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人生的枷锁(全集)读书笔记1000字(3)篇

(2019-07-20 00:09:02) 读书笔记

人生的枷锁(全集)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被公认的杰作,也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本书问世至今,曾三次被搬上大荧幕,并入选了“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普从小就过着不幸的生活。他父母双亡,先天跛足,童年时代也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当他步入社会,又经受了理想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备受煎熬的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更加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坚决前行。在历经各种磨难之后,菲利普终于摆脱了之前禁锢自己思想和精神的种种枷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

人生的枷锁(全集)在线阅读地址

人生的枷锁(全集)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因为真实,所以残忍

我用近17小时,看了他的一生,准确说是前半生。

絮叨,是这类书的常态。所以我倍加珍惜其中所有对人性思考,呐喊,噙泪顿悟的文字描写。毛姆写菲利普是在写自己,也是在写每一个人。

关于友情

学生时代,菲利普因罗斯的热情似火而欣喜若狂,从而振作并得到了同学们的接纳。也因为罗斯的热情淡去新交挚友而怅然若失,甚至用不惜忤逆亲人和校长,决意离开学校去德国,过所谓向往的生活。本书的最后部分,菲利普终于打破枷锁,重新审视自我自由时,他居然意识到,曾经像罗斯这样一位让他痛彻心扉的人,他连长相,甚至名字都记不清了。这一路走来,海沃德,劳森,克拉顿.....朋友不是永恒的概念,是一段段真挚陪伴,也是萍水相逢的,抗过风雨的那些人。从罗斯的过后,菲利普也放下了对友情的执念。

而那时的他,到底因为冲动,还是叛逆,决意不去牛津大学,不继承伯父衣钵当牧师。因无目标,便前往伦敦孤单的学会计,对那里无趣的生活不满。一年后,力排众异,固执己见,去伯父口中所谓 “骄奢淫逸”的巴黎学绘画。

关于人生走向

学画画,他真的很努力,然而,他深知以及见过他画的人都知,他没有成为艺术家的天赋。老天很残忍,在分配天赋时极度不公允。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我们无比珍惜有天赋的人。他可以不可一世,可以理所当然抛弃一切就为了向普通人门表达这个世界让他看到的非凡。可如果,菲利普没有这种天赋,他想,他需要早点直面自己的平庸。这让人很悲伤。所以 “能言善辩的克朗肖、正经体面的奥特太太、装模作样的鲁思·查莱丝、争吵不休的劳森和克拉顿,所有这些人,他统统感到反感。”这种反感虽一直都有伏笔,却也是在认清现实后汹涌起来的。于是,他选择了再一次的逃离。

他决定子承父业,成为医生。

无关乎道德,只关乎生计。道德需要受于之符合理性的信仰所支撑。前100章内容里,菲利普凭借着伯父伯母以及父母留下来的遗产过活,任性也好,善良博爱也好,他不知节制的花费。直到将积蓄遗产拜光。不得不牺牲自由得去求接济,做无自尊心的工人度过灰暗的2年。这么莽撞的7年,他终于得到了资格证书。尔后,也终于真正懂得,众生中,因为生计而自杀的人远远多于因为感情而自杀的。这本书里有太多诸如此类的领悟,这种领悟冲破了枷锁吗?那也满是无奈的。

关于爱情

好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的。米尔德米德就像一个劫难横亘在菲利普整个青壮年时期。我们读者纷纷感叹,如果他选择诺兰,该有多好。不,他不配永远得到诺兰,也许毛姆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这么安排。大多数人认为,好的爱情,千篇一律:精神上契合,行动上合拍,未来可共进,苦难也是动力。我读他的爱情读的气呼呼,很较真。米尔德尔德是那么一无是处,拜金,虚与委蛇,滥交,自私而虚荣。菲利普这个备胎做到了教科书版的标准,而他能吸引她的,仅仅只是他父母留的遗产,给她钱挥霍,甚至让她与第三者挥霍。而她的优势是,永远不爱菲利普并装都装的不好。而菲利普知道这一点。若我们把永远骚动的和有恃无恐的二者拿来博弈,仿佛少有输的时候。最终菲利普选择了仿佛爱又仿佛不爱的萨利,至此,我们可以遗憾得说,他成长了。

信仰宗教,艺术追求,人生规划,爱情向往。一切有关于人生的选择,都不免沦为枷锁,他们与自由相对,与心之所向相反。年青时我们是那么向往着自由,表现的天真与烂漫,现在的我们是那么不耻于曾经的愚蠢,纠缠和不懂状况。

我们,因现实的残忍,走向平庸。到底是因为我们冲破了枷锁还是受困于枷锁我竟不得而知了。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没人跟我们说,那些道理是不是谎言。

“也许向幸福屈服就是自认失败,但这是比无数胜利还要强的失败。

果然呀,人生是这么越真实,越残忍。

谢谢毛姆!

人生的枷锁(全集)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菲利普天生腿部残疾,在父母双亡后被身为牧师的伯父收养。在校时即经常因跛脚遭到同学的欺负而深感自悲。日后,虽随着年龄的增长且经历的人与事物日漸丰富而稍有改变,但跛脚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一生。

菲利普因伯父乃教区牧师,故自小上的是教会学校,但本生并非虔诚信徒。稍长即放弃神学而去德国学习外语,随后又到伦敦从事会计实习生。一年后因缺乏興趣改去巴黎学习了画画,在发觉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艺术天份而决定放弃。

回到英国后,终於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去医学院学习准备日后从医,却因股票投机失利不得不放弃学习。后来总算在伯父的遗产资助下得以完成学业。

全书以菲利普的前半生为主轴,探讨因其个性腼腆,优柔寡断,见异思迁的特点,对他一事无成的求学生涯产生的影响。而他与米尔德里德之间反反复复的关系,更是令人难以理解。

由于时代背景与文化差异太大,对书中很多的描绘不易产生共鸣。全书作者还是以他贯有的冷漠与讽刺口吻,深刻的表达了对世事的看法与见解。

人生的枷锁(全集)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人生的枷锁是什么,在我看来,大概就是以为人生有意义吧——是人生是毫无意义的那个意义,而当人真正参悟到在这个层面上的人生无意义的时候,他便挣脱了枷锁,于是他的人生又似乎有点意义了。我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人能够面对任何一种生活状态。我们从小习惯了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希望能在生活中有所获得,能赋予生活更精彩的内容,我们以为,这样,叫做有意义的人生。可悖论就是,这些,恰恰是我们给自己按上的枷锁。就像菲利普的学画,在我看来,成为一个画家、艺术家这一目标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学画的意义在于,他不只不觉地培养了美感,他最后能说,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能理解美、感悟美。对我们来说,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什么, 给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获得什么名利,这些都是表象的,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如果有意义的话,它的意义在于,这些东西,作为路杖,它让我们对生命的本身有所感悟,感悟到人生的意义。而在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大概却是,反过来,要去挣脱人生大大小小的枷锁,去探求本真的生命吧。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