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情感勒索读书笔记(3)篇

(2019-07-23 00:20:52) 读书笔记

情感勒索

作者:苏珊·福沃德 唐娜·弗雷泽

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对我们的杀伤力是最大的。这是因为我们互相知根知底,就算并非有意,也清楚能怎样利用彼此心理和情感上的弱点来达到目的。这导致了很多人际关系噩梦的基本形式——情感勒索。勒索者抓住受害者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双方一起被困在恶性循环之中。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的根源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对勒索者和受害者的类型做了归纳。她告诉我们,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

情感勒索在线阅读地址

情感勒索读书笔记 第(1)篇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留下的大量诗作至今仍被世人传诵。


而陆游所做作的词《钗头凤》,因为其中表达的眷恋相思之愁令人愁肠寸断,加之词背后凄婉的爱情悲剧,更为后人推崇。


陆游的表妹唐婉,才华横溢、知书达礼、温婉多情,与大才子陆游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亲后两人更是琴瑟和鸣、恩爱无比。


可是陆母却担心两人过于甜腻会影响陆游的前途,更因婚后两人并未生下一男半女,便命陆游休妻,甚至以死相逼。父母之命不可违,无奈之下,陆游遵从母亲,休了唐婉。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相思而不得之苦。后人谈起这段爱情悲剧,无不扼腕叹息。当年题于陆游故居沈园的《钗头凤》更是成为悲剧爱情的经典之作。


其实,当年陆母为让儿子休妻以死相逼的做法,是一种勒索,情感勒索。


回到今天,生活中的我们,在与亲人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是否有过如下经历:


如果你不照着做,他们便威胁要让你日子难过。
如果你不顺从,他们便威胁要断绝往来。
如果不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他们会直接告诉你或者暗示你,他们觉得被忽视了,感到沮丧或深受伤害。
不论你付出多少,他们总是要求更多。
他们通常假设你一定会让步。
常常漠视你的感受和需求。
做了许多承诺,却食言而肥。
当你不让步时,他们就会说你是自私、贪婪、没心肝的人。
当你承诺要让步时,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会答应。如果不退让,他们马上翻脸。
将金钱当做逼你让步的利器。


以上现象中只要中招一条,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遭遇了或者遭遇着情感勒索。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经历之后,提出了“情感勒索”这个心理学概念。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如果我们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了。”苏珊.福沃德在她的著作《情感勒索》中如是说。


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及畅销书作家,她以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为基础,创作出一系列心理学著作,因为作品总是能直指心灵、化解困扰,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她的主要作品《恨女人的男人和爱他们的女人》、《中毒的父母》都是长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的经典之作。


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这本书中不但撕破了勒索者的面纱,帮助我们识别它,还找到勒索发生的根源,并给我们提供了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


生活中的我们其实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情感勒索的困扰。亲人朋友无辜的眼神、无助的语言、委屈的表情、委婉的求助都会成为我们无法拒绝的理由。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化身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却不自知。


苏珊.福沃德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的“无法拒绝的理由”其实就是勒索者的手法。勒索者借助与我们的亲密关系,掌握我们的隐痛,利用我们的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控制我们的情绪键,并以此要挟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这些手法归纳起来就是四种:二分法、病态化、联合阵线、消极比较。


仔细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手法无非就是得到更多的爱、更多的需求、更多的利益。而内心深处,是源于对“失去”的恐惧。


长期遭受情感勒索,会令我们质疑自己,会损坏我们的自我认知;破坏我们的幸福感;还会因为对情感勒索的抗拒拒绝敞开心扉。慢慢地,我们将会失去爱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分享的欲望,而将自己紧紧包裹在硬硬的壳中,不愿释放自己。


苏珊.福沃德认为,情感勒索的危害并不在于受害者实际上答应了勒索者的什么要求,而在于受害者自我完整性的损失。


既然情感勒索如此可怕,我们应该如何摆脱呢?


