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2019-07-20 06:00:22) 读书笔记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作者:伊恩·麦克尤恩

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兼成名作,“恐怖伊恩”的名号由此诞生。八个短篇故事分别经由青少年男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八段情节各异却又情绪共通的故事,或恐怖或暴烈,或残酷或变态,或荒唐或魔幻,同时却既温柔又感伤;就像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疯魔而又伤感的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烛照出自我的“青春残酷物语”。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在线阅读地址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与那部《赎罪》相比,这是一部短小精悍的、揭示人性隐秘侧面的作品。《赎罪》属于发酵食品,最初是爱情最后的仪式则属于怪味豆,将人性隐秘角落用放大镜显微镜揭示给你看,情节似幻似真,现实与意识交错,难以捉摸。《立体几何》告诉你婚姻可能是坟墓。最初是爱情的契约,变成毫无交集日渐远离的抛物线,(有人可以将线条立体成图形,有人永远看不到看不懂线条所表达的)彼此憎恶厌弃,也许没有谋杀,但在心里对方已然不存在了!或者在心里已经用无数方法杀死对方一万次!谁是凶手?时间还是我们自己?人性中的喜新厌旧?曾经所爱变成怨憎会,恶念丛生……n《家庭制造》告诉我们青春冲动的无法抑制,也许所谓的爱情和家庭不过是欲望的副产品。人类发展史上并非没有乱伦的足迹,作者打破幻象展示出隐藏的丑陋与真实的动物性。《夏日的最后一天》表现男孩子的成长、对想象中母亲或者一种美好人性本质的渴望、对自我的观照。这是集子里比较正常的一个吧?n《舞台上的柯克尔》讲述了艺术与现实的微妙关系。艺术未必是完全生活的再现,神似不必全然形似;通过艺术可以触发现实,现实不是全然美好的。《蝴蝶》描述一个扭曲心理的男孩的病态阴暗冷酷。想起史铁生说的话,身体残缺和精神残缺,后者更为可怕。《与橱中人对话》展现的是不健康母子关系,被禁锢控制凝固了孩子成长,最后那个渴望母爱缺乏安全感和生活能力最终被抛弃的孩子让人心痛。据说最健康稳固的家庭关系是夫妻关系融洽稳定,给孩子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模式影响和心理安全感,他才会有爱人的能力和对爱的向往。我们常见的却是伴侣关系淡漠,将感情寄托于子女!原生家庭的扭曲畸形对孩子的影响及其深远,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是问题成人,而后将影响传递给下一代!做父母的应该反思并努力改过。《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集子里比较正常的故事,但是却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感觉,隐隐有种希望绝望交织的味道,似乎对工业文明提出诘问。忽然想起,如果最初彼此有爱情,最后还愿意为此用充满真诚的仪式表达尊重珍惜,已经不错了;如果失去了感情内涵徒留仪式,不过是做给人看自欺欺人的空壳。《化装》讲述一个退出舞台的名角留恋过去将生活戏剧化,以善良的名义操控孩子变成玩偶,使他丧失了现实生活能力,扼杀了他的自主能力和对爱情的向往。想起张爱玲的一个故事,虚荣的女孩沦为交际花,在无望的生活中挣扎…但更可怕的是这位名角到底经历了什么?是否在年少时有过类似经历变成她的梦魇永远无法挣脱?还是性别倒错、恋童癖才是她的真面目?n《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与《赎罪》简直不像同一个人写的!不过本质相似,细思恐怖��作者不直接告诉你答案,一切由你理解。手法视角独特,颇耐人寻味。堪称一本精彩的短篇作品集。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生活就像这本书一样,单看书名,还以为是脉脉温情的小清新爱情故事,翻看了才知道大错特错,八个故事尽是些杀妻啊乱伦啊溺童啊等等,通篇充斥着阴暗,暴力,变态。

        今天下午从保洁阿姨处听闻之前的保安小万,正月初一晚喝酒往生了,留下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妻子早些年与隔壁家跑了,爷爷奶奶都故去了,如今女孩在家中仅可依靠的伯母又要照顾植物人的伯父。

       人,有人,很多人,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波涛汹涌。表面上放声大笑,背地里暗自哭泣。人前温和得体,人后咬牙切齿,或多或少有反社会人格。自制力好点的,偶尔就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坏主意,意念一番,反正想想又不犯罪,发泄一下悲伤痛恨与无奈。自制力差点儿的,就直白露骨的实施犯罪了,就成了所谓正常人眼中的疯子。人都是有欲望的,人的动物性需要信仰来约束,不管是什么教派,儒道释或者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它都是人们可以用来慰藉自己的,约束自己兽性的重要力量。

见天见地见众生见自己,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五星推荐!原本以为这种俗到再不能俗的书名包裹着的肯定是一个平淡无奇甚至有些狗血的故事,没想到却给人非同凡响的感受。

作为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它确实能让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记住这个另类的作家。

本书共八个故事,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甚至可以说是体现每一个人的心理。

从创作手法上来说,作家以冷静细腻的笔触精心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全书最喜欢“立体几何”一章,引人入胜。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