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大全 > 读书笔记 / 正文

如意菩提读书笔记(3)篇

(2019-08-05 00:11:23) 读书笔记

如意菩提

作者:林清玄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

如意菩提在线阅读地址

如意菩提读书笔记 第(1)篇


“悲欣交集”原是弘一大师的遗偈,用自己的生命体会起来真有惊心动魄之感。悲欣交集不是一个空句子,而是生命的总其成,我们每天不都是悲欣交集吗?每月每年不都是悲欣交集吗?悲与欣有如形与影,几乎是不可分割的。我为了安慰朋友,曾试写一偈:

欢喜平安日感恩忧患时

我们能平安过日,固然应该欢喜,但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的心,因为如果没有此忧患时的感恩,我们何能真切体会平安的欢喜呢?生命里的悬崖断壁、污泥秽地、漠漠黄沙都是忧患。在感恩里,却开出了幽兰、清莲、仙人掌花,如果能把忧患之美移植,大部分日子就可以平安而欢喜了。

有一次,我因为个人生命的苦厄,去请教我的老师,她告诉我四个字:“受苦真好”!

受苦的好,在于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受苦,就无法会意真实的喜乐;在于有大痛苦的人,才能得到大解脱;在于菩萨畏因不畏果,凡夫畏果不畏因。如果用佛教的观点来看,受苦是慈悲心和智慧心勇猛生起的激素。自己受苦,使我们生出菩提;看别人受苦,使我们悲心流露。只有在真实深刻的苦痛里,菩萨才会刻骨铭心地立下拯救众生的悲愿,唯有菩萨从深陷的泥泞中拔出双足,才有机会认识到众生深陷泥泞的无力、无奈与无助!

受苦时流的泪滋润了我们的悲心、灌溉了我们的智慧、坚固了我们的志愿、拉拔了我们的力行。从最低最低的角度看,是消除了我们的业障、增长了我们的福慧!

呀!受苦真好!

——林清玄

如意菩提读书笔记 第(2)篇


#好书推荐# 

芸芸众生都有过诸妄想辗转相因和从迷积迷以历尘劫的晦涩,可能已经经历,又或许还在远方遥遥无期。

狂乱的妄想交杂着纷飞的欲望,在我们的身上不断地侵蚀冲洗。

那些崇高无尚伟大澄明的偈语警记,我们无须一一记忆。人身仅仅是唯一,无法分身与重及,不必辩言,不必逞能,只需一颗菩提,,怀揣着慈悲,洁净身心。

此书解的不是禅,而是心。不是如来地藏观世音,而是平民布衣老百姓。此书化高深莫测于普化自然,化晦涩难懂于会心了然,实乃读之如品茗,冉冉升起,便是无言的禅意。

多多阅读,多多慎思,多多悟化,彼时之斯才可真正忘去身见,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

真心喜欢林老的文字,每读之便可觉心畅神灵,随意呼吸一口便是清新满溢。

读了后记我才知晓这之中的缘由。原来这些清新脱俗烘焙炮制的小品,是源于漫步海边,品茶听涛,坐观天地碧海之清朗而绵绵不休积累而成。命运无常,山水无情,唯有一自己一颗纯净的心,才是这万水千山不变的风景!

可能是因为我高中三年经他的熏陶太过于深厚了,以至于这次我的感想如滔滔江水般奔流不息,读罢此书,双眼轻闭,心中反复被一句话深深地扣响:剥开庸俗的外貌,看到里面的清明!

如意菩提读书笔记 第(3)篇


#一句话读书心得# 

一朝一念,心种菩提,早生预算;心如翠竹,干净纯明,却悔恨临终,一生吃苦耐劳,却只能享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光芒。

翠竹就好比中国许多人一样,他们喜欢先苦后甜,往往想把甜头留在后面,慢慢品尝,熟知,你的阳寿赶不上你的甜头就已经消耗殆尽了,你说悲惨不悲催?可能你会说,甜头可以留给下一代,这样足显中华民族的伟大父爱母爱啊!但是,你要想一想,这种甜头给儿女们,他们会不会就坐享其成,做吃空山了呢?而且事实,也就是这样,否则就不会出现官二代富二代这个梗了。

所以说,如果你对自己的寿命没有保证,不如心种下一颗菩提,一边修为,一边悟化,一边享受,那么,你的人生将会无限精彩!

搜索
热门图片
最近更新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