在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案例之后,苏珊.福沃德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们制订了有效的SOS策略。实际操作中分三步,那就是:停下来、冷静观察、制定策略。


第一步:停下来


当我们意识到正在遭遇情感勒索时,首先要告诉我们“停下来,什么都不要做”。先给自己按下停止键,用拖延的话术给自己赢得时间。


“这件事情太重要了,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
“给我一点时间,之后我再回复你。”
“我不想现在就做决定。”

类似的句式都可以有效地拖延问题的解决,为我们争取到时间。


当然,这么做时,我们会觉得不习惯。但要告诉自己,“这没关系,我受得了”。并坚持这样做。


第二步:冷静观察


在争取到时间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试着问问自己: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对方到底想要什么?

对方提出要求的态度如何?是含有爱意还是语带威胁?

如果你没有马上妥协,对方有什么反应?他们的表情、语调、肢体语言是什么样的?


理性地分析之后,试着把以上问题的答案写下来。然后认真地考虑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引爆点,是什么让我们屈服 对方的语言?表情?动作?还是其它的什么。


在弄明白对方的要求、态度,明确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之后,我们可以把对方的要求分为无关紧要的要求、可能影响自我完整性的要求、一旦让步会对我们或别人造成伤害的要求,做出我们的决定。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应对策略。


第三步:制定策略


非防御性沟通


在这一策略中,我们需要牢记一句话“你绝对没错(即使你不这样认为)”。这句话几乎适用于所有情感勒索场景。用这句话来宣布你所做出的决定。


说出这句话时一定要推测和观察对方的反应,及时做出应对。试着解释清楚自己的动机。要记住,整个过程一定要冷静,不要失去理智。


化敌为友


在场面陷入僵局时,可以试着邀请对方,让对方帮助我们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转移谈话方向。在倾听对方的陈述时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从被勒索的身份转变为求助者的身份,这会让勒索者的身份也发生变化,他们也会试着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共同努力之下,问题一定会圆满的解决。


条件交换


当勒索发生时,我们想要对方改变行为,那么前提是自己也要做出改变。交换的条件一定是付出,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


这种做法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分摊了“一个人改变的压力”,两个人同时做出改变时,减少了双方的争执和冲突,共同的努力会创造出双赢的局面。当然勒索的场景也就发生了变化。


运用幽默感


有人说,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


幽默是一段良好关系中的有效工具。苏珊.福沃德也在《情感勒索》中提到幽默的重要性。


不仅仅在情感勒索场景中,其实很多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幽默都会是一剂轻松化解危机的良药。


适时地运用幽默,会在轻松的气氛中既表达了被勒索的困境,又让对方感受到压力却不好因此爆发。


应该说,SOS策略最终的目的是摘除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绪键,有效地摆脱过度恐惧感、责任感、罪恶感的控制。


还记得曾经热极一时的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吗?她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受害者。高压力的都市生活工作压力已经让人疲于应对,她还不得不面对父母及哥哥一家无休止的勒索。变态的勒索渐渐扭曲了她的价值观甚至人生观,她渐渐放弃了曾经的坚持与原则,迷失了自我。甚至在与男友的关系中,她也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勒索者。


美国首席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女士写过一首小诗《我是我自己》:


“我拥有我的一切
我的身体,以及一切它的举动;
我的思想,以及所有的想法和意念;
……
我拥有我的幻想、我的梦想,我的希望和我的恐惧。
我拥有我所有的胜利与成功、所有的失败与错误。
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我,我可以和自己成为亲密熟悉的朋友。
……”


我想,生而为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否就是这种“拥有全部的我”呢?那么如何能做到呢?翻开《情感勒索》吧,如何找到自己,这里有最好的答案。

情感勒索读书笔记 第(2)篇


在现代的家庭生活或者职场情境中,经常充斥着各种不容商量的叫嚣,或者拒绝沟通的冷暴力,他们可能是我们的父母、爱人、孩子或者领导,都是我们频繁接触的甚至是每天都能见到的人。


从小到大,我们中的很多或许都会经历这些情景:


“让你帮个忙而已,也没花你多少钱和时间,至于吗?你要是不想帮就算了,以后咱们也没必要联系了。”


“你听她的还是我的?一到这事上就胳膊肘儿往外拐,我这么做不都是为了你好吗?你这个不孝子,反正今天这事,有她没我,有我没她,你看着办吧!”


