从哪听来的,但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的。现在有多少人因生病而死,而不是自然老死呢?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第(2)篇
人与自然的矛盾,说到底是三组主要矛盾:一是拜金主义对自然的无情掠夺与自然维系自身平衡状态的矛盾;二是科学主义坚信人定胜天和唯物主义自然哲学普遍规律的矛盾;三是人类建设自身社会的短期利益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杀虫剂等化学试剂的使用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却是这三组矛盾的集中体现:作为人类化学科技的智慧结晶之一,杀虫剂试图朝着人类期待的方向控制、塑造生物链,却因打破自然平衡而自食其果;在众多商家出于推销产品目的鼓吹之下,大量甚至过量杀虫剂被投入使用,虽然造成了严重后果,却因为可能动了某些商家的蛋糕而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出于某一季的收成、政府出于打造政绩、发明家出于研制新产品的成果等短期利益,有意无意对杀虫剂的危害视而不见,却付出了牺牲可持续发展的代价。幸好,有卡森这样敢当指出皇帝虚假新衣的勇敢者。这并不需要过人的智商和天赋,只需要勇气、良知和责任感。想想柴静对雾霾的控诉,再看到如今雾霾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的现实,让人愈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人类能像霍金所言,有足够的智慧和道德水准利用好科技,而非成为科技的奴隶甚至牺牲品。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第(3)篇
《寂静的春天》毕竟像黑暗中的一声呐喊,唤醒了广大民众。由于民众压力日增,最后政府介入了这场战争。一九六三年,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调查书中结论。该委员会证实卡森对农药潜在危害的警告是正确的。国会立即召开听证会,美国第一个民间环境组织由此应运而生,美国环境保护局也在此背景上成立。
卡森以极大的勇气反对和挑战的工业企业,我有过一次深刻的采访。那次采访是我记者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采访。
我在为专访而做的前期功课中,了解到一些故事一些常识以及一些现状。
我在采访中失去客观立场,落了泪。关于种子,关于慈善,有了新认识。我拒绝了消息报道之外的专访;创办了木棉花科普馆,坚持两年和朋友同事们为农村学校捐赠科普书籍。
这么多年过去,读到这本书。好像卡森是师长是前辈是朋友,是知己。非常感慨她经历的打击质疑,非常感慨这本书的力量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它用勇敢造福了我们。
- 搜索
-
- 热门图片
- 最近更新
- 随机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