“如果你想离婚,那也行,只是你永远都别想见孩子了。”


“如果你不想加班的话,那我就要再考虑考虑你的升职加薪计划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再常见不过的训诫或者矛盾,可我们确实真切地感觉到情感上被控制了,很多情况下,我们别无他法,只能是放弃自己的计划,或者无视内心的真实想法去取悦他们,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挫败感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如果我们冷静下来,仔细分辨这其中的关系,我会发现这其中矛盾摩擦的根源,并不只是沟通方式的不同,而是对方希望凡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而无视他人的利益,而这种相互较劲的力量拉锯,苏珊称之为“情感勒索”。


当然了,存在情感勒索的感情并非一定是完全失败的,无可救药的。感情也跟人一样,会生病会出错,这就需要彼此诚实面对,积极改变,努力寻找可靠的方法来改变这种令自身痛苦的行为模式,以此来促进亲密关系朝更健康方向发展。


一,曾经那么亲近,现在我们彼此那么远

一听到“勒索”这个词,脑子里就呈现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勒索者能用各种手法和表现形式来掩盖试压在我们身上的压力,他们甚至会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善意和体贴,总结起来就是“这都是为了你好”,这样一来,反倒会让受害者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的原因了。


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经常会把自己化身为:


施暴者:直接提出要求,告诉后果。他们可能是言语带着威胁,会直接了当地爆发不满的“暴脾气”,也可能是默不作声,低头生闷气的“冷暴力”擅长者。而冷暴力带来的杀伤力显然要更大。


自虐者:将所有威胁内化却又消化不了,只能是靠虐待自己来再情感上捆绑住对方。他们总是极度依赖他人,没有能力主宰自身的生活。




悲情者:利用高超的演技将罪名强扣在别人身上,并使之产生罪恶感,眼泪是他们最好的伪装道具,并且会配合以沮丧沉默等情绪,实打实的“沉默的暴君”。


引诱者:不断地测试你,并会适宜地施舍一些甜头给对方,但真正你想得到的却犹如那挂在天边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


这些人会利用各种方法来再情感上控制对方,比如说粉饰自己的人格特质以及行为动机,将责任全部推给对方的二分法,或者在猝不及防中给对方带上“神经质”的帽子,或者联合阵线,集体发声,企图在人数上造势压倒对方,从而掩盖事实。还或者是我们常听的“你看看人家”来对比。


不管是以哪一种方式,情感勒索者无非是为了让对方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或者感受,比如恐惧感、责任感或者罪恶感,其中一种或多种,基于这些感受,对方很有可能会屈服。


通过勒索达到关系表面上的亲密和睦,其实内里已经是千疮百孔,真正的互信与亲密已经逐渐流失或消亡殆尽,所谓关系不过是名存实亡。


二,哀勒索者不幸,怒受害者不争



那些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狠角色,如果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你会发现,他们不过是外厉内荏,内心其实是极度脆弱和缺乏安全感的。而这有些是可以从童年或者长期生活的环境中找到原因。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虽然勒索者这个词看起来很不近人情,自带贬义色彩,但真的很多时候跟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比如一个自小就没有安全感的人,成人后很粘人,害怕对方会离开自己而使出了“勒索”手段,其实那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苏珊说:“你情我愿”绝对是情感勒索的重要元素,毕竟,这可是一场交易。确实,一个巴掌拍不响。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情绪键,它是由我们基本的性格气质和幼年时的经历共同形成的。勒索者可以通过对方情绪键来了解他们的弱点。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比较容易遭受情感勒索的人大概有这些类人:


过度需要他人认可
过分害怕他人生气
不计代价维持和平
容易为他人负过多责任
频繁质疑自我


正是有这些特质的人告诉了勒索者他们害怕什么,那些手段对他们有用,那些压力会让他们妥协。与此同时,在一次次的勒索中,受害者的尊严和自我完整性也在慢慢地分裂,摧毁。


三, 是时候对勒索者说“不”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现实生活里大致是不成立的,人们往往习惯于“得寸进尺”,人善被人欺,这是流传了很久的道理。现在,是时候结束这种状态了。


第一步:停下来


当你面对勒索者的威胁时,你可能会因为过于激动,感到压力而无法思考和分析自己到底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你什么事都不用做,告诉勒索者“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不想现在做决定。”


第二步:冷静观察


首先我们需要冷静下来看看情感勒索者的要求是什么,结合当时他们的语气和肢体动作,以及猜测如果不妥协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记住一点:尽量对自己坦诚,这是前提。自欺欺人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好处。


第三步:制定策略


这个时候说话的技巧很关键,如果一上来就指责或者把责任全部推给勒索者,这样非但不能保护自己,还有可能火上浇油,适得其反。这就需要开场白有安抚对方情绪的作用,比如“你绝对没错”之类的话,这种非防御性沟通方式很可能会让对方平静下来跟你一起解决问题。


当然,找一个安静并能感到自在的场所也很重要,要记住,场所是具有能量的。

当对方气急败坏,并加以威胁,用语言抨击你的时候,记住要坚定立场,努力不让自己陷入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的迷雾中。


当对方以沉默相对,这也是非常棘手的一点,但你仍然要保持理性,设法扭转对方生闷气的习惯,告诉他们,他们有权力感动愤怒。


另外,根据不同的情况,还有其他的策略方法应对,但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界定你在双方关系中所需的底线,开诚布公,对于解决问题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当一段亲密的关系能让你变得恐惧、卑微和隐忍,只有在你的屈服下才能够保持,那这对你的人生时毫无益处的。


如果你不做出改变,可能最后身体和心灵上的伤会不断刺痛你,你要知道,要让人生的改变变为一种挑战,而非一个敌人

在《疯狂动物城》中有一句话: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是啊,只要一点儿改变,或许就是整个人生的改变。


奇迹是真的会发生的。

情感勒索读书笔记 第(3)篇


“我这是为了你好啊。”这话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反正我小时候是没少听,长大后也没少说。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传统群体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消融了个体边界,界限的模糊使得我们更容易沉浸于关系迷雾中。不断上演情感勒索的戏码。

不过,就像双人舞一样,情感勒索不是独角戏,如果没有另一方的主动参与,情感勒索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你情我愿”是情感勒索的重要元素,毕竟这就是一场心理交易。所以,情感勒索的双方都对其负有责任,这是勒索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弱点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情感勒索者而言,万变不离其宗的套路就是声称“你这样做就是为了伤害我,你一点也不关心我的感受”。这些观念是在忧虑和缺乏安全感的长期状态中养成并通过强硬的方式表达出来。

对受害者而言,这些心理弱点主要有:

● 过度需要他人认可

● 过分害怕他人生气

● 不计代价维持和平

● 容易为他人负过多责任

● 频繁质疑自我

当这些心理弱点混合勒索者的不合理的要求。就演变成了恐惧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在这样的心理高压之下,使得我们越过了正常的思考过程,从而答应勒索者提供的有损我们的自我完整性的要求。

当被勒索者向压力或不适的感受屈服后,就是对对方的行为进行了正强化,是在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奖励。实际情况是,每次我们让某人侵害我们的尊严和完整自我,都是在帮助他们伤害我们自己。

情感勒索的危害性并不在于受害者实际上答应了勒索者的什么要求,而在于受害者自我完整性的损失——一段健康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关爱、替彼此着想、希望对方更好的基础上,否则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指出,想逃离情感勒索者的心理攻势,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一个事实:虽然所有的情感勒索看来都由你而起,但绝大部分情况下却跟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相反,这些举动都来自情感勒索者不安定的内心,是情感勒索者为了寻求安全感而做出的。

记得缩写为SOS的这三个简单的步骤: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和制定策略(strategize)。

作者指出,不再坐等别人的改变,转而从改变自我行为着手,奇迹才会真的发生。

我个人的看法是,可以以一个问题作比:

“怎样才可以放下烫手的山竽?”

“痛够了。”

所以,实际的可能是,只有当我们因为某个行为受够了苦头的时候,改变才可能真正发生。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